回覆列表
  • 1 # 萬學武

    曹操公元220年去世,公元221年其子曹丕代漢正式進入三國時都,嚴格講曹操不屬於三華人物,乃東漢末年人。魯迅語“《三國演義》狀諸葛多智而近妖”,歷史上的諸葛亮乃政治家,未必是軍事家,歷史上的諸葛亮特別謹慎 ,並非演義中神機妙算。毛主席評語就說明問題“諸葛一生惟謹慎”。歷史上的諸葛亮是戰略家,《隆中對》就體現這一點,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諸葛亮治蜀體現是政治家,但伐魏顯得極謹慎,天下大勢三分天下己定,諸葛亮縱有呂望之才亦難統一興復漢室,但後世推崇諸葛亮是因其踐行儒家“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出世精神,以諸葛亮的認知,絕對知天時、地利不在蜀漢極難成功只復漢室,雖未成功,其精神為後世所推崇,因此諸葛亮一生有極意義的一面。忠臣、清官、儒家之理想在後世地位極高。

  • 2 # 茫茫長夜

    進入三國時期曹操死了沒有?

    死了!

    諸葛亮到底有沒有那麼牛?

    村夫牛逼沖天,大口馬牙,信口雌黃……他的德性比他媽的曹操差遠啦!

    鵝草,荒唐的三國把《大時代》裡的丁老頭都逗的跳樓了

    貂嬋說:丁先生,你跳啊,你看那是多麼藍的天啊;你看陳宮不是跳下去了嗎,•呂布也跳下去了,嘻嘻呂布跳下去竟然沒摔死,結果被阿瞞和大耳賊用一根白綾給縊死了。哈哈哈,跳吧,你看我的乾爹王允也跳下去了,所以請你也跳下去吧!

    你再不跳,就算了!

    拜拜!本姑娘拜月去了!哈哈哈

  • 3 # 公明淏

    準確的說,曹操死了。

    不管承認不承認,公元219年7月,劉備已經自立為王——漢中王,建立了蜀漢政權,屬於諸侯國!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封魏公。建安二十年(215年),徵張魯,取漢中。次年進爵為魏王。也就是公元216年魏國立國!

    孫權就晚了很多年……他沒有自立為王。黃武元年(公元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冊封為吳王,建立吳國。

    所以說,孫權立國的時候,曹操已經死了兩年多了……

  • 4 # 夜湘君

    嚴格說進入三國時期曹操已死。

    諸葛亮到底有多麼牛,那要看怎麼看。呼風喚雨的本事應該是沒有的。先主駕崩後收拾爛攤子,政績斐然,以弱蜀對戰強魏,當其時也曹魏僅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軍事能力可見一斑。

  • 5 # 習文弄武

    曹操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後,曹操八十萬大軍被孫劉聯軍擊敗。損失慘重的曹操再無力征討。孫權依靠長江天險,佔據了今天江蘇、福建(部分地區)、浙江(部分地區)、湖南(部分割槽域)。劉備則依託荊州(自孫權手中借來的)地區向益州(四川)進發,並取得益州,劉備有諸葛亮、龐統、法正、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魏延等人輔佐。這時孫權有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張昭、程普、諸葛瑾、嚴畯、步騭、徐盛、顧雍、顧邵等人協助,順勢收復了浙江及福建沿海地區,同時依託借力打力收編了江東士家大族。這個時期被稱為三足鼎立,曹操僅稱魏王,仍尊漢獻帝為正統。劉備、孫權更不敢造次,雖各自為政,但孫劉仍遙尊東漢皇帝。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廢漢獻帝建魏國,號魏文帝,史稱曹魏。皇帝沒了,劉備和孫權也沒有了約束,加快了稱帝步伐,221年劉備稱帝,號漢昭烈帝,史稱蜀漢。229年孫權稱帝,號吳大帝,史稱東吳。這時也正是進入三國時期,魏國據有司州,雍州,豫州,青州,徐州,兗州,涼州,冀州,幷州,幽州、荊州北 ;蜀國擁有益州 ;吳佔據揚州、荊州南交州。從實力上講,魏國最強,吳國次之,蜀國最弱。三國形成犬牙交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諸葛亮

    可以這麼說,蜀漢政權只所以能夠在弱肉強食的局面中存活下來,功勞應該歸功於諸葛亮,諸葛亮七擒孟獲,向南佔據了雲貴部分地區,對少數民族實行攏絡和漢化措施,逐漸擴充套件了蜀漢的生存空間,穩定了邊患,推動了民族融合和社會發展。諸葛亮一生都在征戰路上,六出祁山無功而返,但這也是諸葛亮以戰促和,沒辦法的辦法。連年戰爭也加重蜀漢民眾賦稅和負擔,致使蜀漢逐漸走向下坡路。三國演義尊漢為正統,過多渲染了諸葛亮的才能,其實歷史上諸葛亮北伐並不順利,僅僅是草草收場。但並不意味諸葛亮不是牛人,諸葛亮還是那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畢竟是以弱克強,在危局中挽救著蜀漢的命運,延續著蜀漢政權的生命力。任何事情都有它正反兩方面的作用。以他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足夠我們敬仰。這要比司馬懿歷史評價高很多,只是時不造人,即使他有通天本事,也無力迴天了。

    曹操、諸葛亮都是那個時代的英雄。

  • 6 # 史海歸途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也就是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在洛陽,終年六十六歲。這年十月,曹丕代漢稱帝,國號魏,三國的歷史正式開始。

    劉備於公元221年於成都稱帝,孫權於公元229年稱帝,三國正式形成。

    所以,進入三國時期,曹操已經死了。

    說到諸葛亮,那是歷史上很厲害的政治家,謀略家,軍事家。

    不管是正史還是小說,諸葛亮都具有經天緯地之才,治世經國的棟樑。

    首先,未出隆中就能三分天下,這樣的眼光可不是常人能看到的,必須對各國的國力都有所瞭解,並且胸中還要有韜略,才能做到三分天下。就比如現在的資訊那麼發達了,有幾個人能對如今的地球上的勢力分出個所以然來,有幾個人能有頭腦的分析出地球上幾分天下?

    諸葛亮出山之後的表現,可謂是以一人之力輔助劉備成為一方軍閥。沒有諸葛亮之前,劉備沒目標沒方向,他雖然勤勤懇懇,但碌碌無為,做的都是無用功。劉備遇到諸葛亮後,在軍中諸葛亮幫忙出謀劃策,又有諸葛亮幫忙治理民生和做軍隊後勤,又一手把劉備的稀爛的外交打理得井井有條。在劉備最危險的時候,諸葛亮總能做出最正確的決定。無愧於“臥龍”的稱號,龍者,飛天遁地之能。正好說明,諸葛亮具有扭轉乾坤,匡扶大業的能力。

    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做到了一個臣子應該做的事。

    他一生忠誠,對得起後主劉禪,沒有一點要謀朝篡位之心。反觀魏國司馬懿,野心有多大,城府太深,筆者歷史上最反感的人。

    諸葛亮治理下的蜀國,經濟和政治都有所發展,他也注重人才的培養。比如魏延,馬謖,姜維等,都在北伐中被諸葛亮重點培養和鍛鍊。

    至於北伐的結果,可能有些人看到的是諸葛亮都沒成功,但是戰略意義達到了,使得強大的魏國,有諸葛亮在的一天,不敢主動進攻蜀國,蜀國才得以發展經濟,這是以進為守的策略。

    拿現在來說,就是魏國擁有九個廣東一樣富得流油的大省,而蜀國只擁有一個廣西。但諸葛亮就敢帶一個廣西的力量硬撼九個廣東,想想都知道,諸葛亮的能力有多逆天。

    所以,因為諸葛亮的忠誠和他出色的能力,使得諸葛亮都是歷朝歷代的武廟十哲之一。

    綜上,諸葛亮是千古無二,千萬年來傑出的人才之一,他的人格魅力註定讓他流芳百世。

  • 7 # 大馬哈魚12

    曹操的存在,對於諸葛亮的牛逼哄哄之間沒有什麼關係。赤壁之戰是曹操的謀略上的失誤,失敗是必然的。在這個階段,三國的誕生也就開始了。

    赤壁之戰,讓曹操的策略遊戲改了招子。從統一的想法,變成割據一方好。首先是曹操看到孫權統治下的東吳,說出來的“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什麼意思?就是自己的孩子繼承家業,像孫權那樣的話,曹操的大位傳下去。他就放心了。曹操這時候已經力不從心了。第二個就是曹操感覺到了赤壁之戰不順利了,為什麼呢?因為對手也是一個個精明強幹的人。孫權是一個。另一個人就是曾經煮酒論英雄的劉備。

    劉備這時候也在荊州,劉表已經油幹燈淨了,劉備對於未來發展方向感到危機,他的機會在哪呢?

    為此才有了“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他訪到諸葛亮,諸葛亮給劉備吃了一個定心丸就是《隆中對》。

    從開國篇起,對時局,發展已經劉備應該採取措施,都一一列舉,讓劉備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茅塞頓開。

    立馬讓諸葛亮做軍師,抓孫劉聯盟這件大事。

    劉備這一方有諸葛亮,那麼孫權那一面必須要有一個人來迎合,否則一個巴掌拍不響。沒有孫劉聯盟,是抵擋不住曹操的進攻。

    東吳的這個人就是魯肅,一個能力強的人。

    曹操的軍隊越強,那麼赤壁之戰的勝利✌才有歷史性的意義。孫劉聯盟的價值才不可估量。

    劉備對曹操的側翼及後方的襲擾,游擊隊的角色扮演。

    而東吳是依靠長江天險和東吳的軍隊好水戰來阻擋曹操的部隊在赤壁。

    這是一個珠聯璧合的組合,缺一不可。

    為此,曹操在這一戰之後,就是一項工作,權利的移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許家印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