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蟲咬我了

    家長都管不了的孩子,只能說明家長不懂教育!作為老師要適當管教,最起碼的維持課堂紀律,告訴他基本行為規則,適當的懲戒,千萬不要以教育越界!否則會成為罪人!

  • 2 # 基層校長看教育

    這個問題本身有情緒導向!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以及自我教育是一個現代人成長過程中常有也必需的四類教育,個體成長是四類教育共同作用的結果。家長管不了孩子,可能使家庭教育低效或無效,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更應該補位。也許從工作難度上會更大、從實際效果上會更小,但社會責任和職業要求決定了老師不能放棄!就像《放牛班的春天》裡面的馬修老師之於學生蒙丹,起碼作為教育者,我努力過、付出過,雖然改變不了蒙丹的命運,但也讓蒙丹感受人性的美好和人間的溫暖!

  • 3 # 育鄰人

    感謝提問:

    “易子而教”的核心就是規避親子相教過程中可能存在的“父子相隱”

    《三字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教育輔助子女成長是父母和老師的共同責任,但人類天生既有父子相隱【“為親者諱”的周禮原則在判斷是否與犯罪問題上的反映】。因此,養孩子不教育是父母的過錯,而教孩子不嚴格則是老師的懶惰。TA還只是個孩子......是人類父母庇護孩子最常用的託詞。的確,任何人在父母那裡TA都永遠只是個孩子,父母總是不辭辛勞的為孩子打理一切,有時甚至是間接性輔助孩子養成惡習。

    民間故事:

    從前,某家人老年得子,從小嬌慣的不得了,無論孩子要什麼,都想盡辦法滿足他;不管做錯了什麼事,從來都不會責罰他。

    某日,村裡來了個貨郎擔,大家都圍在邊上東看西看,孩子記起他母親曾說過缺一根繡花針,於是就從貨郎擔裡拿起一根繡花針,也沒付錢,就拿回家送給了他母親。 這位母親在得知繡花針的來歷後,不僅沒指出孩子的錯誤,反而一個勁地誇他能幹。

    從此以後,只要家裡缺什麼,孩子就會從別人家偷偷地拿來,他母親不但不批評他,還會替他遮著掩著。 漸漸地,這個孩子從偷雞摸狗發展到了偷金竊銀,打砸搶殺,等到他的母親覺得事態嚴重,再想要阻止時,已然來不及了。

    終於有一天,東窗事發,獨生子在偷盜過程中被抓了個正著,因為情節嚴重,被判了死刑。行刑前,他藉口想吃母親的一口奶,卻將母親的乳頭咬掉,以此責怪母親縱容他走上犯罪的道路。

    父母是人類社會之中最常見、最普遍的職業,也是培育社會發展建設人才的搖籃。但是,縱觀全人類似乎也找不到任何一種通行的關於如何為人父母的典籍。因此,無論古代帝王&貴族亦或今日之達官顯貴無一例外都必須藉助老師的力量輔助子女成才,“易子而教”也正是源於古代帝王&貴族階層。

    教學大綱、教學行為規範、作習時間管理規範、教學層級劃分、師生行為規範......現代學校教育體系擁有嚴格的制度規範體系,老師的教學活動不僅有教材、教案做支撐,更有國家法律為堅強後盾。因此,老師的教學活動能夠做到“說一不二”,什麼行為該獎、什麼行為該罰、獎罰適用什麼標準都有明文規定。所以,老師的教育活動做到用心執教、用制度&法律管教即成。

    驅趕牛羊進圈最好的方式是草料+皮鞭、社會治理最好的方式是賞+罰、治理水利最好的方式是疏+堵......同樣,教育孩子學習成長亦必須恩+威並立。如果家長用正確的方式教孩子、孩子不聽,就會採取懲罰措施、而懲罰就必定會在親情關係之間種下“怨氣”。然而,職業老師採用教育法規對孩子進行嚴格管教則不用擔心影響家庭親情關係。

    宋·戴復古《寄興》:“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備,妾願老君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指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不能要求一個人沒有一點缺點、錯誤。同樣,家長作為和孩子長久生活在一個屋簷下的人,自己難免會有諸多陋習與要求孩子遵守的規則向悖。因此,如若不是非常自律的父母還真沒有辦法管教好孩子。

    1957年11月17日,毛主席在接見數千名中國留蘇學生和實習生時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同樣,家庭是孩子的、也是父母的、歸根結底是孩子的,也就是說父母對孩子的任何獎懲都是在“左手轉右手”、並且家長和孩子之間存在你養我小&我養你老的深度協作關係。然而,老師則完全不同,任何老師都只在特定階段、特定知識領域輔助孩子學習成長,他們的獎懲完全來自外界權威、不會留下人後長期性“後遺症”。

    工作時間是職員/領導、在父母那裡是兒子/女兒、在家中是妻子/丈夫......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許多角色,絕大多數角色都是成年人之間的對話。但是,有一種角色是最難拿捏適度的——子女的父母。因為,在其它角色中每個人都只是其中的一份子,你可以有不會的、不懂的、不願的。但是,作為父母,在孩子這裡你必須是全能的,而這份全能又以輔助孩子學習成長做到賞罰分明最難。

  • 4 # 秦偉良1

    老師是教育孩子的專業人員,你的方法和手段遠勝於父母,家長都是按自己想法和情緒管孩子,孩子出問題正常而老師卻是家長教育的積極補充和矯正,家長管不了的孩子一定是方法出現問題了,而老師教育孩子就是方法見長,還需要老師幫助家長矯正方法,只有家長和老師相互配合必能事倍功半!

  • 5 # 教師說一說

    家長、學校、社會都有責任和義務管教孩子,家長管不了,很可能是家庭教育的方法出現了問題,無論如何,這不能成為學校老師不認真管教的理由。

    一般來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父母能對孩子起到的教育和管教作用會逐漸減弱,學校老師的教育管教作用會逐漸加強,等到孩子度過了青春期,進入成人社會,能對孩子發揮重要管教作用的可能只剩下社會上的各種法律法規了。

    可以說,家庭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更多的是生活上的照料和父母自身的言傳身教,這種管教充滿了感性和道德;社會對孩子的管教,更多的是各種法律法規的約束和制裁,這種管教,充滿了理性和法律;而學校老師對孩子的管教,正處在以家庭管教為主到社會管教為主的過渡期,尤其是到了孩子進入社會前的青春期,這也是孩子行為習慣和個性養成的“水泥半乾期”,此時,多數父母會感覺到管教無力,或者不知道如何正確管教自己的孩子,而孩子自身的未成年特點,也不適宜引入過於理性簡單的社會管教模式。

    所以,那些家長管不了的孩子,雖然對學校老師來說困難很大,也不能輕言放棄。換句話來說,雖然孩子進入“水泥半乾期”,但畢竟“水泥”還沒有徹底凝固,孩子的行為習慣還是存在可以塑造的機會。

    那麼,學校老師該怎麼管教這些家長管教不了的孩子呢?

    首先,要和家長多溝通,傳遞一些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讓孩子的父母多配合理解學校老師的管理教育方法,至少不能讓家庭教育掣肘學校老師的教育。

    第二,家長管教不了的孩子,或者說家長放棄管教的孩子,一般都處在初中階段後期,或高中階段。由於前期家庭教育的失誤,造成孩子學業成績不理想,養成孩子許多不良的行為習慣,使得孩子的父母身心俱疲,對孩子未來成長前途產生失望和無奈的心理。相對應的是孩子經常生活在父母的指責、埋怨甚至體罰的陰雲之中,久而久之,讓孩子對自己也失去了前行的動力和上進的信心,對各種批評形成了“耐藥性”。這個時候,老師的管教如果繼續採取和孩子父母一樣的嚴格管教批評教育,恐怕很難收到多少效果。如果換一種方式,從孩子的點滴成績和優點入手,積極鼓勵和表揚孩子每一個閃光點,就很有可能重新燃起孩子的上進的自信心和勇氣,慢慢轉變孩子的行為習慣,轉變孩子的學習態度,最終提升孩子的學業成績。

    第三,對於家長管教不了的孩子,老師更應該有一顆耐心,一個行為習慣或學業出現比較嚴重問題的學生,都不可能指望一次兩次的教育徹底轉變,俗話說得好“病去如抽絲”。教育孩子也是一項慢功夫,急不得,要給孩子留下試錯的機會,要允許孩子出現反覆的現象。

    一句話,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不能只去管教那些好管教的學生,那些不好管教的學生才更需要老師好好管教。我們可以請求家長配合老師管教,但不能因為家長管教不好就放棄自己管教學生的責任和義務。

  • 6 # 心曠神怡96448751

    廢話,老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這跟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無關。你這個問題就是個屁!提出這樣問題的人就是希望中國亂,希望中國倒退,所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妄圖挑撥人民矛盾,製造社會不安。

  • 7 # 老諸54954312189

    不管哪種情況,老師都不會放棄他任下每一個孩子的管理教育。這既是教師的職業道德使然,也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般說,家長管不了的孩子,都是特別調皮難管的孩子,這些孩子無外乎有這些特點:用心不專,惰性十足;調皮搗蛋,盡幹髒事;不服管教,個性頑劣;不思進取,成績極差……。作為老師,對這些孩子,也深感“頭痛",因為他們會給老師帶來諸多麻煩,讓老師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消耗更多教育資源,甚至影響班級形象和老師個人績效。

    儘管如此,作為負責任的老師,都不會放棄他們的管理教育。這些學生很需要家庭的積極配合,作為家長應多與學校溝通交流,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特別需要家長對老師的支援理解和包容,使家校形成合力。作為老師,應多研究孩子的個性特點,因人施教,多鼓勵少指責,揚其所長,抑其之短。和孩子多交流,建立良好感情,既曉之以理,更動之以情,讓孩子近(不僅是敬)而生畏,畏而生威,威而有愛。讓孩子對老師產生情感,對學習產生興趣,逐步使之轉化優生。

    對孩子教育,是一門學問,家長和老師都需要不斷學習總結。教育孩子,也是一門科學,需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孩子,也是一門藝術,也需要創造性的工作。只有肯付去,就會有成效。只要下功夫,定會有回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工資只有6000,想要買一臺十幾萬的車該怎麼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