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923老石油
-
2 # 退休人翁
多謝邀請,蔡元培先生認為中國的基礎科學理論首先從地質理論突破,是基於地質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在國民經濟中,運輸被比喻為國民經濟的大動脈,石油是國民經濟的血源,電力是國民經濟的動力,那麼地質礦產則是國民經濟的糧食。這個比喻非常明白的告訴人們,地質礦產的重要性。人不能不吃飯,吃飯就得有糧食,沒有糧食人是無法生存的。中國也是如此,一個囯家沒有地質礦產資源,那他就無法使國民經濟正常運傳。可以說現代工業離開了地質礦產資源,一天也活不下去。以電力為例,我們的電力資源,一般分三種方式。第一種最常見也是最環保的能資,水力發電。水力發電由其是小氷電站,一般指只有一臺機組的非常簡單的小發電。這樣的發電機組連一個小水電站都不能稱呼,就一臺發電機在水流的作用下推動水輪發電,似乎於地質無關係。其實不然,這要收集小水電的水文資料,這些水文資料,可以透過對當人長年居住在這裡的農民或住戶那裡瞭解和收集之後加以分析,在一個就是發電機的選址,這就要用到地質知識,我們可以透過掌握的地質來收集地質資料,透過自已的地質知識分析收集到的地質資料選出最佳的安裝電機的地址。選址是安裝發電機的最重要一個環節。一個好的地址可保證電機的發電安全,搞建築的人都明白,建築物的地基很重要。給發電機選址就好比給發電機建地基一樣重要。發電機的選圵關糸到發電的使用壽命和發電安全。小水電如此那大水電站更是如此。以三峽大壩為例,在建壩的所有工作中第一項工作就是為三峽大壩選址。當然選址是一項系統工程,其中關係到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有地區經濟發展的需求,航運的需求,交通的要求,防洪的要求等多方面的考慮。但是在選址中地質要求有一票否決權。任何選址方案都必須滿足地質建壩要求。為了建三峽大壩,中國從民國就開始對三峽地區進行地質堪探。前後用時近一百多年,這一百年的時間裡地質工作者累積收集了上幾幹萬的地資料,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在一個地區收集地質資料最完整的地區之一。這種對地質的堪測工作一直進行到現在。對三峽大壩及庫區的地質工作將一直進行下去。
第二種是火力發電,小型火力發電站的地質條件的要求相對低一些。但是大型火力發電站對地質條件要求比較高,在建站前期要進行全面的地質結構堪探,將站區內的所有地質情況搞清楚,由其是地下斷層,必需都要堪探清楚。第三種是核電站,核電站與火電站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燃料不同。但是核電站安全第一因此地質條件比火電站要高很多,對地質堪探的要求更高。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們能不能搞核武器的決定性因素不在於工業基礎和製造技術。而是有沒有鈾礦。沒有鈾礦就根本建立不了核工業。決定我們國家能不能搞核武器的是我們的鈾礦資源。在廣大地質工作者的熱情努力下,我們找到了很多鈾礦為中國的核工業墊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前我們是貧油國,工業發展要大量進口石油,可是我們的外匯很少,不足以購賣石油支援工業的發展。石油成了國家發展的攔路虎。按外國專家的地質理論中國沒有大型石油礦臧,主要是中國沉降地區周圍有深大斷裂,不可能成油。但是中國地質科學家李四光根據他的地質力學理論,指出我們國家存在大型油田的可能。在廣大地質工作人員和工人同志的努力下中國在大慶發現了大油田,之後又在很多地方發現了大油田。中國貧油國的帽子被工人階級拋.到了太平洋裡。
中國現在地表的礦臧以經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發現完了,現在發現的礦產都是在新的地質理論指導下發現的。要有重大發現必然是新的成礦理論的產生。只有地質理論的不斷創新才會有新的礦臧被發現。
回覆列表
當年蔡先生也是基於自己對中國的國情也就是當時國家的實際情況說出這樣的話,事實證明蔡先生又是多麼的偉大,新中國的原子彈爆炸就是用的我們國家自己的核原料,更有大慶油田與勝利油田的相繼發現把我們國家貧油國的帽子摔到太平洋裡去了。這些成績的取得都是我們國家地質學專家們努力的結果,也印證了蔡先生的睿智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