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鋼鐵71955857

    現在主流治療抑鬱的方向是錯誤的,按照我的研究,抑鬱症的病根在軀體。一切心理疾病的病根都在軀體。透過這個理論我治好了自己的心理問題。但是隻限於自己。我不是醫生,這麼大了也不可能去學醫生資格症。

  • 2 # 是薇恩吖

    情緒只是一種表達方式,如果長久的沉浸於這樣的心態會將自己推上絕路,當意識到自己的抑鬱時,應採取反向的思路,感謝自己的消極狀態,是它提醒了我們該主動的改變自己。

    1.運動消耗不良情緒

    針對抑鬱的治療很多機構提出了同一個行之有效的方式——運動。抑鬱狀態時心情低落壓抑,對所有的事物喪失動力,寧願躺在那裡不動,保持這種狀態不僅心理的霧霾不會驅散,身體狀況也會直線下降。既然無所事事,不如做點運動,排汗的同時也是一種情緒的發洩。人體在運動中所產生的內啡肽可以使得人們產生快樂的感覺,當然保持在半小時以上的運動強度才能保證內啡肽的產生。就算一時間堅持不到半小時,也可以培養自己逐漸增強改善的過程,總之動起來會促使身體的健康發展。

    心理學家觀察研究後發現,當人們進行運動以後,消極的情緒會出現顯著的下降,快樂的感覺會明顯的增強,因此也把運動稱之為短期的情緒改善效應。

    2.利用姿態影響心理

    心理學家James和 Lange提出過一個關於情緒的理論(情緒外周),他們認為人們的情緒會受到環境和生理的影響。舉例說當遭遇危險時,逃跑的行為引發了我們害怕的心理。雖然他們的理論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同,但在實際的生活中確實存在這樣的現象。比如在上臺演講情緒緊張時,深呼吸會幫助你平靜下來;比賽時吶喊會增加勇氣和信心等,這些都是利用控制生理行為的方式來改變了心理情緒。

    透過研究和整理得知,如果改善生理行為和軀體姿態會對抑鬱症患產生積極的影響,患者的關注點會由自身轉移到外圍的事物當中,從而忽略自我否定的主觀意識。所以即便自己已經有了抑鬱的狀態也不必過於擔憂恐慌,正向的心理暗示和健康的生理行為,都會幫助我們和抑鬱保持距離。

    別忘了關注十七妞哦~~

  • 3 # 農人悅讀

    身體健康狀態和心理狀態是緊密聯絡的,很多抑鬱症的人是很多調節類化學物質分泌失調造成的,比如常見的神經遞質五羥色胺,如果缺乏,在資訊傳遞的過程中會出現傳遞不暢。還有大家熟悉的多巴胺,如果分泌失調也會極大的影響情緒。

    人在微觀層面上的神經資訊傳遞很像電化學反應,身體狀況不好容易生物電不足,參與反應的化學物質也缺乏,這種微觀層面上的問題會影響人的身體和心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朋友跟我分手沒幾天就跟相親物件好上了,一個月就談婚論嫁,兩個月就拍了結婚照。這是一種什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