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擁夢飛翔1
-
2 # 無名小卒二號
如下四個方面,希望孩子還在小學的家長多多瞭解一下,如果孩子沒有這方面的能力一定要注意培養了!
第一,要有一項體育方面的特長,跑步也好,球類運動也好,一定要有一項拿得出手的體育強項。初中畢業是要考體育的,別初中三年,別的孩子都可過關,自家孩子要為了體育考試累死累活的訓練,再說了,初中學學習壓力大了,身強體壯的,應付學習也遊刃有餘!
第二,小學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寫一手好字,不一定要多好,一定要工整,清晰!初中的學習根本沒有時間給你練字的,且初中有卷面分,字跡工整的試卷和潦草的試卷,差別是非常大的!
第三,小學的時候,數學方面要提高的,就是計算能力,小學不一定要學奧數,但計算能力一定要加強。到初中,數學知識點鋪天蓋地來學,如果基礎的計算能力再出錯,數學成績將會是災難,很多孩子到初中,數學成績提不上去,問題就出在計算能力上!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小學的時候,一定要大量閱讀課外書,提升閱讀能力。到了初中,真沒有很多時間讀課外書的,閱讀能力差的孩子到了初中,可能考試連題都做不完,語文的閱讀題,甚至數學,物理的大題都讀不懂,更別說提高成績了!
以上四點是我家孩子上初中後的深切體會,給各位家長共勉吧!不要等到初中孩子叛逆的時候,再跟他去說教,提升各種能力,到那時就晚了,只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的份了!
-
3 # 柚子有點澀
兒子今年高考,雖然過一本八十多分,但是後悔啊!後悔小學沒有讓他好好上學,一味的認為素質教育高過應試教育。
小學我兒子彈鋼琴,游泳,乒乓球,舞蹈。三年級鋼琴十級。不想去上學就在家練琴或者旅遊,奧數學了兩個月不喜歡就不去了,當時感覺挺好啊,每次考試都是九十多分。
初中問題出來了,沒有學習習慣,不會預習複習,自律性太差,成績大不如小學,這都是基礎有問題,好在順利進入高中。
高中階段,三年蟬聯全班倒數,一問人家中考完就進入預科班開始高中課業,我兒子玩的不亦樂乎,孩子有次和我說,媽媽你小學要是讓我好好上學學奧數,我不會現在是這個成績,聽完心裡難受啊。
疫情期間,學校停課,李老師給他講數學,告訴我這孩子明明是個學霸的料硬讓你培養成一個藝術男。物理老師給李老師說,這孩子如果高一給我教,是個清北料,疫情期間我們物理只有十八分,高考八十六分。老師說這孩子特別聰明,一點就通,我很自責。
如果讓我帶孫子,我肯定就有經驗了,決不能本末倒置。
-
4 # 淘皮皮魯
談起這個話題,後悔的事可多了,孩子今年初三,正好總結一下。
首先,在興趣特長培養方面。
1)我們在小學二下報了學校的乒乓球培訓班,在三年級被選入校隊,跟著校隊參加了不少比賽,從來只有團體獎,個人獎就不奢求了。因為我們學得太晚了,別的小朋友都是一年級開始學,有些甚至更早,在校隊裡只有被吊打的份。不過因為是校隊,會有體能訓練,還是蠻鍛鍊身體的。
2)二年級拽著孩子去練毛筆字,結果到了老師家門口,死活都不肯進去,一直拖到四年級才去,練了一年多點,後來又因為補課衝突而中止。
3)四年級開始練古箏,這個一直堅持到七年級結束。
4)四年級開始口才訓練,每個週六開車到車站,再坐動車,再轉公交車2-3趟,去上課,堅持到小學畢業。
5)五年級開始練硬筆書法,練了兩期,也是因為補課衝突而中止。
6)七年級開始練散打,堅持了一個學期,停了。
如果讓時間再回到從前,我會讓孩子更早的去參加這些培訓,而且儘量堅持長久。這種技能學習對小孩子來說,是潛移默化、細水長流、日積月累、逐漸提高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因為到了高年級,要在興趣和文化課之間取平衡,真的很難很難。
其次,在文化學習方面。
整個小學從來沒有陪讀,也沒檢查作業。這個有利也有弊,到了初中顯現出的問題,主要是沒有預習的習慣,學校作業學會抄答案,讀的書太少且不喜歡讀書,不會摘抄筆記等等。至今想起,就後悔。要是從小學就陪著孩子多讀書,多摘抄,教她預習,事後檢查,也許,現在的問題會少很多。可惜,生活從不會讓我們回頭重新來過。
最後,相比之下,我更傾向在小學階段多參加些興趣特長方面的培訓,不一定以獲得榮譽為目的,但最終,這些課外花的功夫,以後都會加倍償還給孩子的。
-
5 # 不好惹221397919
我孩子馬上初中,我來說說我後悔的吧!由於英語從三年級就上輔導班了,導致英語成績很好很穩定,六年級剛結束,初中三年的英語單詞基本都學過了,輔導老師的理念是超前學。奧數學晚了,是六年級的時候才開始學的,最好從二三年級就開始學。孩子的課外書看的不少,就是閱讀理解經常扣分,也是發現問題六年級才開始專門學的,也是學晚了,最好三四年級的時候就報閱讀理解和作文班,也就是這幾個主要科目最好在小學完成,為初中或是高中打下良好的基礎。興趣班不要多,主要抓緊一個,貴在堅持吧!
-
6 # 寧老師說
曾經的教師,說幾點孩子上中學以後應該具備的能力吧
1,好的學習習慣,在小學的時候一定要給孩子打下良好的學習習慣
簡單說,認真聽講、複習、預習的習慣,這是最重要的。
2,閱讀的習慣。
在上中學以前打下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孩子至關重要。中學課程增多,很難大塊兒的時間去閱讀,所以在中學以前,增大孩子的閱讀量。
3,打好計算基礎
不少中學生學習成績上不去,是小學的計算能力,計算能力沒有打好。最基礎的計算能力不好,學習跟不上。
4,體育鍛煉
最好在上中學以前培養出一項體育特長。
這對於孩子。增強身體素質非常有好處,對體育成績也很有好處。有不少學生文化課的學習成績都比較好,體育考試拉了後腿。
5,寫出漂亮的好字
從他小學的時候讓孩子把字練好,字的基礎打好了,對他日後大有好處,單就考試來說,字跡工整,卷面美觀,也是加分項。
-
7 # 老林的頻道
我是一位從教23年的小學語文老師,教了13年六年級,我覺得,家長如果不重視以下三個方面,孩子上了初中,肯定後悔!
一、手機與遊戲小學階段應該讓孩子遠離手機,遠離遊戲,否則後患無窮。
今年,六年級學生參加了視力篩查。結果有80%以上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近視,原因主要是因為手機。
學生小佳,因為沉迷遊戲,不來上學。第一次我去他家帶他的時候,孩子不在家,他爸爸說,讓孩子下週一去學校,結果,週一沒來。
過了幾天,我第二次去,他奶奶說,孩子在遊戲裡充了90塊錢,等他用完了就上學,結果等了三四天,又沒來。
第三次去他家,遇到了小佳,我把小佳帶回了學校。
結果在學校唸了三個星期,那些打遊戲的輟學朋友,把小佳帶走了!他的家長根本管不了他。
可見,遊戲不僅影響孩子的視力,更讓孩子無心學習,甚至會斷送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同時,因為長期熬夜玩手機,孩子沒有充足的睡眠,他們大多不能長到理想的身高,真是令人惋惜!
二、勤奮天道酬勤。勤奮的人,往往擁有更多成功的機會。
1、預習
這裡的預習不僅是課前預習,也包括寒暑假“預習”。
預習的習慣,能讓孩子上課聽課效率高,比別的孩子學得有自信。
這也是許多孩子與學霸的差距所在。
2、複習
十幾年前,只要期中或期末考試的前夕,孩子們特別緊張,他們用心地去複習,爭分奪秒。
而現在,老師說,下午要考試啦!中午的時候,學生三五成群,操場散步的、教室聊天的、玩玩具的,就是沒有幾個認真複習的。
沒有勤奮複習的好習慣,哪能考出好成績?
3、作業
現在很多孩子寫作業字跡潦草,不用心思考,有的甚至找到了速成的辦法——抄別人作業。
前幾年,我佈置學生自選一頁,把自己不會的或重要的知識,寫在一張紙上。
女生小佩,在寫作業的時候,字寫的像小螞蟻一樣,但很漂亮,她自選一頁,相當於別人的三頁。
我當著全班的面表揚了她,後來,她果然不負眾望,考上了縣中學,而且是三年學費全免。
實踐告訴我們,大多優秀的孩子,都是寫字好,做事認真,絕對勤奮的。
4、讀書
我經常對孩子們說,千萬不要欺負愛讀書的孩子,他們以後可能是非常厲害的人物。
這麼多年,教了許多學生,而真正後來考上大學的,大多是那些寫字好、做事認真、讀書多的孩子。
如果在小學就能夠讓孩子博覽群書,痴迷閱讀,那是一件多麼功德無量的事兒!
高質量的閱讀,對孩子今後的幸福成長至關重要!
三、細心以前,我一同事,已經20多歲了,參加重要考試時,竟忘了帶身份證和准考證!這麼大的人了,做事還這麼粗心。
可見,從小培養孩子細心的品格,是多麼重要!
1、認真讀題
很多孩子成績不好,往往是因為粗心。
在做題時,讀一遍題就開始做,往往令人啼笑皆非。比如,題目讓畫橫線,他卻打勾;讓他找一個句子,他只找了半句;作文讓寫一件事兒,他卻寫“還有一次”。
2、認真檢查試卷
每次監考,許多孩子考完,只檢查一遍,就開始坐不住了,玩起來或睡覺。
其實上面的很多錯誤他都沒有檢查出來,他完全有時間把成績再提高一點,但他就是沒有這個好習慣。
而那些優生,有的甚至檢查到最後一秒,也不放鬆,這是多麼好的品質!
3、修改作文
文章不厭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
曹雪芹創作《紅樓夢》花了十多年;左思嘔心瀝血,10年寫成《三都賦》,使洛陽紙貴。
但現在的孩子寫作文,一揮而就,從不修改,失去了許多提升作文水平的機會。
總結:如果想讓孩子到中學時優秀,家長首先要讓孩子遠離手機,遠離遊戲,培養他們勤奮、細心的好品格,同時引導孩子大量閱讀,參加適當的才藝訓練,孩子以後一定會越來越優秀!
-
8 # 楊柳靜依
孩子現在鄉鎮中學讀初二,在孩子讀小學階段,說起後悔的事,還真不少。
曾想著讓孩子自由成長,讓他們擁有快樂的童年;想著孩子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懂事而喜歡學習;想著男孩子智力遲一點點發育,等孩子長大會好一些;想著孩子年齡還小,小升初即使沒能考出城區重點中學,在鄉鎮讀書也沒問題,自己照顧他們也方便……一個個“想著”為孩子的不努力找了藉口。孖仔上小學以來,成績一直不錯。從四年級開始,孩子瘋狂地愛上了打籃球,一有時間,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都拿著籃球不知疲倦地打。五年級,學校挑選好苗子進籃球隊。想著孩子學習任務不重,而且他們也確實喜歡打籃球,於是我讓他們加入了學校籃球隊,看著孩子在球場上生龍活虎、瀟灑打籃球的樣子,心裡美滋滋的。在訓練期間,孩子的成績出現下滑,心裡不免一緊:是不是訓練籃球影響了他們的學習?不過沒辦法,兄弟倆是籃球隊的主力,看著就快比賽了,只能讓孩子繼續參加訓練。比賽結束之後,自己狠狠地抓了他們的學習,所以期末考試雖然有些下滑,但還屬於正常範圍。孖仔六年級了,剛開學不久,學校挑選籃球運動員,體育老師詢問兄弟倆是否參加學校籃球隊。孩子對我說,他們真是太喜歡打籃球了,都希望參加籃球隊,還打包票說一定會努力學習,會用空餘時間查漏補缺。
孩子參加籃球隊,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訓練,早讀、下午第三節都需要訓練,這樣一來,在上課期間,孩子每天比別人少學了一個多小時。就這樣,孩子的成績一點一點拉下來,在第一學期11月月底比賽完畢,孩子已漏下了很多知識。
因為知識掌握得不牢固,而且孩子老是想著打籃球,成績非常不穩定。小升初考試,他們都以微弱的分差,沒能考上市重點中學。
孩子沒能考上重點中學,起初沒怎麼在意。但是在第二學年全市學生期末考試中,他們的排名遠遠地落在別人的後面,和尖子生差了很多,心裡不免擔憂。
今年疫情期間,城區重點中學的孩子二月份就拿到了書,並且馬上開始上直播課,而孩子的學校和其他鄉鎮學校一樣,遲遲沒有動靜。整個網課時代,孩子的上課主要以看影片為主,然後是完成作業。復學之後的第一次月考,孖哥居然有兩科掛科。看著這個成績,我問他該怎麼辦?可他居然說:“在網課時代,這樣的成績非常正常,在班中排名也沒有退步。”我不知道該怎麼和孩子論理,看著兒子和城區學校孩子的分差越拉越大。自己開始後悔當初沒有狠狠地逼孩子一把。後悔的事還有:
後悔沒有逼孩子多看課外書。讀初中以後,隨著年級的升高,能抽出時間來看課外書的時間越來越少。後悔沒有讓孩子好好練字,隨著作業量的加大,孩子做作業的速度越來越快,更沒時間練字。而寫好字對一個學生來說太重要了……可能很多人會說:“悔不當初……”可我們都知道,當往事已成為過去,後悔也沒有用了,所以,在今天,我們應該讓孩子把握當前,努力奮鬥! -
9 # 教語文的茜茜老師
作為一位帶出了一屆小學畢業生的語文老師想說,課外閱讀能力。
經常跟我現在在上初中的孩子們溝通,他們最後悔的是自己沒有在小學階段多讀書,現在新課改後,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而小學六年的時間,相對來說孩子的課業壓力比初中小多了,所以如果大量的閱讀積累不在小學階段完成,要麼初中後孩子會很辛苦,要麼孩子就欠缺這個能力了,而這直接影響到高考。
其實語文學科不是單獨存在的,它的兩個特點:人文性和工具性。換句話說,它其實是其他學科的一個基礎,所以希望所有家長都能關注到孩子在小學階段的閱讀能力的培養與積累。
最後附上新課標中對小學階段孩子閱讀量的要求,供大家參考。
小學階段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應該是145萬字以上。《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階段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是這樣要求的:第一學段(1—2年級):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第二學段(3—4年級):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第三學段(5—6年級):利用圖書館、網路等資訊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充套件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
10 # 藍老師談教育
孩子上了初中後,家長們會突然發現,在小學階段沒加強學習、培養和教育的方面還很多,後悔忽略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學習:
比如孩子自覺學習的習慣的養成
小學階段,很多孩子的學習都是靠父母監督,預習、作業,都要在父母的陪同下才會去完成,連作業做什麼都不知道,不是老師沒當面佈置,而是他們知道家長有簡訊或者有微信提示,就懶得去用心記住了。上了初中,要嘛上早晚自習,沒有家長適時管理了;要嘛不上晚自習,作業時間長了,家長哪有那麼多時間來管理。這時候,很多孩子由於沒有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自然就無所適從了。所以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要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
比如複習習慣的養成
小學階段學科少,每科周課時較多,每天學習的內容也少,大多數孩子當堂基本能掌握,加上家庭作業鞏固一下,基本就能得八九十分了。可是上了初中後,必考學科增加到8門,周課時量減少,每節課學習的內容又猛增,這樣,只靠課堂上那點時間,大多數孩子都不能很好地掌握新知識。由於沒有養成複習的習慣,很多孩子一考試,才知道好多地方都是模稜兩可的。還有,有的孩子即使複習,也只是讀讀而已,這還很不夠,還要深入思考,並做一些拓展訓練,才能更牢固地掌握新知識。
比如廣泛閱讀習慣的養成
閱讀,包括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很多家長比較重視課內閱讀,比如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讓孩子每篇課文必背,特別是課本上的古詩詞,都背得滾瓜爛熟。可是,這還很不夠,一旦上了初中,才發現孩子閱讀量太少,初中又沒多少時間來閱讀了。所以小學階段還要重視課外閱讀,經典名著,古詩詞,童話故事,科技讀物,等等,都可以去廣泛閱讀。一是增加知識面,二是積累語言,三是訓練閱讀速度,四是學習人家的寫作技巧,好處多多。這裡值得注意的是,“閱讀”,不是隻追求故事情節,而是要進行有效閱讀:作品背景、選材立意、人物形象、藝術手法,都要作深入思考,才能達到閱讀的目的。
比如認真書寫的習慣的養成
書寫,本來是小學階段必須培養的能力,可是,有的家長不太重視,不然怎麼會課堂作業書寫很認真,家庭作業就馬馬虎虎了呢?家長朋友們認為,只要知識掌握了就好,字寫不好是小事。殊不知,書寫真的是敲門磚,字跡的好壞會先入為主進入閱卷老師的思維,直接影響答題得分的。所以,我每接初一新生,都要花很多時間在他們的書寫上,免得到時候吃虧。如果能在小學就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上了初中,就省事多了,就可以進一步把精力放在把字寫美觀上了。
比如堅持鍛鍊習慣的養成
小學階段有很多“小胖墩”,一方面是因為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另一方面是缺乏鍛鍊的結果。上了初中,體育成為比生物、地理、歷史分值還高的必考科目,那些小學缺乏鍛鍊的孩子,體力不行,耐力差,運動技能也欠缺,60分的體育專案,連30分都考不到,這會嚴重影響中考總成績的。所以,小學階段必須讓孩子養成堅持鍛鍊的好習慣,一方面為了應考,另一方向也為了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所以,在孩子小學階段,需要培養的能力是多方面的,老師和家長都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書本上,或者單純只看孩子成績好壞,而應該從多方面培養孩子,讓他們具有全方位的能力,為進入初中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回覆列表
本人大學教師,懂的不少,精的不多。
我兒子17年初中畢業,16年11月考上市一中(省重點)領軍班,17年3月考上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歷經一年高中一年預科,目前大一結束。(西交大少年班的學制不同)說這些的目的是感覺我兒子學習還行,但還是覺得小學和初中在某些方面欠缺。
一是奧數,他沒參加過奧數的輔導和培訓,雖然數學成績一直不錯,甚至五年級時拿過全校第一名,但是到大學才真正發現,解題技巧和邏輯方面跟上過奧數培訓的有差距。其實小學時有意往這方面培養了,但是和正規的培訓機構相比,肯定有很多不足。
二是邏輯思維,他在老師和同學眼中是好孩子,認為各方面都挺強,但是在大學程式設計時和班級裡頂尖的學生差距還挺大的,他也表示出這方面跟那些人沒法比的無奈。以前看過樂高、機器人等方面的興趣班,沒想過給他報名,現在想想,真的錯了。
當然,其他方面不足肯定也有,但我認為這兩個對他影響應該比較大。
不知道你家寶寶是男是女,我建議男娃要接觸奧數和樂高。如果是女娃應該培養文藝類、美術類跟素質有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