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八說》 第十七章 推政
紅林悟道《韓非子-八說》上一章韓非子給我們講述了人類社會在發展過程中不同時期面對競爭與爭鬥所採取的應對方法。韓非子總結概括為三句極為簡單的話“古人亟於德,中世逐於智,當今爭於力。”十五個字說清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的競爭實質。
古代的人在道德上競爭,處理事物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有包容心,懂得禮讓,無私無慾,心胸就像天地一樣廣闊。古人面對爭執,不是看誰厲害,而看誰謙讓得多。道,是自然規律,德是包容,能容得下天地陰陽萬物和萬物的陰陽。心有道德,容天地於心,必不爭於一物。這是為君之道,君主要有“道”一般的特性,無形無相,無處不在,無所不能;君主要有“德”一樣的品格,能容得下社會中的陰陽萬物與萬物的陰陽。
中世的人在智謀上競爭,人類最好的智謀不是如何戰勝自然和人定勝天,而是如何面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團結,還是爭鬥。“合縱連橫”是春秋戰國時期最為著名也最為宏大整體的戰略謀劃,其實質就是團結與爭鬥。人一多,心易散,說得好聽一點是是多元化,說得直接一點就是公私相爭,個人主義挑戰集體主義,分裂挑戰團結。在這種情況下,最需要的智謀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剔除一切離心離德的人,淨化隊伍,凝聚力量。
當人類從上古的無私走到中世的“自私”開始為自有資產而努力時,“爭”進入了我們的意識思想中,這種“爭”有它特有的歷史環境與社會因素,從最開始為了生存的因食而爭,發展到為了生活的因地而爭,再到為了名譽的為名而爭,直到現在的為財而爭。這種“爭”是人的天性所定,從個體的角度講,也是人類之所以發展到現在的原始動力,從集體的角度講,這種“爭”本就是保障自我存在的必然手段。
到了“當今”,韓非子說得很直接,就是靠力量與實力。中國的近代史證明了韓非子的話是正確的,其實人類發展到現在,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實質就是實力的競爭。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和2021年新冠疫苗的接種,就能看到國家實力在對抗天災人禍時的重要性。
韓非子接著古人“寡事備簡,樸陋不盡”的話題繼續說道“古者人寡而相親,物多而輕利易讓,故有揖讓而傳天下者。”意思是:古時候人少而互相親愛,物品豐富而輕視財利、容易謙讓,所以有拱手把天下讓給別人的做法。這應該是原始族群時代,還沒有發展到部落時代,那時一個族群人口少,物資多,不存在互相爭奪,在人的思想裡沒的爭鬥爭奪與私利佔有意識,所以輕財謙讓,常用拱手錶示禮讓。
生活環境決定了古人的思想意識,思想意識決定了族群的管理方式。所以韓非子說“然則行揖讓,高慈惠,而道仁厚,皆推政也。”意思是:既然如此,那麼他們行禮謙讓,推祟仁慈恩惠,稱道仁義忠厚,就都屬於原始的政治措施了。今天我們用仁義忠厚來界定上古時代族群的管理方式,如果時間能夠倒流,我們對上古先民說出“仁慈恩惠、仁義忠厚”他們未必能聽得懂,其實,對於上古先民來說沒什麼仁義忠厚與仁慈恩惠,一切只不過是順其自然罷了。上一個時代的特徵都是下一個時代為之總結歸納的,歷史從來都是後人寫的。
我們看待問題總是易犯“自以為是”的錯誤,沒有辦法,這是人的認知侷限性所決定的,所以我們要儘量做到實事求是,按事物的發展規律與辯證法來看待問題。用“當今”的眼光看,古人的政策過於“人為”,絲毫沒有依法治國的思想,但,這樣的政策符合當時的現狀,能解決當時的族群問題,這就是良政,就已經很好了。
【古者人寡而相親,物多而輕利易讓,故有揖讓而傳天下者。然則行揖讓,高慈惠,而道仁厚,皆推政也。】
韓非子批判孔子的“仁愛治國”,是為了說明孔子想要恢復的“周禮”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與要求,強行推禮,只會阻礙社會的進步,所以必須推倒他。經典裡的智慧不是一塵不變的,也要發展,與時俱進。智慧是辦法的根源,但辦法因循守舊就成了障礙。仁愛是智慧,周禮是辦法,辦法不革新,只能被推翻。
紅林悟道《韓非子-八說》 第十七章 推政
紅林悟道《韓非子-八說》上一章韓非子給我們講述了人類社會在發展過程中不同時期面對競爭與爭鬥所採取的應對方法。韓非子總結概括為三句極為簡單的話“古人亟於德,中世逐於智,當今爭於力。”十五個字說清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的競爭實質。
古代的人在道德上競爭,處理事物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有包容心,懂得禮讓,無私無慾,心胸就像天地一樣廣闊。古人面對爭執,不是看誰厲害,而看誰謙讓得多。道,是自然規律,德是包容,能容得下天地陰陽萬物和萬物的陰陽。心有道德,容天地於心,必不爭於一物。這是為君之道,君主要有“道”一般的特性,無形無相,無處不在,無所不能;君主要有“德”一樣的品格,能容得下社會中的陰陽萬物與萬物的陰陽。
中世的人在智謀上競爭,人類最好的智謀不是如何戰勝自然和人定勝天,而是如何面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團結,還是爭鬥。“合縱連橫”是春秋戰國時期最為著名也最為宏大整體的戰略謀劃,其實質就是團結與爭鬥。人一多,心易散,說得好聽一點是是多元化,說得直接一點就是公私相爭,個人主義挑戰集體主義,分裂挑戰團結。在這種情況下,最需要的智謀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剔除一切離心離德的人,淨化隊伍,凝聚力量。
當人類從上古的無私走到中世的“自私”開始為自有資產而努力時,“爭”進入了我們的意識思想中,這種“爭”有它特有的歷史環境與社會因素,從最開始為了生存的因食而爭,發展到為了生活的因地而爭,再到為了名譽的為名而爭,直到現在的為財而爭。這種“爭”是人的天性所定,從個體的角度講,也是人類之所以發展到現在的原始動力,從集體的角度講,這種“爭”本就是保障自我存在的必然手段。
到了“當今”,韓非子說得很直接,就是靠力量與實力。中國的近代史證明了韓非子的話是正確的,其實人類發展到現在,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實質就是實力的競爭。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和2021年新冠疫苗的接種,就能看到國家實力在對抗天災人禍時的重要性。
韓非子接著古人“寡事備簡,樸陋不盡”的話題繼續說道“古者人寡而相親,物多而輕利易讓,故有揖讓而傳天下者。”意思是:古時候人少而互相親愛,物品豐富而輕視財利、容易謙讓,所以有拱手把天下讓給別人的做法。這應該是原始族群時代,還沒有發展到部落時代,那時一個族群人口少,物資多,不存在互相爭奪,在人的思想裡沒的爭鬥爭奪與私利佔有意識,所以輕財謙讓,常用拱手錶示禮讓。
生活環境決定了古人的思想意識,思想意識決定了族群的管理方式。所以韓非子說“然則行揖讓,高慈惠,而道仁厚,皆推政也。”意思是:既然如此,那麼他們行禮謙讓,推祟仁慈恩惠,稱道仁義忠厚,就都屬於原始的政治措施了。今天我們用仁義忠厚來界定上古時代族群的管理方式,如果時間能夠倒流,我們對上古先民說出“仁慈恩惠、仁義忠厚”他們未必能聽得懂,其實,對於上古先民來說沒什麼仁義忠厚與仁慈恩惠,一切只不過是順其自然罷了。上一個時代的特徵都是下一個時代為之總結歸納的,歷史從來都是後人寫的。
我們看待問題總是易犯“自以為是”的錯誤,沒有辦法,這是人的認知侷限性所決定的,所以我們要儘量做到實事求是,按事物的發展規律與辯證法來看待問題。用“當今”的眼光看,古人的政策過於“人為”,絲毫沒有依法治國的思想,但,這樣的政策符合當時的現狀,能解決當時的族群問題,這就是良政,就已經很好了。
【古者人寡而相親,物多而輕利易讓,故有揖讓而傳天下者。然則行揖讓,高慈惠,而道仁厚,皆推政也。】
韓非子批判孔子的“仁愛治國”,是為了說明孔子想要恢復的“周禮”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與要求,強行推禮,只會阻礙社會的進步,所以必須推倒他。經典裡的智慧不是一塵不變的,也要發展,與時俱進。智慧是辦法的根源,但辦法因循守舊就成了障礙。仁愛是智慧,周禮是辦法,辦法不革新,只能被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