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左岸小北

    老家是什麼?在我看來,老家是父母或祖父母所在的那個家園,是我們出生和成長的庭院,是童年的溫床,是心靈的故鄉。

    可是,當父母一天天變老,當祖父母相繼離我們而去;當老宅翻蓋,舊貌難尋;當屋後的棗樹被砍,當門前的池塘被填,當燕子都找不見從前的屋簷……老家的輪廓開始變得模糊起來,內心對老家的眷戀開始慢慢疏遠。

    於是我們不忍再面對,不忍常回去,因為物是人非,回去徒留唏噓感慨。

    即便父母健在,老家的氣息已變,個人的心態不同。逢年過節回去,心裡也總有放不下的東西。尤其當我們成家立業以後,在異地他鄉有了屬於自己的巢穴,心裡更是平添了許許多多的牽掛。

    在這個高度物質化的社會,故鄉的生活節奏太慢了,跟不上我們奮發求進的腳步。

    這不安,是指內心的不安全感,包含了各種的放不下,各種的擔憂和惦念。

    這不安全感既來自於生存的壓力、職場的競爭、日常的焦慮,也來自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尤其經歷了近兩年的疫情衝擊之後,人內心的不安全感更進一步得到了激發和強化。

    內心各種的惦念更是不勝列舉,比如惦念自己的寵物,惦念屋裡養的花,惦念單位的工作沒做好交接,惦念該做的事情還沒打卡……

    這麼一想不當緊,就再也躺不住坐不住,就想立馬翻身起來,趕緊回去,回到原有的生活軌道里去。

    回家,回到老家,原本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卻在歲月的淘洗中變得索然無味,變成了走過場。

    回家能幹什麼?

    父母自然不會強求你回去,很多時候還會主動替你著想:回來的車不好坐,掙的錢要省著花,別再耽誤了工作,來回時間也不充裕,你要不想回就不回吧。

    父母不強求,兒女們自然長舒一口氣,不回就不回吧。不回有不回的好處,省得讓左鄰右舍拿來做攀比,不用聽七大姑八大姨的關切和嘮叨。耳根清淨,一身輕鬆。

    時至今日,交通越來越方便,兒女們離家卻越來越遠,回鄉的頻次越來越稀少,少到我們不好意思再回去。

    請記住,老家代表著故鄉,故鄉代表著童年。哪怕你回去越來越少,哪怕你呆上兩天就想離開。沒有關係,老家有母親一樣的胸懷,能包容你的一切困擾與疏離,因為你永遠是它的孩子。

    只要你想回去,任何時候都可以動身。

  • 2 # Rockyforever

    自從跟前女友分開後,每次回家都是被相親。

    而每次相親都是雙方父母比自己都還急,然後就不了了之,如此迴圈。 不知道你們是不是也遇到了這種情況。

  • 3 # 醉眼朦朧看人生

    問的這個問題,擊中了我的現狀。每每想回老家,但又欲行又止。即便回去了,幾乎呆不了多久,就返回。

    真是再也回不去的鄉村。

    想回去,主要是根在那,從曾祖父、祖父、父母三代人曾經生活在那。想回去,還因為那兒有滿滿的童年的回憶。一群小夥伴下河游泳,去看露天電影,聽一群大嬸講離奇故事。想回去,是因為那還有一個雖然破舊,但還承載著回憶的小院。回不去,是因為家已不在那。家人、孩子早已不在那居住,幾十年有了一個新環境,工作、居住、生活早已換了中心點。回不去,是因為那裡早已物是人非。曾經的親戚朋友,也早已到別的地方去打拼,去安家。曾經的玩伴也早已不知身在何方?去了,也是一個寂寞。回不去,還因為那裡的家長裡短。老家居住的本來人就很少,可這很少的人,卻是最容易磕磕絆絆的那些人。見了,也是一種尷尬。

    回老家,可能下步只在夢裡實現。

  • 4 # sSfh416416

    老家只是年少的記憶存在及今天的精神寄託!

    工作、居住、生活城市相對比較發達,如果再回去住幾天可以,時間一長就不習慣了,這是現實選擇,扯不上愛不愛家鄉事情……

  • 5 # 佛爺結福

    現實社會就是這樣現實,人們都在負重前行,人人都活出了自私的心態都沒把自己的生活弄明白,心裡除了工作就是加班,想到的是車貸、房貨,還有不堪重負的各種壓力,很多人都是在貧窮的農村擠身於城市,而城市又是一個競爭激烈,高消費的地方,農村人進城基礎底子薄,他們一旦進入城市,就得跟隨城市的腳步,喘著粗氣拼命的追趕,稍微有些懈怠,就會被落下,一旦落下,這日子不但難過,一連串的事就會出現,貸款還不了,生活方面大打折扣,也許老婆孩子都養不起,老婆有可能去捂別人被窩,孩子有可能把陌生人叫爹,自己有可能被倫為結過婚的光棍,這種打擊誰也承受不起,面對這種情況靠誰也不如靠自己,父母的財產早已因進城啃食殆盡,親戚誰又肯把錢往外借,何況家家的情況大致相同,無奈之下,只有努力拼搏,不論白天還是黑夜,心裡想的都是工作、金錢和貸款,稍有空閒就是與手機為伍,沉浸在網路之中。

    一旦遇上節假日,會偶爾想起農村還有自己的父母,離家近一些的一年有可能回家看望一次父母,遠的幾年甚至十多年回家一次,他們回家也是萬不得已,千萬個不願意,一到家中,如稀客一樣的讓父母小麼翼翼的伺候著,不管能住幾天,他們和父母都說不上幾句話,更別說問寒問暖和進廚幫廚了,還有可能挑三揀四,毛病一大堆,諸多的不習慣,父母象供祖宗一樣,也很難讓他們滿意,完全忘了自己是在這兒長大的人,更想不到自己身上的泥腥味都未脫掉,卻回到自己的老家擺起了城裡人的譜,在父母面前都是這個樣,更別說在城裡了,他們只知道應付自己的生活,一年到頭沒有幾個電話,每次電話都因為忙而掛掉,心裡根本沒有牽掛父母的心,所以回家也是應付一下良心上的遣責,打著回家看父母的口號,大肆收刮一番,可憐天下父母心,省吃儉用無私奉獻,卻讓子女變成了一個自私自利,理所當然喜歡啃老的人,農村不在是他們的家,二老也不象他們的爹媽,也只是形象上的掛名而已,老人年紀一大,成了他們的累贅,也成了他們的一塊心病,這是眼下很多人的通病,他們過早透支幸福,把幸福建立在老人的痛苦之上,榨乾老人的棺材本,自己卻過著上等人的安逸生活。

    別怪時代捉弄人,要怪他們貪心,自私,目中沒有父母親人,日子過得緊巴巴,也是一種無能的表現,回老家他們住得習慣嗎?住幾天就是受幾天罪,更重要的還有銅臭味在大腦裡發生了強烈反映,不離開老家,他們就更難生存,他們是時代的巨嬰,也是當代年輕人的悲哀,當然並不是每個年輕人都如此,最起碼這樣的人現在很多,發展趨勢很快,令人擔憂。

  • 6 # 靠牆等杏

    這個問題問的不對,前面說的是實話,回老家次數是少,呆幾天就想走就不對了,我每年回老家過春節就想多呆幾天,記得有一年呆到正月十六才走,確實沒人陪我玩了才走,現在更是想多玩幾天,可惜要掙錢小孩要開學,不然都不想出老家,天天有飯吃有麻將打有魚釣,好耍的不得了,可惜一到初六年輕人都走了,沒人陪我玩了,只能收拾行李遠離家鄉了。所以你說的呆幾天就想走是不可能的,除非老家容不下你了。

  • 7 # 木匠與哲學

    我想你說的回家一般是指農村,農村以互相來往為樂,每家每戶的底幾乎都莫得清清楚楚,而農村的現狀只有老人和狗,青壯年都出去謀生了,所以在這僅有的老年隊伍裡,嬉笑怒罵,也是江湖,誰家子女孝順,發財,誰家婆媳關係緊張,人情禮往誰吃虧誰又佔了便宜,總之回家都跳不出來這些張家長李家短的是非。

    總結一句話,無邊歲月人間事,不低金銀萬兩真。歸根結底都是錢財運幄其中,有人問你並非關心,只是打聽你的訊息而已,人的信任關係逐漸縮減到家裡的至親範圍,其它變得不再重要,除非你飛黃騰達可以顯擺,混得人不人鬼不鬼,繞著人家走,純樸的原始村容村貌,已經不在,回家無非是自己出生的地方,有兒時的感情,有父母,其餘的關係網路逐漸破碎。即便是父母,兄弟姐妹也有懸殊之分,明眼人一看便知。

  • 8 # 柒柒詩詞

    在外面呆久了,每次回去之前都很期待,童年的回憶歷歷在目,熟悉的村子、道路、鄰里…

    回去以後,在老家很多事情都不方便,尤其是買東西、洗澡、上廁所。

    剛回去兩天就想離開,原來我最想的地方居然是記憶裡的老家,親人都在!無憂無慮的童年也在。

  • 9 # 海浪愛國

    雖然自己是從老家出生長大的。但自己也是十幾歲就從老家出來了。留戀老家是因為老家有父母和兄弟姐妹,還有和自己一起長大的玩伴和同學。時間長了你會慢慢的發現,老家是父母的老家,是兄弟姐妹的老家。畢竟是自己離開老家那麼多年自己已經和老家人的共同語言思維方式生活習慣已經發生了很多的變化,不只是你看不慣老家人的一些問題,同時老家人也會看不慣你的一些做派。一些同學和小時候的玩伴也是因為發展的差別慢慢的變的也就冷淡了。特別是父母不在的人,老家能夠讓你留戀的東西就越來越少了。加上工作或者是事務繁忙,人就慢慢的不願意回老家了。

  • 10 # 冉阿讓的童年

    現在是長時間不回就想回去看看,回去吧,覺得和你想想中的老家完全不一樣,回去沒感到親切而是感到陌生了。

    受疫情影響,已經差不多兩年沒回去了,有時候做夢都想回去看看,其實現在除了父母沒啥牽掛的了。

    原來的村子已經拆遷了,童年的小夥伴也各奔東西,回去也見不了幾次面,就是偶爾能碰到,坐到一起吃個飯,已經沒有共同話題了。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那個老家已經不屬於你了,除了你的回憶。

    老家其實是一種精神寄託,總感覺老傢什麼東西都好,什麼東西都親切,父老鄉親淳樸善良。總感覺老家的山才叫山,老家的水才真甜,其實不然,老老家的山已不是原來的山,老家的人已不是原來的人時,其實老家也是一種經歷,總會過去。

    回去看看也好,以後會越來越少。

  • 11 # 不不認輸

    一晃自己的年齡已經是四十出頭了,早已經走過了青蔥歲月,步入中年。雖然自己在老家幾十公里外的地方上班,開車回去也就一個多小時,但其實自己一年到頭也沒回去幾次。比較固定的回家時間就是父母的生日及過年的時候,平時除非家中有事爸媽打電話來才會回去,有時覺得自己是不是個不孝女抑或是自己現在自己生活好了,忘了自己生活了十幾年的家鄉了麼?我覺得都不是,對於父母我自認為還是做的不錯了,因為媽媽一直幫我帶了小孩跟隨我一起生活已經十多年了,爸爸一個人在家,最多隔兩個星期也會來我家團聚,至於說回老家的次數越來越少也是事實,因為每次回去也是一家人呆在一起,兒時的玩伴都在各自的城市奮鬥,就是過年也難得見上一面,一家人在哪裡都是一樣,所以不一定非得回老家。在農村生活還是有諸多不便,夏天蚊子賊多,冬天洗澡太冷,最多兩三天,還是想回自己溫暖的家了。

  • 12 # 山水相依cYKq

    在城市呆慣了,適應了,時間一長,城市裡大馬路,高樓房,吃的住的又好,農村怎麼能跟城市比。一句話,人變了,人心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蘇聯被美國和平演化滲透時,克格勃在幹什麼,沒有一點行動和反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