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筆畫空
-
2 # 隱士夢言
需求得到了滿足,就是幸福就是快樂!人啊,不同時期的需求也不同,可無論什麼時候,自己的需求得到滿足了,那麼幸福感也就自然產生了。
因此,我的觀點是,所有人,都應該掌握一些心理學的知識,明白自己在什麼時候的真正需求是什麼,掌握了自己的需求點,才能找到幸福感。
而如果找不到自己的需求點,只是跟風的,別人追求什麼自己就也追求什麼,實際別人獲得幸福了,而自己卻沒有幸福感。
例如拜金,大家都在追求多賺錢,因為錢能夠滿足更高的物質需求,然而,為什麼有些人,有錢了卻不幸福呢?
因為這種人本來就不缺乏物質需求,只滿足其物質需求,並不能帶給他更多幸福感,於是,跟風的拜金,實際並不能帶來幸福。
反之,有些人不拜金,卻可以每天窮樂,一樣的道理,這樣的人,基本的物質需求可以得到滿足,而自己明白,自己的真正需求不是更多的物質需求,因而即使沒錢,一樣能保持樂觀。
財富多會快樂嗎?不會。
朋友多會快樂嗎?不會。
知識多會快樂嗎?也不會。
找到生活的伴侶會快樂嗎?
同樣也不可能會。
以上快樂都是有條件的快樂,條件一旦失去快樂也將不復存在,況且人自身的快樂適應機制,會自我保護自己,也決不允許人如此常久快樂。
那如何才能真真快樂?只有認識到真真的自己,心無所疑,你才會真真快樂。
那麼什麼又是真實的快樂?真實的快樂是無條件的快樂,是不會有任何條件制約的快樂。那是身心合一,左右腦合一,身體所有細胞,五臟,神經,淋巴,筋膜等等合一,是身體,情緒體,知識體,感知體和諧共振的結果。你聽說過佛教的:常樂我靜 嗎?
就說這麼多吧,只是表達快樂是人身心愉悅健康祥和如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