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享之1997

    不怕你們笑話,四十年前,初當教師時,班上有個叫李梓的,我點名時叫到“li xin”,好像下面沒人響應,我又叫了一次,一個學生站起來,說到:“老師,您點的是li zi吧,那個字念zi”。由於文革期間讀書少,這個字很少見,當時想當然的念成了xin。梓樹可能在古代跟常見,常與桑樹伴隨,桑樹的樹葉可以喂蠶,古代沒有棉花的時候,桑樹可能非常普遍,以至於人們把家鄉叫桑梓地,毛主席十幾歲時離開家鄉到東山學校求學時,給他父親作的那首詩:“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可惜文革時期沒有學到這首詩,否則也不會在學生面前出醜了。

    梓,現在看是生僻字,建議起名時儘量避開,可能是改革開放後,人們解放了思想,在起名時逐漸用起了生僻字,一改解放後至文革期間,那種緊跟形勢的名字,如建國、國慶、向東、衛紅、志強等,名字是讓人叫的,使用生僻字,確實讓人感到不方便。

    如果你是教師,遇到下面這個班的人名,你有何感想?

  • 2 # 沐梣人物誌

    我本來給自己起的筆名裡帶了一個“梓”,但是一位學易經的朋友告訴我,不能將該字用於名字,現在就來說說吧。

    當我把這個名字告訴一位已經學習了十年易經的朋友時,她說不能用這個字,因為這個字在古代是指皇帝的棺材,所以最好不要用於人名。

    朋友說,不少人將這個字用於人名,是因為他們查的是現代漢語詞典,“梓”指的是“落葉喬木”,人們故而會想到,“梓”有旺盛的生長力,象徵著生機勃勃。

    其實不然,朋友的啟蒙老師是專門研究起名字的,他們用的是康熙字典

    這樣,兩本字典之間自然會有一些不同的釋義。

    聽朋友說完,我覺得挺有意思,也查了一下。

    原來,由於梓樹生長得高、大、直,而且質地好,就被當做優質棺木。

    在東漢、西漢時期,梓木就是皇帝棺材的用料,因此也就有了”梓宮“一詞

    後來朝代的皇帝,有選用梓木做棺材的,也有選用其他木料做棺材的,但”梓宮“這個詞彙卻被延續了下來,繼續使用,專指”皇帝、皇后或重臣的棺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油價還能回到4/5元時代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