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長山簡談

    《爭玉板八仙過滄海》見於《孤本元明雜劇》,成書年代有爭議,一說元代,但多說於明代。

    “小聖乃東海龍鰲廣龍王之子。名曰摩揭。兄弟是龍毒。”

    龍女瓊蓮

  • 2 # 愛胡說的八道

    中國古代關於龍故事非常多,但是龍族開始有姓名則是最有名的兩本小說《西遊記》和《封神榜》了,恰好,它們中所有的龍族人物都姓敖。東海龍王敖廣、 南海龍王敖欽、 北海龍王敖順、 西海龍王敖閏還有《西遊記》主角白龍馬,他是西海龍王的三太子,名為敖烈。 一般人能叫上名字的,中國神話中的龍族就這些了,所以,我們都覺得是個中國龍就應該姓敖。確實絕大多數龍都姓敖,而且不論是哪個文學作品中,龍王都姓敖。但不是所有的龍族都姓敖。有點故事裡面還有以龍為姓的龍族。

  • 3 # 史話直說

    最有名的就是《西遊記》和《封神榜》了

    恰好 它們中所有的龍族人物都姓敖

    如:東海龍王敖廣 南海龍王敖欽 北海龍王敖順西海龍王敖閏

    唐僧的白龍馬,他是西海龍王的三太子,名為敖烈

    一般人能叫上名字的,中國神話中的龍族就這些了,所以,我們都覺得是個中國龍就應該姓敖 這樣認為沒有什麼錯的,因為確實絕大多數龍都姓敖,而且不論是哪個文學作品中,龍王都姓敖

    但確實不是所有的龍族都姓敖

    作為佛教中國化的內容之一 從早期佛經中的龍王觀念到後世的四海龍王觀念 兩者比較,可以看出是既有吸收也有揚棄的 佛經開四海龍王之說 如《佛說如來興顯經》:“寶固在於海王龍王藏 又其大海摩尼珠 而有四角 在於四方海龍王宮 各自別立”

    佛經中海龍王往往有夜叉跟隨 如《菩薩本行經》卷下:“龍王夫人大海諸龍 一切夜叉盡奉十善 莫不歡喜作禮稽首”

    而中國後來的神魔小說中 夜叉基本上就成了海龍王的馬前卒和特有部屬 如《封神演義》中的李艮

    由於佛經中的“龍王”說 中國漸漸也有了龍王

    但佛經中沒有姓敖的龍族

    “四海龍王”的名稱首次出現於《道藏·太上洞淵神咒經》

    這本書的成書年代 應當在東晉末劉宋之前。

    其中一段經文首次提出了四海龍王的說法,並揭示了他們的神通 體現了龍王的泛神化特徵

    但也沒有說出龍王的姓氏

    《爭玉板八仙過滄海》見於《孤本元明雜劇》 成書年代有爭議 一說元代 但多說於明代

    四海龍王終於有名有姓 在後世的流傳也為大眾所接受

    這劇戲開龍王姓名之先河 自此 所有龍族好像都開始姓敖了

    可以說 龍族開始姓敖是有個分水嶺的 就是這部《爭玉板八仙過滄海》 以前都沒有姓 從這部以後龍族就有姓了

    自此 大家都以這個為依據 開始編龍王的名字

    龍王的名字可能換了十幾個 但是姓還是沒有變的

  • 4 # 邏輯文史

    龍是十二生肖之一,誰也沒見過它張長啥樣,這種傳說中的生物也是人們閒暇時津津樂道的話題。在各類小說中,龍王總是姓“敖”,比如《西遊記》中的龍王四兄弟就都和孫悟空有著大大小小的過節。而西海龍王敖閏有倆著名的寶貝兒子,就是大兒子摩昂和二兒子敖烈了(也就是白龍馬)。我不記得書中說摩昂姓敖,全民敖摩昂,每每他出場大家都以摩昂太子稱呼之,那這麼一來,龍族的姓又多了一個“摩”姓。

    而南方的許多沿海地區盛傳龍母的傳說,大致就是說一女子在溪邊玩耍時看見一顆蛋,她把蛋吃了就懷孕了,然後生下一條龍。這個姑娘大驚暴斃,鄉里人將其埋葬還為其建廟,每當乾旱之時就來廟前朝拜祈雨,逝去的女子就被成為龍女,這個女子在不同地區的姓氏也不同,這樣一來她產下的龍也應該跟其一起姓,這樣姓氏分佈就更多了。

    所以,除了我們公認的敖姓外,龍家人可以有許多其他的姓。

    一、一說到龍大家印象裡覺得它是那種能騰雲駕霧遨遊四方的神獸,所以用“遨”自來為龍賜姓實在是太合適不過了。最早用敖為龍族命名的是元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海》,裡面東南西北四個龍王分別叫敖廣,敖閏,敖順,敖欽。因此敖姓並不是龍族的專屬姓,直到南宋時期才開始有這個說法的。所以龍王姓敖最早也是在南宋末年才有的說法。

    二、這個解釋是自帶語音的。從母系社會和繁殖的角度來講,動物在交配時大多會發出“ao,ao”的叫聲,所以“ao”就成了姓氏,說白了就是一種生殖符號罷了。

    三、我們把時間推到上古時期,女媧用五色石補天之後還用巨鰲的四條腿重新做為天柱修補天地,這鰲可是龍頭,龜身,麒麟尾的巨獸,其實這個字單獨也成了姓氏(比如鰲拜)。但一個魚字底終究讓人覺得它是魚蝦,於是為了龍與魚拉開檔次,就讓“敖”變成了龍,同樣偉大卻生活在海里的動物就是“鰲”了。

  • 5 # 踏浪尋歡

    龍族除了姓敖之外,還姓嬴(秦)!

    姓劉(漢)!

    姓李(唐)!

    姓趙(宋)!

    姓朱(明)!

    所有大一統王朝的皇族都是龍族!

    更寬泛地講,中華民族所有的人都是龍的傳人,百家姓上所有的姓都是龍族的姓!

  • 6 # 王事情

    龍族的概念包含神龍和龍王。前者形象來自佛經,而神龍或龍神乃是中國神話固有之物,如降龍十八掌中的潛龍勿用、見龍在田都來自《易經》,《山海經》中也有燭龍、應龍等。龍王姓敖來源於元代雜劇,經封神、西遊等神魔小說沿用,從此約定俗成龍族皆姓敖,彷彿自古以來都是如此。

    事實上在元代之前,龍族當然不姓敖,而是沒有姓或乾脆姓龍。

    最初的神話傳說中,海里並沒有龍,只有海神。

    《楚辭》中的海神名海若,甭管哪的海都她管。

    《山海經》的大荒四經中有東、南、西、北四大海神,分別是東海神禺虢、北海神禺京(又作禺強),禺虢是黃帝之子,禺京為虢子;南海神為不廷胡餘,西海神為弇茲,皆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

    又道教的《雲笈七籤》中也有四海神:東海神阿明,西海神祝良,南海神巨乘,北海神禺強。

    《太平御覽》不但有四海神的名字,連其妻子的名字也有:

    東海君姓馮名修青,夫人姓朱名隱娥;南海君生視名赤,夫人姓翳名逸寥;西海君姓勾大名丘百,夫人姓靈名素簡;北海君姓是名禹帳裡,夫人姓結名連翹。

    好吧,鑑於他們只是海神而非龍神,所以不能算作龍族的姓氏。

    先秦神話中,龍就是龍,是神龍,是沒有姓的。

    《易經》中的潛龍勿用、見龍在田、飛龍在天、亢龍有悔乃至群龍無首,無名無姓;

    《列子》中的驪龍,無名無姓;

    《管子》中的神龍,“欲小則化如蠶蠋,欲大則藏於天下,欲上則凌於雲氣,欲下則入於深泉”,和封神中的龍王“要大便撐天柱地,要小便芥子藏身”是很相似的,然而也無名無姓。

    《山海經》中寫了龍的幾個種類:

    一曰燭龍。

    二曰夔龍。出自《大荒東經》,《說文解字》以為“夔,神魅也,如龍一足”。夔是龍的一個種類(一足龍)而非名字,就像所有的滾滾都叫大熊貓,但具體到某一隻則要麼叫芝麻要麼叫芝士。

    三曰應龍。《述異記》說“水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可見應龍其實是龍中之聖的稱號,就好像封神中的三教聖人,而元始、通天才是名號。

    還可以按龍爪分類,分別是三爪、四爪、五爪等。

    那麼龍族有些什麼姓氏呢?

    1、燭。上節說到的燭龍是有名有姓的,是《山海經》中惟一的一個意外。他本是章尾山之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他還是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可見他就是姓燭,名字為陰或九陰。

    2、元。《西湖二集》中有一篇“壽禪師兩生符宿願”,唐時書生韋丹救一老黿,後者報恩,化為一老人,“鬚眉皓白,身長七尺,服錦繡之衣”。他令胡盧先生將韋丹引至宅中留連數日,臨別贈以一卷,上書韋丹一生祿命,又取出數件珍寶相送。韋丹後來前程,果如書中所言。這位老人乃是老龍,變化為黿,不幸落入漁人之手。變成人形後,自雲姓元名浚之,而胡盧先生稱之為元長史。

    上面兩個姓是本土神龍的姓氏。我們現在所理解的行雨布雲的水龍王(井中、水中、海中),其實來自印度的納迦(梵文Naga,即蛇王)與木土海神、河伯和龍神的融合。宋代趙彥衛在《雲麓漫鈔》中說:

    自釋氏書入中土,有龍王之說而河伯無聞矣。

    意思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土,水神就統一為龍王了。

    外來神祇進入中國,必須要進行本土化改造才能為老百姓接受,元明之際便有文人著手給龍王安上中國化的姓氏。

    第三個姓:龍。元雜劇《沙門島張生煮海》,秀才張羽夜宿石佛寺撫琴,逢龍王第三女聽琴,兩人互生愛慕,相約再會。至期龍女負約,張羽用仙姑所贈寶貝煮海,龍王無奈,令二人成婚。在這本雜劇裡,龍女名叫瓊蓮,自雲姓龍氏。

    這折故事其實逼肖《柳毅傳》,可是《柳毅傳》中的龍王以洞庭龍君、錢塘君為號,還無名無姓。

    第四個姓:敖。

    這個姓經過《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流行,已經無人不知。它原本出自一本叫《爭玉板八仙過滄海》的雜劇,成書年代有爭議,有人說是元代,有說是明初。

    講的是白雲仙請八仙及五聖賞牡丹花,會後眾仙各回仙境。八仙至東洋岸邊,乘著酒興,不許乘雲,各顯神通渡海。藍采和的玉板被龍族所搶,於是兩下大戰。這是記錄八仙過海故事的最早源頭之一,而它也是最早給龍族安上敖姓的作品,且沒有之一。

    龍族摩揭太子登場,自雲:

    小聖乃東海鰲廣龍王之子,名曰摩揭,兄弟是龍毒。

    南海、西海、北海三龍王登場,南海龍王唸白道:

    小聖乃南海敖閏龍王是也。這二位一個是西海敖欽龍王,這一個北海敖順龍王。

    三個龍王都以敖為姓,獨東海龍王為鰲姓,這幾乎可以肯定是傳抄過程中產生的失誤。道理很簡單,在古人的設定中,四海龍王就是四兄弟,自然也該是一個姓。而且鰲敖發音相同、字型相近,譽抄失誤正常,非要說是兩個姓則顯得牽強。

    最起碼西遊和封神兩書的作者也是這麼理解的。西遊中,四海龍王的名字是敖廣、敖欽、敖順、敖閏,還有個摩昂太子,顯然就是來自雜劇中的摩揭。封神中,四海龍王則叫敖光、敖順、敖明、敖吉,被哪吒打死的東海三太子叫敖丙,其實原型也是摩揭。

    至於為什麼作者要讓龍族姓敖,透過鰲字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不外乎兩個原因:

    1、鰲,原本就是巨龜。女媧補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又令三頭巨鰲馱著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成語有“獨佔鰲頭”,出自“龍生九子鰲佔頭”的俗語,傳說中鰲為龍子,龍頭、龜身、麒麟之尾。鰲既與聖人女媧氏有關,又確為龍屬,因而被拿來作為龍族的姓是很自然的。

    2、敖姓。敖姓古已有之,或源於太敖,或源於春秋時楚國國君後裔,或源於燧人氏、伏羲氏裔孫。元明時江西為敖姓第一大省,《爭玉板八仙過滄海》的雜劇或是出自敖氏後人之手也未可知。

    由上可知,龍族有燭、元、龍、敖四姓:

    燭為燭龍獨有的姓,身長千里。

    元為元浚之化姓,元為一切之始,北魏孝文帝將皇族拓跋氏改姓為元,老龍以此為姓,未嘗不是表明自己水中帝王的身份。

    龍字好說,自是指身以為姓。

    敖姓的原因,上面已經解釋了,今天人盡皆知,都是通俗小說的功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何為善,何為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