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鼎無名
-
2 # 華陽張老師
差別大或不大要看場合。即使是同一款手機,在朋友熟人面前需要裝逼的時候說我這是高配五千多呢,老婆一問則說這貨不過兩千塊錢,看起來和五千多的一模一樣
-
3 # 小伊評科技
一分價錢一分貨,別說2000塊錢和5000塊錢的手機比了,就是和3000塊錢的手機比也會有很大的不同。
有些人可能會說了,我平常不玩遊戲,買高階機和買低端機是不是就沒啥差別了?當然不是,遊戲早就已經不再是衡量高階機和中端機差別的地方了。
那麼高階機和中低端機器,到底有什麼不同?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不同點1:形態,設計,做工,用料;
高階機和中端機最直觀的一個差異就體現在外觀和形態方面,兩款手機只要一拿到手就會有非常明顯的感知。
從形態上來說,中端機大多數都是以“直屏”的形態出現。而高階機除了蘋果之外,其他大多數安卓手機全部都是曲面屏。
曲面屏手機也許並不怎麼好用,但是由於曲面屏對於黑邊的視覺抑制效果,其精緻感,屏佔比,高階感確實要比直屏手機更加出色。
另外還有攝像頭區域的設計,中端機往往用的都是公模的造型,大部分都是常見的黑色矩形矩陣造型,幾乎沒有什麼識別度,美觀度也比較一般?
但是高階機就不一樣了,絕大多數高階機都會擁有有別於其他手機的獨特設計,如下圖所示,這是中端機iQOO Neo5和高階機VIVO X70Pro+的對比,誰更有設計感一目瞭然。
iQOO Neo 5
VIVO X70Pro+
其次還有用料和細節打磨,高階手機和中端手機的差異也非常大。中端機,能給用上玻璃後殼和鋁合金中框就已經是頗為難得,包括上文提到的iQOO Neo5在內,紅米K40,realmeGTNeo等中端價效比手機配備的都是塑膠中框。
而對於高階機來說,鋁合金中框+玻璃後殼那都是常規配置,甚至可以說是最低配置。諸如素皮,陶瓷,不鏽鋼等等特殊材質都會在這個價位段出現。
而這些材質相比於玻璃+鋁合金中框的材質會更加的有質感,有辨識度。就拿iPhone來說,其區分Pro和普通版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不鏽鋼中框,經過極其細緻的拋光厚的不鏽鋼中框所獨有的光澤度確實要比鋁合金中框好看很多。
如下圖所示這是12Pro和12普通版的對比,質感高低高下立判。
不同點2:螢幕素質
螢幕素質也是決定手機高中低檔的重要決定性因素之一,對於2000多元的手機,最好的螢幕也就是採用三星發光基材的“硬質”1080P屏,顯示素質也是差強人意。
就拿紅米K40來說,雖然其在釋出會上把這塊螢幕定義為“可能是最好的直屏”,但是甭管他怎麼吹,在巨大的價格差距面前,一切吹噓都是虛妄,其螢幕素質相比於真正高階機的螢幕來說,差距依舊巨大,他不支援類DC調光,解析度僅為FHD+,側看依舊會有明顯的彩虹紋等等,而且也欠缺柔性屏所具備的通透性。
而對於高階機來說,三星FHD+柔性屏都是最低配了,絕大多數機型配備的都是QHD+ 柔性三星屏,會擁有更高的亮度,更好的色彩表現,更高的解析度和畫素密度等等。這種體驗差距是一目瞭然的。
譬如iQOO 8Pro,VIVO X70Pro+等高階機型就配備了最新的E5發光基材,擁有最高全域性1000nit的激發亮度,QHD+的解析度,環境光自適應等等配置,而且也支援類DC調光等技術,相比於2000檔的機型明顯要高了一個級別。
不同點3:具備排他性的獨特配置。
5000+的高階機除了保證自身配置齊全的基礎要求之後,一般都會具備一到兩個同價位其他機型所不具備的具有排他性的獨特配置。舉個例子,VIVO X70Pro+擁有的蔡司T*鍍膜,4光學防抖,微雲臺,E5螢幕,V1獨立ISP晶片等都是同價位其他機型所不具備的配置。iQOO 8Pro配備的超聲波指紋識別也是同價位手機不具備的配置。
而中端機呢,根本不會配備什麼特別獨特領先的配置,大部分中端手機的核心賣點連旗艦機的常規配置都比不上,這種體驗差異自然會很大。
不同點4:一些隱藏在深處的看不到的細節配置的不同。
中端機受制於成本,在一些細節配置方面會做一定的閹割,也許這個配置看起來一樣,但是也僅僅只是看起來一樣而已。
舉個例子,都是線性馬達,中端機配備的線性馬達體積一般都很小,也一般都沒有什麼調教,而旗艦高階機配備的線性馬達的體積一般都很大,震感調教的也更成熟。
再譬如通訊頻率支援情況,高階機往往會支援更多更全的通訊頻率,可以適應不同的使用場景,而中端機一般都只會支援主流的頻段,如果你經常出國的話就會知道,高階機和中端機在頻率上的差異。
再譬如效能配置,有些人估計都會有這樣的感覺,明明一款中端機的效能配置和高階機從表面上來看是相同的,但是為什麼感覺就不是不如高階機耐用,流暢度高呢?原因很簡單,你看到的一樣的配置並不一定真的一樣。就拿快閃記憶體來說,快閃記憶體的供應商有很多,型號也有很多。
三星,閃迪,鎂光等等,而不同系列,不同品牌,不同顆粒的快閃記憶體,在效能上自然都會有明顯的不同。舉一個最直接的例子,曾經IPhone曾經爆出來快閃記憶體門,同型號產品下高容量版本的快閃記憶體讀寫效能明顯要高於低容量版本。
這裡面的門門道道當然還不止如此,快閃記憶體OP空間大小,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差異等等都會影響到使用者得體驗,而高階手機由於成本預算更高,所以在綜合配置上也會選擇更高規格的配件,而中配手機則是能省則省,體驗自然會有所差異。
End 希望可以幫到你
回覆列表
手機發展到2021年了,智慧手機這幾年發展的真的很快。
現在1500的手機用起來也很不錯,如果日常使用不是追求遊戲效能,專業攝影,那我們普通老百姓日常使用1500的手機也是很不錯了。
安卓手機可以買到8G+256G的配置,滿足日常使用沒有什麼問題。可以刷短影片,可以看小說,可以追劇,可以拍照,可以錄影片,可以簡單辦公,影片通話。聽聽音樂,唱唱歌,玩直播也沒問題。
那為什麼還是有人追求更快的CPU,更好的攝像頭,更好的螢幕?
科技的發展就是這樣,寧可買來不用,但是你要有,你要有足夠的餘量。現在有部分買家還是有攀比心理的,不一定是買了用的,而是買了看的。
你看我用的蘋果13,你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