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氏中醫
-
2 # 中醫有奧妙
寒是冬季的主氣。在氣溫較低或氣溫驟降時,人體防護不周則易感受寒邪。其主要特點是惡寒(外感,表解即除)或畏寒(陽虛,得溫而解),肢體收引氣血凝滯,故侵入人體後,可致氣血不暢,而出現疼痛痙攣等證。寒有外寒和內寒的區別,也往往與它邪相兼,如風寒、寒溼等。有時寒邪入裡也能化熱。
外寒是寒傷肌腠,陽氣不得外達而出現惡寒,發熱,頭疼,身痛,骨節疼痛,咳喘,舌苔薄白,脈浮緊等證。寒邪傷及肌表,則惡寒發熱;傷及經絡筋骨則關節疼痛;傷及胃腸,則腹痛吐瀉。
內寒是陽氣虛弱,寒從內生而出現面色蒼白,手足冰冷,畏寒喜暖,舌質胖淡,苔白滑潤,脈沉遲弱等證。心陽不足則面青唇紫,心胸憋悶甚至絞痛;脾陽受損則脘腹冷痛,食少便溏,進食冷食會出現腹瀉;腎陽不足則腰脊發涼,小便頻清,陽痿或女子帶下清稀;肺氣(陽)不足則少氣、自汗、咳喘、痰涎清稀;寒滯肝脈則寒疝、少腹或睪丸抽痛。
從寒的性質來說,寒為陰邪,最易傷人陽氣,導致陽氣虧損而陽不能治陰,機體失卻溫煦,推動、氣化等作用減退而呈虛寒證候,也就是身體機能的病理性衰退,寒邪會致人身體虛弱。
寒邪較難防範,甚至無孔不入。從感寒部位來說,無論面板、肌肉、經絡、筋骨乃至各臟腑器官都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寒邪致病在身體無處不在。從發病季節來說,雖然寒邪為病多發於冬季,但其他季節因涉水淋雨或汗出受風也可能感受寒邪。
無論從發病的途徑和原因、發病的季節、病邪的性質、作用的部位來說,寒邪為病作用於人體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寒邪也是導致身體機能衰退,引發多種疾病的重要因素,如寒傷脾胃則運化無權,機體失卻濡養;寒傷腎陽,命門火衰則機體失卻溫煦。故認為“萬病不離寒”。
這只是溫熱派的觀點,是說寒涼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但實際上,風、寒、暑、溼、燥、火、痰、瘀均可致病,尤其是近年的新冠病毒致病,其病邪性質主要是溼、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