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nBeta

    如果三星也開始轉型,更有可能發生的也只是藍芽耳機的銷量提升。

    (Helen Havlak 攝 / TheVerge)

    探討導致 USB-C 難以流行開來的原因,似乎也難以拋開成本因素。

    即便當前已經有不少智慧機和筆記本採用 USB-C,且該方案的便利性很高(只需攜帶一個充電器和線纜),但這麼做會把 Elite 65t 推向更高的價格。

    就算是不那麼注重成本的 B&O,其 Beoplay E8 無線耳機也用的 microUSB 充電介面。

    在本月早些時候的臺北電腦展(Computex 2018)上,Synaptics 展示了 PQI My Lockey 這款旨在為 Windows 10 裝置提供更安全的指紋驗證的 USB Type-A 解決方案。

    雖然這是面向商用客戶的產品,但在問到為何不推出 USB-C 版本時,該公司副Quattroporte Godfrey Cheng 表示 —— USB-C 的方案要貴上 25%,將 100 美元的售價推升至 125 美元。

    如果全世界都在轉向 USB-C,這樣的方案顯然是值得考慮。但就目前而言,USB-A 和 USB-C 之間只有極微小的差別,尤其是隻涉及給裝置充電的時候。

    USB-C 的另一種尷尬,就是它的通用性:

    比如有些埠支援雷電 3、另一些則只是外形上一致。此外一些 USB-C 埠可以給連線的其它裝置供電,但又不全是。

    更糟糕的是,即便你手上有多根 USB-C 線纜,它們也可能遵循著不同的標準和規格。比如其中一些不支援任何型別的資料傳輸,只是拿來充電。

    至於 USB-C 耳機,外媒曾評測過 149 美元的 Q Adapt,並對其品質表示了認可。但它的市場定位比較尷尬,畢竟許多 Android 裝置都還是提供 3.5mm 模擬音訊介面的。

    另外,當將該耳機接入 MacBook Pro 時,你會發現無法對其進行實體音量控制,只能藉助 Spotify 或 iTunes app 來實現。

    最後,外媒 TheVerge 編輯 Vlad Savov 認為,無線耳機才是一種真正的通用標準。

  • 2 # Padmate派美特

    3.5mm耳機孔已經存在多年,如果不是行業巨頭蘋果砍掉這個介面,推出真無線藍芽耳機相信3.5mm耳機孔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隨著蘋果推出AirPods這樣的真無線耳機,市場上開始認真思考3.5mm耳機孔存在的意義。目前看,對於耳機孔的取捨方案有這麼幾種:直接取消耳機孔,如蘋果小米的做法;保留3.5mm耳機孔的廠商,如一加等;替代方案,USB-C耳機取代3.5mm耳機孔。綜合來看,USB-C耳機普及率並不高;TWS無線耳機有望成為趨勢。

    USB-C耳機只能以過渡形式短暫存在而難以成為主流。對於手機廠商來說無線耳機才是真正的趨勢和未來。這一點,從廠商開始加大對無線耳機的研發投入就能看到。

    截止目前,釋出真正意義上的無線耳機的公司有:手機廠商如蘋果、華為、OPPO、魅族、索尼等;其他音訊廠商包括PaMu真無線藍芽耳機、出門問問等。

    其實僅僅從耳機本身看,USB-C也是另外一種有線耳機,USB-C也許在某些引數上比3.5mm耳機插孔更好,但是長久看USB-C還是會被淘汰。截止目前採用3.5mm孔的手機數量比採用USB-C的手機更多,這顯然是市場和消費者共同選擇的結果。3.5mm耳機孔存在手機上的時間長,使用者也已經習慣這個介面。如果重新換成另外一種消費者需要學習成本。

    但是,像蘋果AirPods這樣真無線藍芽耳機使用者使用不需要考慮學習成本,上手簡單。

    雖然從目前看,真無線耳機普遍價格比較高,不過行業發展、技術迭代最終邊際成本會慢慢降低。所以綜合來看,USB-C實際上是另外一種有線耳機依然和3.5mm耳機孔沒太多差異;而像PaMu耳機這樣的真TWS產品可以說是降維打擊,對於使用者來說選擇USB-C不如干脆選擇像PaMu耳機這樣的真TWS產品。

    USB-C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標準不同,雖然都是USB-C但是規格上有些只支援充電;不支援資料傳輸,這顯然又增加了選擇成本。

    以上,無線耳機才是一種真正的通用標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二成績有一點差,暑假是先補初二的知識,還是學習初三的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