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把呂后列入本紀,並且對呂后的評價較高,其實和司馬遷時代,西漢帝國的意識形態有關。
雖然古代中國的君王被視為言出法隨的天子,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皇帝就可以為所欲為。因為皇帝之上,還有上天和祖宗之法來制約皇帝的行為。這就意味著,皇帝想要坐穩皇位,也需要有一定的合法性。把呂后列入本紀,其實就是司馬遷考慮到了漢文帝這一脈的合法性問題,而這樣編撰的。
話說劉邦去世後,劉邦唯一的嫡長子劉盈繼承了皇位,這便是漢惠帝。漢惠帝在位沒幾年就鬱鬱而終。因此呂后從漢惠帝的兒子裡,先後選擇了兩個孩子當皇帝。這便是西漢的前少帝和後少帝——而呂后本紀所記載的那八年時間,事實上是前少帝和後少帝在位的時間。
呂后去世以後,西漢朝廷爆發了一場宮廷政變,在這場政變中,呂家的勢力被朝廷的元老派和劉家諸侯王聯合剷除。並且,這兩方力量也產生了共識:那就是和呂家有淵源的後少帝,不能留。但是,想剷除後少帝必須有個靠譜的理由。於是,西漢的元老大臣們找到了一個堪稱西漢版的“指鹿為馬”理由:那就是一口咬定前少帝和後少帝以及他們的兄弟都不是漢惠帝的兒子,漢惠帝也沒有兒子,而後,後少帝和他的兄弟們都遭到了殺戮。而後,在西漢元老們的操辦之下,本來沒有皇位繼承權的漢文帝,就這樣撿漏成了皇帝。
到了漢武帝時代,司馬遷撰寫《史記》的時候,“本紀”,屬於記錄天下共主在位期間事蹟的一種體裁。所以,司馬遷如果承認前少帝和後少帝是合法的天下共主,就等於坐實了漢文帝一脈(包括漢武帝)都是偽皇帝。所以司馬遷將西漢的前後少帝在位期間的記錄,歸納為“呂后本紀”,這樣,就避免了剛才說到的那種尷尬。
至於說對呂后的較高評價,其實也是基於實事求是的原則。畢竟,漢惠帝在位那七年,和呂后掌權八年,這十五年歲月裡,西漢都是呂后當家。呂后掌權者十五年歲月裡,漢朝在休養生息的政策下,國力有了很大的恢復。
司馬遷把呂后列入本紀,並且對呂后的評價較高,其實和司馬遷時代,西漢帝國的意識形態有關。
雖然古代中國的君王被視為言出法隨的天子,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皇帝就可以為所欲為。因為皇帝之上,還有上天和祖宗之法來制約皇帝的行為。這就意味著,皇帝想要坐穩皇位,也需要有一定的合法性。把呂后列入本紀,其實就是司馬遷考慮到了漢文帝這一脈的合法性問題,而這樣編撰的。
話說劉邦去世後,劉邦唯一的嫡長子劉盈繼承了皇位,這便是漢惠帝。漢惠帝在位沒幾年就鬱鬱而終。因此呂后從漢惠帝的兒子裡,先後選擇了兩個孩子當皇帝。這便是西漢的前少帝和後少帝——而呂后本紀所記載的那八年時間,事實上是前少帝和後少帝在位的時間。
呂后去世以後,西漢朝廷爆發了一場宮廷政變,在這場政變中,呂家的勢力被朝廷的元老派和劉家諸侯王聯合剷除。並且,這兩方力量也產生了共識:那就是和呂家有淵源的後少帝,不能留。但是,想剷除後少帝必須有個靠譜的理由。於是,西漢的元老大臣們找到了一個堪稱西漢版的“指鹿為馬”理由:那就是一口咬定前少帝和後少帝以及他們的兄弟都不是漢惠帝的兒子,漢惠帝也沒有兒子,而後,後少帝和他的兄弟們都遭到了殺戮。而後,在西漢元老們的操辦之下,本來沒有皇位繼承權的漢文帝,就這樣撿漏成了皇帝。
到了漢武帝時代,司馬遷撰寫《史記》的時候,“本紀”,屬於記錄天下共主在位期間事蹟的一種體裁。所以,司馬遷如果承認前少帝和後少帝是合法的天下共主,就等於坐實了漢文帝一脈(包括漢武帝)都是偽皇帝。所以司馬遷將西漢的前後少帝在位期間的記錄,歸納為“呂后本紀”,這樣,就避免了剛才說到的那種尷尬。
至於說對呂后的較高評價,其實也是基於實事求是的原則。畢竟,漢惠帝在位那七年,和呂后掌權八年,這十五年歲月裡,西漢都是呂后當家。呂后掌權者十五年歲月裡,漢朝在休養生息的政策下,國力有了很大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