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湘南大熊

    校外培訓機構為何屢禁不止?這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有人在開辦校外培訓機構,而在於有相當多的家長,有剛性的強大的校外培訓需求,中國自古以來都有一句話,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是很多人,特別是底層人改變命運的唯一通道,哪怕是現在大學生擴招以後,大學生滿地走的情況,考上一個985211,特別是985的高校,也就意味著將來出路非常的好,幾乎不用考慮前途的問題,只是看你自己怎麼選?或者從政或者進入企業高管,或者進入高高校,科研院所從事科研活動,這些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有找工作的需求。國家前幾天出臺了關於減輕學生和家長負擔的辦法,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校外培訓做出了嚴格的限制,相應的也會延長學校教育的時間,學校在校時間估計會統一延長到六點鐘,但是少部分仍然有強烈需求的家長,仍然可以採用請私教家教的方式來解決自己的需求,普通家庭如果不能請私教或家教的話,就需要家長付出更多的精力來輔導自己的小孩,當然,國家的限制主要是針對k12階段的學科教育,對於藝術類,科學類,體育類的課外培訓並沒有進行過多的限制,但讓做了嚴格的要求,強調要培養學生的課外興趣,提高素養,但有一個方面我也沒有完全弄清楚,就是關於寫作,既可以把它作為語文的一部分,也可以拿出來作為一個單獨的,輔導專案,國家的最新政策估計會讓這幾年開始從事k12階段學科教育的從業者,創業者損失巨大,有很多人可能會改行進入到藝術培訓的領域,也有可能放棄創業,轉而去考取編制,進入公辦學校,單純我們當地的情況來看,相應的k12階段學科教育的機構創辦人還處於觀望階段,或許還抱有僥倖心理,認為國家的政策不一定會這麼快,事情下來,也許最後會不了了之,但是他們低估了國家解決教育,醫療房產佔座大山的決心,最後估計會失落,早點認清現實,早點轉變是唯一的出路。

  • 2 # 宸安落定

    因為有市場!時代的步伐太快,無論家長還是孩子,普遍存在焦慮心態。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做輔導,自己哪能落後?即使借錢都要讓孩子去校外輔導。

    第一,有買就有賣

    屢禁不止,說明有需求,而需求也是炒出來的,是不正常的!早些年的時候,孩子放學、放假就是玩,現在呢,補課、補課,各種興趣班,不只是孩子累,家長也累,不僅是錢的問題,關鍵還有時間。

    第二,真是既愛又恨

    老師都不好好上課了,不少人都辭職了,為什麼?因為校外培訓利潤大,掙的錢多啊!孩子上課跟不上怎麼辦,在學校學不好,只能出去補!而且現在的學習負擔比較重,許多家長自己也輔導不了孩子,沒辦法的事情!

    第三,處罰不夠嚴厲

    既然要取締,就要下狠藥。對於出去走穴的老師,輕則處罰,重則開除,你看還有老師敢出去講課嗎?對於培訓機構,發現一個重罰一個,讓他掙得錢都交不起罰款,你看還有人辦培訓機構嗎?

    為什麼屢禁不止,因為利益巨大!為什麼有人鋌而走險,因為被處罰的成本太低!

    現在看看周圍的孩子,真得很可憐,哪還有快樂的童年!白天上課,晚上補課,平時上課,放假補課!但是別人都在補,你敢不補嗎?

    家長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孩子的身上,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都給孩子了。但是有錢的可以,能夠上得起校外培訓,沒錢的呢,只能看著別人、自己焦慮!

    校外培訓的一大弊端,就是造成了不公平,原來是孩子拼,現在成了拼父母,長此以往,好得越好、差得越差,階層分化可能更嚴重了!

    所以說,取消校外培訓機構勢在必行,至於怎麼操作,就不瞎操心了!

  • 3 # 育鄰人

    感謝提問:

    增加供給才是滿足孩子們多樣化成長需求的最好辦法

    ·葛洪《抱朴子·明本》:“然物以少者為貴,多者為賤。”

    生命,被賦予了繁殖能力+生長週期+小部分損傷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質組合形態,每種自然生命都必須從外界攝取養料才能實現自我生命延續、成長。人類,自然生命體系中最具智慧、降生時最初級【孩子降生之時不能自己尋找食物、不具備任何安全防護能力、無法控制自己的身軀】的高等級哺乳動物。因此,現代人類子女生命旅途中擁有極其複雜的營養補給需求,比如綜合人類文化素養成長教陪需求......

    成長教陪,人類輔助未成年孩子適應人類社會生活環境、掌握基本生存技能的綜合性實踐活動,是人類社會文明成果實現世代傳習、提升人類社會綜合勞動生產效率的基礎。有了成長教陪,不同代際的人類總能順著前人智慧積澱的階梯穩步向前;有了成長教陪,孩子無論出生在什麼年代都能自如的適應當代生活環境;有了成長教陪,人類江山才能世代人才輩出。那麼,為什麼人類社會越現代童年成長對綜合成長教陪服務需求越盛呢?

    一、文化積澱使然

    迄今為止,自然生命體系中唯有人類進化、創造出了抽象社會文明,而且人類社會文明天然具有積澱屬性,也即人類社會越向前進化、積澱生成的文明成果就會越多。因此,越晚出生的人類子孫適應人類社會生活需要“學以備用”的知識資訊越多,比如語言、數學、地理、物理、化學、歷史、音樂、舞蹈、體育、繪畫等都早已成為現代人類日常生活的必修內容。

    二、人類社會生產勞動職業分工所致

    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同樣,人類社會最初沒有任何職業勞動分工,對孩子的成長教育活動與勞動生產、社會生活融為一體,主要是透過言傳身教傳授知識、技能。然而,隨著勞動生產水平不斷提高、物質財富逐漸增加、社會勞動生產與生活經驗越積澱越來越豐碩,僅憑親子口耳相傳和言傳身教已經不能滿足孩子多樣化的成長需求。於是便有一批人從體力勞動中脫離出來,專門從事歷史記錄與教導孩子們學習成長的智力勞動。據考證,原始社會後期,就有了專門對青少年進行教育的特殊場所,這就是學校教育的萌芽。春秋戰國時期,學校教育形成了以禮樂為中心的文武兼備的六藝教育,六藝由六門課程組成:禮—禮儀,樂—音樂,射—射箭,御—駕馬車,書—閱讀,數—算術。

    近代,伴隨著人類社會生產勞動職業化越來越深入、生產勞動場所越來越專業化。日常生活中,家庭能夠分配給陪伴孩子學習成長的時間越來越少。因此,後工業資訊化時代家庭生育對“易子而教”的成長教陪需求越盛,缺乏自由生活時間與輔助孩子學習成長能力的家長不得不把孩子的學習成長託付給學校+課外輔導機構。

    三、人生多樣化成長需求加持

    農民、工人、商人、醫生、老師、公務員......當代人類社會生產勞動分工協作種類多達數千種,幹好這些職業生產勞動需要執業者儲備巨量的社會綜合生產勞動智慧。因為,當前某些企事業單位連安保人員都要求大學本科畢業,而且還必須多才多藝。所以,被就業形勢倒逼的孩子們不得不從小練習各種成長技藝,以便為自己實現多樣化成長需求加分。

    四、教學“雙重耦合”的必然

    《馬說》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每個孩子都是特定領域裡的千里馬,但千里馬並不一定能夠如期遇見賞識並能夠切實踐行“因材施教”的伯樂。因為,教學工作必須經受雙重“耦合”考驗,即老師的教學方式與孩子的學習興趣“投緣”,老師能夠用簡練的教學讓孩子們“開竅”、能夠順勢高山流水覓知音。所以,有條件的家庭一定會為孩子多方挑選老師,以求為孩子匹配到“知音”級的好老師。

    《國語·周語下》[禹 治水]說:“堵不如疏”,指治水時一味封堵不如合理疏導,後引申為對事物,尤其是現階段難以判定其影響好壞的新興事物,處理者不應當直接封殺壓制,而應採用疏洩引導的方式將事物納入正軌,從而避免因為暴力壓堵所引起的強烈反彈。所以,在孩子們學習成長需求持續旺盛、人類社會文明成果積澱日盛的情況下,解決課外補習的最好辦法是增加供給、把小區級職業化課外綜合托育完善好,讓每個孩子都能擁有完美、快樂的童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全職做自媒體,每天的收益2塊左右,要不要繼續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