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蘭記土特產

    大家好,我是山羊,接下來我大家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據聯合華人口基金組織公佈的《2007年世界人口狀況報告》,中國目前每年大約有1800萬來自農村地區的人口進入城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背井離鄉到城市打拼,子女不在身邊的留守老人正成為日益龐大的一個特殊群體。在新農村建設中,留守老人問題日益突顯,為了解這一特殊群體的生產、生活狀況及其帶來的社會問題,我們與近期採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對大田縣太華鎮的德安村、屏山鄉的內洋村2個村進行了專題調查。

      一、調查村基本情況與現狀

      被調查的這兩個村共有農村住戶735戶,總人口3147人,其中60歲以上的384人,佔總人口的12.2%。子女不在身邊的留守老人98戶,171人,佔60歲以上人口的44.53%。這兩個村中人口老齡化程度高、留守老人較多的是太華鎮的德安村,該村總人口1130人,其中60歲以上的152人,佔13.45%,留守老人106人,佔60歲以上人口的69.74%。

      1、生活特別簡樸艱難,居住環境差。筆者在調查訪問中發現,大多數留守老人飲食非常簡單,尤其是留守老人,他們只求溫飽,特別是在農忙季節飽一餐餓一頓是經常的事;因年紀大無法對房屋進行修繕,房前屋後雜草叢生、屋頂瓦片支離破碎,逢雨天室外下大雨、室內下小雨更是家常便飯,其景象令人觸目驚心。

      2、留守老人還承擔著繁重的體力勞動。除少數年齡特別大,行動不便的留守老人外,普遍從事農業生產勞動,有的70歲以上仍然從事體力勞動,與其他老年人相比,勞動強度更大。如屏山鄉內洋村的蘇新倫,男,72歲,老伴74歲,兩個兒子、媳婦都出外打工,長孫4歲隨父母在外,長孫女2歲在家須照顧,還種有兩畝多的地,購買農肥就把上年收成的稻穀賣掉一部分用來買肥,還好有經銷商送肥到村,幫忙把肥料送到家裡,不然即使有錢也沒辦法把肥料拉回家中,施肥時跟背嬰兒似的揹著肥到田裡的,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3、擔負起撫養教育孫輩的重任。從調查村看,德安村因村級已沒有學校可供孩子就讀(前幾年被撤併),收入少,外出務工人員沒有把子女留在家中。從目前看,大部分外出務工人員將子女留在農村父母身邊,由自己的父母看護小孩,帶子女上學。由於農村老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大多老人只管供孩子吃、穿,至於學習、心理、性格和道德教育,就只能聽之任之了,帶孫子力不從心,有的連自己照顧自己也成了問題,大大地增加了留守老人的生活負擔和精神負擔。

      

      二、農村留守老人面臨的困難與問題

      隨著子女紛紛外出務工,農村留守老人群體的不斷擴大,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不容忽視,主要表現在:

      1、經濟收入低,生活質量差。目前除部分享受低保的戶有得到扶助外,絕大部分農村老年人沒有養老保障。農村留守老人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自己勞動所得和子女貼補。隨著孝道觀念的不斷淡化及子女在外務工謀生壓力加大,子女貼補缺乏穩定性,農村老人的經濟收入更是少得可憐,由於無經濟來源,三餐基本的油、鹽、柴都無法保證;吃的菜大多數是左

    鄰右舍的鄉親送的;炊事用燃料有的是燒廢舊木料,生活很是艱難。

      

    2、生活缺少照料,安全隱患多。由於子女不在身邊,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諸如理髮、換電燈泡等都成為難題。特別是老人身體不好,需要子女陪同上醫院看病治療時,子女不在身邊,老人更是覺得孤苦無靠,感到很失落。有的老人生病了,連飯都做不了,想哭旁邊連一個聽的人也沒有。此外,老年人發病往往具有突然性,家中無人或搶救不及時,可能會錯過治療時機,導致嚴重後果。隨著年事漸高,一些農村老人記憶力下降,有的行動不便或身有殘疾,一些日常生活行為都有可能留下安全隱患,甚至導致悲劇。如德安村村裡沒有理髮師傅,村中老人想要理髮要步行到十幾裡外的其他村才能解決。還有該村陳鑾娥,女,69歲,喪偶,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老大已成家,住在桃源,小兒在三明務工,女兒嫁到外村。她自己還種有2畝左右的耕地,在上半年因種地疲勞過度,昏倒摔傷,好在被路過村民及時發現護送回家,得到有效治療,等到其大兒子、媳婦趕回來時,人已經躺在床上好幾天了。

      3、對隔代教育造成心理負擔重。如果單從照顧孫輩的生活起居方面而言,只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壓力,增加勞動強度。但對小孩教育方面心理負擔更重,主要因為農村老年人大多數識字不多,無法輔導小孩的學習,擔心學習成績差。其次目前農村交通、通訊得到迅速改善,電視、網咖到處有,孩子在外的時間長,擔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年人總覺得管理小孩力不從心。

    “出門一孤影,進門一盞燈”的寂寞生活,這很容易使他們感到孤獨。特別是獨居老人感到有心裡話沒處述說,有時間沒事打發,很可能出現抑鬱症狀,覺得生活沒有意思,嚴重的會產生自殺的念頭。另外,農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較單調,老人大多是“蹲牆根、找樹陰

    、聊聊天”,在家庭外邊也難以找到精神寄託。

      三、解決農村留守老人問題的建議與對策

      要真正解決留守老人存在的問題,短期內很難一步到位,應採取近、中、遠期規劃,循序漸進式推進。

      1、發揮主觀能動性,做積極參與社會的主人。農村留守老人自身要注意調節好心態,增強心理上的自立程度;生活上,鍛鍊自己的自立能力;並且注意鍛鍊身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並保持勤學好問的習慣,不斷學習新事物,跟上時代步伐。積極尋找精神寄託,充實新的生活內容。尋找精神寄託的方式有許多,如:和鄰居聊聊天,下下棋;參加村裡的公益事業活動,幫助村裡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加入計生協會會員,幫忙做育齡人群的計生工作,把自己融入社會之中。(近期)

      2、強化尊老、愛老、養老、敬老的宣傳教育。在農村社會化養老機制尚未形成之前,傳統式家庭化養老仍是農村養老的唯一形式。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要加強農村年輕人的孝道教育,對在敬老愛老等方面做得較好的年輕人應予以弘揚表彰,對歧視、排斥老人等行為給予曝光、鞭達。架起親情時時溝通的橋樑,在外子女要經常與自己父母保持聯絡,按時給老人寄錢送物。家中大事多徵求父母意見,即使沒有事也要經常與老人通通話,加強彼此之間的溝通與聯絡。(近期)

      3、逐步建立農村老年人自願者服務隊。為留守老人提供諸如理髮、環境衛生清理、房屋修繕等日常服務,可由民政或共青團、婦聯等部門組織牽頭,儘可能在各鄉鎮都成立農村老年人自願者服務隊,建立一支常年服務的隊伍,以緩解留守老人存在的困難。(近期)

      4、完善農村醫療保險制度。農村留守老人大多數身體虛弱,小病不斷,門診費用大。按照目前農村醫療保險規定,只有住院才能報銷,且報銷比例較低。因此要在逐步提高住院費報銷比例的同時,對60歲以上的農村參保老人門診費給出報銷標準,以減輕這部分弱勢群體醫療費用。(中期)

      5、逐步建立農村養老制度,為農村留守老人提供生

    活保障。首先是擴大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範圍,把符合條件的農村老人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從經濟上保證老年人達到基本生活水平。其次是鼓勵企業、個體老闆捐資設立老年人基金,對需要幫助的老人給予扶持。(中期)

      6、興辦農村養老福利事業,走家庭化養老與社會化養老相結合之路。有條件的地方,可由鄉、村組織牽頭,透過招商引資、當地能人投資等多渠道的辦法興辦養老院、託老所等,建立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如成立農村老年人休閒活動中心、老年人互助協會等,讓老年人重新找到歸屬感。在老年人組織內部,可實施老年人互助機制,低齡老人為高齡老人義務服務,把義務服務的時間進行累積並建檔,等將來自己需要這方面服務時,可以免費享用所累積的服務時間。並逐步將農村老年人福利事業引向市場,對於年齡較大的留守老人,可以考慮由其子女出部分錢,搬進託老所,進行社會化養老,促進諸如個別留守老人無人管等問題的解決。(遠期)

      留守老人的難題若得不到解決,將會影響到他們的晚年生活與身體健康,在外打工的子女也難以安心。要真正破解留守老人面臨的問題,需要政府、社會各界給予更多的關懷和支援。農村有農村的優勢,政府可在發展農業生產上找出路,加大對農村的財力與科技投入,讓更多有知識、有文化、有技術的勞動力留在農村,進行農業開發,使他們在農村有錢可賺,既不影響致富,也能照應老人。

  • 2 # 熱血青年北安8

    有幾個辦法可以試試

    一,靠鄰居街坊照看,遠親不如近鄰嘛,有事了都會幫一把的

    二,安裝攝像裝置監控,這一點基本都普及了。

    三,一般困難的孤寡老人有特輸補助,條件艱苦的村裡安排老人去養老院

  • 3 # 韋宗海

    近年來,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大量進城務工,留在農村的絕大多數是老年人,一旦遇到突發事件,他們往往無力自救。所以,農村留守老人存在著生病無人送醫以及用電、用火、防盜等安全問題,應引起重視。

      其實留守老人的安全問題不僅應該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而且應該引起廣大做子女的高度關切。首先,政府部門要加快推進農村養老保障體系的建設步伐,解決好留守老人的養老、就醫等方方面面的問題。同時,農村基層組織要擔負起責任來,切實關心留守老人的生活狀況,在物質和精神生活等方面給予更多的關心和照顧。比如,建立留守老人登記管理制度,確定監護人,隔三差五上門看一看、問一問,並切實做好治安防範工作,定期派人對留守老人的住所進行用電用火安全隱患排查,從而消除安全隱患,確保留守老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當然,做子女的也應該對老人的安全問題擔起責任,可以委託鄰居或親朋好友照看留守老人,定期回家看望老人或打電話詢問關心老人,從而讓留守老人安心生活,沒有後顧之憂。

  • 4 # 站在老山之巔看山川

    留守老人是一個特殊群體,留守老人問題日益突顯,建議進一步完善農村養老制度,在農村建設養老院,完善養老制度,讓農村老人也逐步享受跟城市一樣的養老生活。

  • 5 # 吳工程

    現在農村留守老人的安全問題,確實讓很多在外打工的農村兒女們很是放心不下。特別是一些年紀特別大的老人讓他們獨自留守在家中真的特別的危險。

    在農村有一些兒女們就經歷過,自己的父母突然生病了,在閉上眼的那一刻都沒有能陪在他們身邊。在他們出去打工時,還感覺老人的身體挺好的,誰知這一別就是陰陽兩隔了,想想老人在自己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是多麼需要兒女陪在身邊,多想再看看自己的孩子一眼,然而他卻只能遺憾的離開人世。作為子女遇到種情況那種心痛!那種遺憾是無法言表的!

    古人云:父母在不遠游。很多農民為了生存不得不出去外面很遠的城市打工掙錢。如果家裡條件好,有事做,有收入,誰願意丟下自己年邁的父母出去外面奔波呢。

    所以要真正解決農村留守老人的安全問題,就是要讓農民工在家就有事做,有錢掙。國家政府應該多出臺些有利於農村發展的好政策,大力支援農民工回鄉創業,鼓勵更多的企業家來農村投資,辦企業。

    只要農民工不用再出去外面打工了,農村留守老人的安全問題就徹底解決了。

  • 6 # 放牛娃王小二

    這個問題只能說政府幫幫忙,然後自己再想想辦法共同解決了。你可以在家裡面安一個攝像頭。隨時隨地可以看自己的,看到自己家裡面。不過農村好在沒有一些車呀這些東西。基本上就不像不會出現被車撞,被人騙,這種機率基本上就沒有。農村可能出現的就是那種孤寡老人,一個人沒人管,如果說在家裡面生病了,出了啥事的話,沒人管這種就比較麻煩。但是現在每個村這樣的老人的話,都有村幹部過幾天去看的,或者安排人去看,不會沒人管的。

  • 7 # 鐵蛋在農村

    1、發揮主觀能動性,做積極參與社會的主人。農村留守老人自身要注意調節好心態,增強心理上的自立程度;生活上,鍛鍊自己的自立能力;並且注意鍛鍊身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尋找精神寄託的方式有許多,如:和鄰居聊聊天,下下棋;參加村裡的公益事業活動,幫助村裡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把自己融入社會之中。

    2、強化尊老、愛老、養老、敬老的宣傳教育。在農村社會化養老機制尚未形成之前,傳統式家庭化養老仍是農村養老一形式。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要加強農村年輕人的孝道教育。架起親情時時溝通的橋樑,在外子女要經常與自己父母保持聯絡,按時給老人寄錢送物。家中大事多徵求父母意見,即使沒有事也要經常與老人通通話,加強彼此之間的溝通與聯絡。

    3、逐步建立農村老年人自願者服務隊。為留守老人提供諸如理髮、環境衛生清理、房屋修繕等日常服務,可由民政或共青團、婦聯等部門組織牽頭,儘可能在各鄉鎮都成立農村老年人自願者服務隊,建立一支常年服務的隊伍,以緩解留守老人存在的困難。

    4、完善農村醫療保險制度。農村留守老人大多數身體虛弱,小病不斷,門診費用大。按照目前農村醫療保險規定,只有住院才能報銷,且報銷比例較低。因此要在逐步提高住院費報銷比例的同時,對60歲以上的農村參保老人門診費給出報銷標準,以減輕這部分弱勢群體醫療費用。

    5、逐步建立農村養老制度,為農村留守老人提供生活保障。首先是擴大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範圍,把符合條件的農村老人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從經濟上保證老年人達到基本生活水平。其次是鼓勵企業、個體老闆捐資設立老年人基金,對需要幫助的老人給予扶持。

    6、興辦農村養老福利事業,走家庭化養老與社會化養老相結合之路。有條件的地方,可由鄉、村組織牽頭,透過招商引資、當地能人投資等多渠道的辦法興辦養老院、託老所等,建立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如成立農村老年人休閒活動中心、老年人互助協會等,讓老年人重新找到歸屬感。在老年人組織內部,可實施老年人互助機制,低齡老人為高齡老人義務服務。並逐步將農村老年人福利事業引向市場,對於年齡較大的留守老人,可以考慮由其子女出部分錢,搬進託老所,進行社會化養老,促進諸如個別留守老人無人管等問題的解決。

  • 8 # 小小小不點兒呀

    隨著大量勞動力外出,尤其是青壯年勞動力的外出,對農民工留守家屬們在生活、情感等方面的生存狀態產生了明顯的影響。留守老人們的心理和生理上都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在一些報道中我們時常會聽到有留守老人因過度勞累而癱瘓等問題,而且回家後我看到村裡的老人們生活得真的辛苦。農村留守子女外出務工使家庭經濟條件得以改善,但由於他們的相對收入也不高,且他們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還要供子女上學,所以大部分老人還要靠自身勞動來維持平時生計。

    一般老人和兒子一起生活時開支主要由兒子負擔,但是子女外出後,他們就得自己擔負起生活重任。少數子女每月會給予一定的贍養費,但大部分還是得靠他們自己。因為是在偏遠的農村,交通很不方便且經濟情況不允許,所以他們所吃的菜和米都是自己種的,使用柴火而不是煤氣或沼氣。由於收入較低,老人們的生能很拮据,一般農村家庭雖說有多個兒子,但是每個兒子收入都不高,勉勉強強維持生活,尤其是生活不能自食其力的。

    一些老人最關心的事是怕自己生病時沒人問,老人們發出了“不求長壽,但求健康”這樣的悲觀感慨。留守老人的安全問題,政府加大推進農村經濟改革,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的收入,吸引外出的農民工回家鄉發展    大部分的農民工一年的收入也並不樂觀,再加上物價的上漲,在城市裡任何東西都必須是花錢才能得到,所以他們的生活也並不是很好,而在農村至少自己也還可以種些菜。

    他們外出的主要原因在於農村無法賺取收入。因此,只要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給他們提供生財、致富之道,定能吸引大部分人回來發展,在這方面村幹部要做好帶頭工作,積極帶領村民探索,結合本村的實際情況,政府也應給予大力支援,在技術、經濟上給予支援。

    這樣,不僅能提高村民收入,還能是老人們不再感到寂寞,也使老人能跟子女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減輕老人的勞動強度,使他們安安樂樂地度過晚。

  • 9 # LSC柒柒

    我現居住農村,我村已經不比以前了,現在農村什麼村霸小偷幾乎是沒聽到有這些傳聞了。現在農村大部分經濟也好了。但是各別村還是會發生那種事的。

    老人居住農村安全問題還是要重視的。最好就是旁邊有鄰居互相有個照應。還有就是子女要經常來看望,不能離老人太遠。

  • 10 # 樹在溪旁

    隨著農村外出務工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農村的留守老人與兒童的相關問題越來越多,特別是農村留守老人的健康與安全問題,己擺在我們面前。古人云:父母在不遠游。但很多農民為了生存不得不外出打工掙線,養家餬口。所以,農村留守老人大量出現。

    一、建議村裡每年定期組織老人體檢。老人年紀大了,很容易有這個那個的病。因此,村中老人如果有條件定期組織他們到醫院檢查,就可以提前發現一些小毛病。指導他們吃藥醫病,老人身體才會好,子女才放心。

    二、建議有條件的村子集中供養老人。農村老人子女外出以後就成了孤寡老人,平時吃飯,睡覺沒人過問。老人孤獨的生活,非常寂寞。建議有條件的村能將孤寡老人,獨居老人,集中起來統一供養,讓老人們老有所樂,老有所伴,互相照顧,這樣兒女在外也放心。

    三、是發展村集體經濟為老人供養。如果各家各戶的年輕人外出賺到錢,可以採取交錢到村裡統一互助的形式來進行老人統一供養,但這操作起來比較難。

    現在國家己經出臺有關政策,進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先是清產核資,再因村施策指導發展集體經濟,農村集體經濟搞好了,村集體有錢了,就可以辦很多事,集中供養老人就是一件大事。因此,必須要全村人共同參與,大家都支援才能辦好。

    農村老人問題是個新問題,也是老大難問題,涉及到方方面面幹家萬戶,希望集體與我們個人為老人們送上物質與心理上的關懷與關愛。

  • 11 # 使用者1314642617442814

    各種商品成本的提高,使得農民青壯不得不去在外打工,農村的留守老人也確實的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老人面對偷竊,病魔的抵抗力是有限的,村幹部應該是時的,實際的瞭解各家各戶的情況,加以應對,加強巡視。鄰里之間隨時走動一下,做到早發現,早處理。最好家中留有婦女或小孩,如遇危險,可以呼救,從而挽救生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到《清明上河圖》在中國繪畫史,民俗史上的價值上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