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意識物理學

    金本來就是個落後的奴隸制政權,也無所謂國家體制,不過是松花江一帶的遊牧民族,整天騎馬射箭,打獵捕魚,生活困苦,先從屬於遼,後見遼已到末世,腐朽至極,乃興兵造反,猶如摧枯拉朽,將一個極為廣大的三百年帝國打的潰不成軍,北宋主動約金攻遼,不料連戰連敗,真是丟人現眼,好在遼人不願降金,於是南部的遼人歸降北宋,引起金人不滿。

    金主見北宋還不如遼,遂生滅宋之心,借一些外交事務責難北宋,北宋見金如此驍勇,早嚇破了膽,對金可謂卑躬屈膝,不敢有絲毫違抗,北宋也知道自己不是人家的對手,國家已不能戰,但金見北宋內部極為腐敗,階級矛盾異常激烈,如果興兵定能取勝,於是找了個藉口,兩次攻宋,第一次就把北宋朝廷一鍋端,致有”靖康之難“,可謂華夏興起後第一大難,既使五胡亂華時,也從未發生過整個朝廷數萬帝妃官宦等人被擄遷荒蠻之地為奴,真是集古今之恥。

    金人將他們擄走,意在根除反叛的根芽,然後扶植張邦昌,劉豫等為帝,以為就萬事大吉了,但是在北方,出現了大量的農民起義軍,他們既恨朝廷,又反金人,而南方則出現了趙構建立的政權,鑑於歷史上還從未有少數民族入主中原而能統一中國的先例,當年的北魏也曾打到長江而止步,所以金兵幾次南下,宗弼的軍隊打過了長江,但由於岳飛等人頑強抵抗,金人屢次受挫,他們逐漸意識到既使單論武力,金國也不可能全滅北宋,尤其是在郾城大捷以後,金人徹底放棄了統一中國的夢想,歷史上這樣透過一戰而改變歷史走向的事例太多了,比如官渡之戰,決定了曹操統一北方,赤壁之戰,決定了三國鼎立,成昌大捷,決定了劉秀統一,淝水之戰,決定了前秦的失敗,劉邦九里山一戰反敗為勝,總之,決定性的勝利主要是精神上取得了勝利,郾城大捷粉碎了金兵統一中國的野心。

    此後南宋方面屢屢獲得勝利,韓世忠,吳蚧,張浚,劉錡,虞允文等人頻頻獲得勝利,一時形勢大好,岳飛又聯合了黃河以北的義軍以及投降了金的遼兵,認為可以北伐,定能得勝,但宋朝立國之訓即防武重文,所以趙構與秦檜決定講和,防嶽勝於防金,金人非常聰明,提出殺岳飛講和的條件,甚合趙秦心意,為保大宋江山,不顧一切殺了岳飛,將權力抓在自己的手中,留下了萬古的罵名。

    當然,如果北伐,未必能滅掉金國,但打到長城應該沒問題,畢竟金兵人數太少,國力空虛,經不起消耗戰,打的是一鼓作氣,郾城之戰後,其氣已餒,形勢與其十分不利,所以宋朝如能團結一致,滅金也是可能的,可惜遇到了如此昏庸的朝廷,寧可割地稱臣,也不願北伐成功,真是無可如何!!

  • 2 # 二曲人

    首先,金朝並沒有全部滅亡北宋。所謂北宋是對靖康之恥前宋朝帝國的稱謂,那時除了燕雲十六州外宋朝基本上統治著整個傳統意義上的中國地區。金朝滅亡北宋的金太宗天會四年(1126年)金兵只進攻到開封,攻破城池,俘虜北宋徽、欽二帝后,就又回他的北方去了。天會五年趙構就在南京(今河南商丘)重新建立了宋朝,以圖恢復,史稱這個宋朝為南宋。金朝對於這個小朝廷也不放過,派出重兵南下,到了天會七年、八年金兵曾經一度渡過長江,攻下臨安(今杭州),擄掠後又北歸。金兵北歸,趙構又回來,在臨安建都,正式執行南宋朝廷。此後,金兵沒有更深入到諸如臨安的南方地區。其二,金兵不適應南方炎熱的氣候。金朝在北方,當時是還處於奴隸制社會的遊牧民族,重來沒有經歷過宋朝的社會形態與南方的炎熱天氣,其進攻宋朝的本意就是掠奪資源,沒有長期佔領發展的初衷。所以,滅亡北宋後,就立降臣張幫昌在開封為皇帝,國號楚。但趙構重建宋朝後,張幫昌又反依了趙構。金朝又在大名府(今河北大名縣)立劉豫為皇帝,國號齊。不管是楚還是齊,都是金朝的附庸。劉豫的齊按照金國旨意,又遷都到開封。第三,金朝內部一直進行著激烈地政治鬥爭,嚴重地影響著其對南宋政策的制定,正是由於這種對南宋是徹底佔領還是隻掠奪資源的左右搖擺,金朝沒有實施對所攻佔地區的正式統治。第四,由於金朝的社會制度落後,沒有辦法對宋朝佔領地區實施有效控制,在利用代理人皇帝進行統治的同時,也下大力氣學習宋朝的管理制度,在天會十三年(1135年)廢除傳統的諳板勃極烈等輔政制度,依照遼朝、宋朝制度,設立太師、太傅、太保三師制度,也設門下三省並丞相制度。過了二年後,金朝覺得自己也會管理了,就在天會十五年(1137年)廢了劉豫的齊國,自己在開封建都,直接在中原執政。接著,第二年就搞了個天眷新制。此後,直至公元1232年蒙古軍攻破開封,金朝一直在此建都。開封被攻破後,金朝遷都南京(今河南商丘),在1234年被蒙、宋聯軍攻破,金朝滅亡。

    所以,金朝沒有對北宋建立實際統治,是因為他沒有實際控制北宋全境。對於已經佔領地區沒有及時建立統治,是因為內部鬥爭及管理水平達不到、金人對南方氣候的不適應所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等林生斌的這個事情過了之後會不會還有很多人去買他的衣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