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光焰體育
-
2 # 電子及工控技術
北斗導航系統是一個戰略性系統工程,它關係到國家的安全和經濟的發展。
我們知道導航系統在人們的生活、工農業生產、海運航行等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國家安全方面最為重要。導航系統特別在軍事上尤為重要,它的重要性我們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海灣戰爭中就可以看出端倪。因為美國藉助其先進的全球定位導航系統幫助了它的海、陸、空三軍,可以說這個導航系統是三軍的“千里遠和順風耳”,不論颳風下雨,可以全天候地監視對方的一舉一動,甚至就連發射的導彈都採用的衛星制導方式。就這樣在非對稱的資訊戰下,伊拉克軍隊遭到了滅頂之災。於此可見,誰掌握了資訊主導權,誰就有了戰爭的主動權。所以北斗導航系統的最終組網成功為我們國家的安全樹立了一個無形的盾牌。
下面再看一看組網的成功對中國的經濟和人們生活的影響,我們知道導航系統就是一個定位系統,這種系統在和平時期可以為我們提供資訊採集、精確授時和導航通訊等服務。特別是在發生自燃災害時更能發揮它的優勢,另外中國的導航定位系統還具有其它國家導航系統所不具有的功能,那就是短文播報功能,這位我們救援救災提供了很好的便利。同時它在海洋船舶運輸、公路和鐵路的運輸以及農、牧、漁業的生產和天氣的預報、森林防火和環境的監測等眾多領域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3 # 春秋孫武
今天(6月23日)上午9:43:04秒200毫秒,中國使用長征3B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第55顆北斗導航衛星,這也是北斗3號組網部署的最後一顆衛星,北斗全球星座部署圓滿結束。中國終於完全建立了自己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這是所有北斗人魂牽夢縈的一刻,也是全體華人民振奮人心的時刻。中國衛星導航的全球夢想終於實現了。
北斗全球系統可以提供6種主要的基於衛星的服務,以及一種主要的基於地面的增強服務。與諸如美國,俄羅斯和歐洲的衛星導航系統相比,服務功能多樣化且功能強大。以基本定位服務為例,北斗三號系統星座全球至少可觀測6顆北斗衛星。由於亞太地區存在高軌道衛星,可見衛星的數量在7至15之間,平均可見衛星的數量約為11。
北斗全球系統的定位精度,北斗系統,歐洲伽利略系統的精度以及新的IIF和III系列美國GPS衛星的精度均小於1m;由於在軌時間長,美國GPSIIR和IIR-M衛星的精度相對較差,精度差約為1-3m;俄羅斯GLONASS系統的衛星訊號精度約為2-6m;國內基於衛星的地面增強可以實現分米級,釐米級和毫米級的能力。
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夢想從提案到北斗一號專案,十二年一個輪迴。1994年,北斗一號工程成立。北斗整體團隊經過12年的探索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從1983年的提議到1994年的專案開始,使中國的衛星導航系統有了新的起點。2000年,兩顆北斗一號衛星成功獲得發射,北斗一號系統建成並投入使用,標誌著中國是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人作為總體設計部門,科學規劃了北斗的“三步走”開發戰略,並繪製了開發世界一流衛星導航系統的藍圖。北斗用20餘年走過了美俄近50年的發展歷程。
在北斗系統的開發和建設中,正是這種嚴慎細實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最終實現了重要產品零缺陷、密集發射零風險、執行服務零故障。在該專案的總體科學規劃下,北斗系統已逐步開發,迭代和演化,並實現了從追趕,肩並肩甚至超越世界一流衛星導航系統的目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量化可信客觀的驗證手段支援北斗研製建設,把好出廠質量最後一道關我們建立了多種衛星地面測試驗證和評估方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衛星導航系統是一個完整的,全面的,全要素的地面測試驗證系統。它代表了北斗七星的真實狀態,包括虛擬和真實的軟硬測試模擬測試平臺。該平臺可以全面檢查衛星的狀態以及資訊流,時間流和控制流的協調、匹配性和正確性,為衛星出廠質量“把好最後一道關”。
大國重器,獨立自主-北斗已經為具有中國特色的重大專案走除了一條獨立可控的發展道路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北斗總體團隊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著眼未來,繼續奮鬥,努力建設世界一流的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和完善國家綜合時空體系,打造夢想新北斗,打造夢想新時代,成為新時代的追夢者。
-
4 # 大國之巔
先說結論:中、俄兩國的在軌導航衛星總數,達到了78顆,而美國的GPS系統,僅有32顆。中國北斗系統具有短文播報等功能,比GPS功能多,定位精度高。對比一下蘋果手機自帶的拉胯導航地圖軟體(接收美國GPS),與中中國產手機上的地圖軟體(接收北斗),哪個好用,一目瞭然。
歷經37年風雨,北斗全球導航系統建成,正式告別美國GPS!6月23日9時43分04秒200毫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中國北斗三號30顆組網衛星中的最後一顆,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至太空!
這是中國發射成功的第55顆北斗導航衛星。自1983年立項研究,1994年開始建設,到2020年完成,耗時37年的北斗全球星座,圓滿收官!
我們華人,終於全面建成了,屬於我們自己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永遠再不會被人"卡脖子"!
陳芳允院士(1916-2000)
回顧歷史,1983年,"兩彈一星"功勳、世界頂尖測控專家陳芳允院士,提出了"雙星定位設想"。他組建團隊,在總參測繪局招待所三樓的一間20平米辦公室內,開始了中國研製北斗導航系統,築夢太空的偉大征程!
該專案僅需發射2顆衛星,便可實現簡單的區域快速導航定位,併兼具有通訊功能,非常適合中國當時的國情。可一沒資金、二沒技術,直到1994年工程建設才正式啟動,而這一年,美國的GPS衛星導航宣告完成,24顆衛星已經在軌。
直到2000年,中國實現了這兩顆衛星升空,這便是第一代的北斗一號試驗系統(後有兩顆備份衛星,現已全部退役)。
不幸的是,就在這一年,組建北斗衛星團隊的陳芳允院士,因病去世,享年84歲。但薪火相傳,接力棒傳到了團隊的下一代身上,第二代北斗系統隨即展開!
在我們交了2億歐元研製費用後,歐盟內的親美政客於2005年上臺,不斷阻撓中歐衛星導航系統合作,還把我們排除在了伽利略計劃核心研究團隊之外。
這時候我們發現,必須搞出來我們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仰人鼻息,"造不如買",只會一無所得!
在2007至2019年間,北斗二號系統的研製和發射進度,開始逐漸提速。共計發射了20顆衛星(包含備份星),主要服務於亞太地區,提供有限的全球覆蓋。
在二號系統進展時,三號系統便已經開始啟動,三號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二號系統的全面擴充套件。從2015年至今的2020年,共計發射了35顆衛星(5顆為測試星)向全球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導航定位授時服務。
北斗三號系統的進度快得驚人,達到了全球範圍內史無前例,一年10箭19星的密集發射速度!遠超俄國格洛納斯系統一年9星、美國GPS系統一年6星、歐洲伽利略系統1年6星的發射速度。
在現階段新冠疫情期間,中國航天人依然順利成功發射了北斗三號第54、55顆衛星,進一步提振了華人的信心與士氣。
在2020年6月23日這個必將永載史冊的日子裡,北斗三號完成了最後一塊"拼圖",第55顆衛星成功升空!由此,中國具有完全智慧財產權,華人自己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終於建成!
2019年9月初,俄方的格洛納斯系統,正式與中國北斗系統相容聯合,雙方衛星互為備份與補充。目前,兩國已經協調了雙方衛星的相容性和技術標準,開始正式"並軌"。
同年12月,北斗團隊宣佈全球公共導航服務,於2020年正式啟動!
目前,中俄兩國的在軌導航衛星總數,達到了78顆,而美國的GPS系統,僅有32顆。那個曾與我們合作過的歐洲伽利略系統,衛星數量更少,僅24顆,並且重大事故不斷。包括16年9臺原子鐘曾停止工作,去年7月,系統一度癱瘓,服務全部中止,至8月才恢復正常。
篳路藍縷,玉汝於成。北斗系統從83年立項到星座建成,經歷了37年;從94年工程建設啟動,到開啟全球服務,經歷了26年。這標誌著中國的民用導航系統,將徹底告別美國的GPS(我軍從未使用過)。但北斗之路,並未走完,新的征程,已經再度開啟!
2035年,中國將建成更完善、更智慧的綜合時空體系,從追趕、比肩,再到超越,繼續打造世界第一流的衛星導航系統!
只有追求奮鬥和理想,只有堅韌不拔,只有忍辱負重,只有自強不息偉大的英雄民族,才能創造新的歷史,開拓新的偉大時代!
-
5 # 玩轉地球KVP
研發北斗導航系統時,是因為它如同核武器一樣,是大國獨立,自主,安全發展而不得不掌握的命門。北斗完成全球組網的今天,它已經是進入人工智慧時代,搞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切源頭,也是中國以物聯網建設,得以引領資訊化社會的根本保障。
沒有北斗就沒有基於中國技術標準的萬物互聯。
北斗是物聯網的基礎,無人駕駛更是沒有北斗都不知道自己怎麼行走。試想一下,如果中國沒有自己的北斗,中國在資訊化時代,所有人,所有物質產品的行動軌跡,都得委託有這種能力的外國來掌握了。
沒有這些關鍵時刻掌握的關鍵核心技術,你如何制定這個時代的工業標準?這些工業標準才是產品能被商業推廣,可廣泛使用的根本。中國可不是世界工廠這麼簡單,也不是拼人口紅利。中國搞得就是工業產品標準制定權的競爭。
從5G,人工智慧,物聯網,這些都是能整合成一個大的資訊化時代的工業體系。中國在這個領域已經處於引導地位了,幾個關鍵環節,每一項技術標準,缺一不可。世界還剩幾個國家能獨立掌控?
中國掌握著資訊時代工業標準,就意味著這個時代的產品,必然是按照中國設定的方向,規格來生產,應用的,使用者習慣也是在中國技術標準體系下,被培養出來的。
“北斗”導航系統這件事情的意義,更重要的是,恰恰就在於告訴了大家為什麼有些東西我們可以買,但有些東西無論付出多少代價我們都必須要重新搞一套的原因。這涉及到什麼是基礎、什麼是外延的問題。
回覆列表
衛星系統最直接的應用在民用和軍用兩方面,中國北斗系統組網完成,意義非常重大
臺北時間6月23日9時43分,中國成功將北斗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送去預定軌道。至此,中國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部部署完成。從今天開始,中國乃至全世界都可以擺脫美國GPS的應用,也就不用再擔心美國叫囂關閉中國的GPS定位了。
在北斗系統出來之前,中國實用的是GPS定位。在很多人的意識裡,GPS成了衛星定位系統的代名詞。美國也非常不客氣,他們直接將GPS稱為“全球定位系統”。在如今智慧終端深入到生活方方面面的局面下,我們幾乎離不開衛星定位系統。最簡單的一點就是手機的導航定位,如果一旦美國關閉了GPS,那麼我們的定位都將失效。事實上GPS的定位能夠精準到0.2-0.4米,但美國提供給其他國家的只能精準到10米。衛星定位系統另一個重要應用體現在軍事上,它是導彈的眼裡和耳朵。一旦衛星定位系統失效,導彈將成為聾子和瞎子,連發射者都不清楚導彈將具體飛到什麼地方。
正是因為衛星定位系統的重要性,中國從1970年就和導彈同步研究衛星導航系統的技術和方案。但是,由於技術封鎖,中國之前的“燈塔”計劃被取消。1983年,航天專家陳芳允提出新的方案,1989年,中國透過通訊衛星驗證了陳芳允方案的可行性。於是,北斗衛星系統計劃在基於此方案的基礎上正式誕生了。此後,經過了37年、幾代人的努力,中國北斗衛星系統終於在今天完成了最後一顆衛星的發射。
其實北斗系統早在2012年時就已經開始全面民用了。2012年時,北斗系統完成了對亞太大部分地區的覆蓋並正式提供衛星導航服務。從2012年開始,中中國產的搭載著驍龍、麒麟和聯發科處理器的安卓手機絕大部分都內建了接收北斗系統訊號的晶片。如果你要使用北斗系統,只需要下載相關應用軟體就可以了(我已經下載了)。北斗系統組網成功,並同時拿下了衛星數量第一、組網速度第一、申請專利第一的三個世界第一。目前為止,北斗系統成為了世界上最好的衛星定位系統。
看著帶著中國五星紅旗、拖著長長尾巴的衛星冉冉升起,內心激動萬分。中國再次向世界證明了華人的智慧,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我們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