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村小廣

    這個問題我還真的知道,因為我從小跟我奶奶長大,我奶奶家住的還是土坯房,就是夯土建造的牆,夯土牆至少半米厚,能極好的隔絕外界的冷熱空氣。

    我記得還問過我奶奶,沒有電風扇,你們當時熱不熱,我奶奶說:“熱啊!怎麼能不熱呢?夏天熱的時候,拿個扇子,都是在大樹底下乘涼,那時候的樹底下感覺很涼爽的。不像現在都不知道怎麼了,天氣這麼悶熱,”

    是啊!記得小時候,家裡的房子都很矮,村裡走到哪都是大樹,根本曬不到,而且當時的天氣要麼就是下雨天,要麼就是大晴天,下雨天空氣清新,大晴天樹蔭下乘涼,放個收音機,聽著戲曲,一點都不覺得熱。

    年輕一點的小夥子,就會跑到村子裡排水用的水坑裡去游泳,水坑旁邊長著很多的蓖麻,掐一根蓖麻葉,扎進水裡不出來了,用蓖麻葉子的枝條吸氣。別看水坑的水不清澈,但是那時候的水只是泥水,沒有任何的汙染。不像現在的水看著清澈,但裡面有很多的髒東西!

    晚上的時候,上房,在家裡的房頂上,躺著乘涼,那時候沒有這麼多的臭蚊子,而且從來沒見過現在的這種黑色的花蚊子,拿扇子扇著點也不會覺得太咬。滿天的星星都快一個挨一個了,躺在房頂上看著滿天的星星,偶爾一陣小風吹來,那叫一個涼爽!

    總結,當年的三伏天那是自然的大熱天,大自然會用大自然的方法對抗天氣的炎熱。而現在的三伏天,那不是大熱天,那是悶熱,看不到太陽的悶熱,只有用空調才能解除天氣的炎熱。我寧可沒有空調回到當年大自然的大熱天,也不喜歡現在有空調的空氣悶熱!你呢?

  • 2 # 想打鳴的鵬雞公

    60—70年代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們90後小時候的農村“完全沒有”三伏天。

    我們那時候的夏天真的不像現在這麼熱,那時候的農村家家都是吃水井,沒有冰箱,三伏天的時候,我們就把西瓜放竹籃子裡掉進水井冷一下午,晚上吃完晚飯,迫不及待地拉上來切開啃,那感覺,比現在放冰箱的冰鎮西瓜好吃多了,關鍵水分還不會流失。

    以前村裡的小河特別乾淨,現代人肯定不會相信,以前村裡人家淘米都在河裡淘。吃完飯最期待的就是跟著父親去河裡洗澡,那時候物質條件不好,買不起游泳圈,誰家有個汽車輪胎就是全河道最靚的崽兒。我們小孩在河道最淺的地方戲水,父親他們男的就去深的地方“泡澡”。有時候父親心情好也會讓我騎在他背上,帶我去“環遊”河道,感覺熱浪根本抓不到我。(友情提示:小孩子一定要在大人陪同下,不可私自遊野泳

    到了晚上要睡覺的時候,家裡沒有空調,實在悶的不行,農村降溫還有一招。就是父親擔2桶水,大家一起往房頂潑,幾間平房瞬間就涼快許多了,絲絲涼意一直持續到入睡!

    這就是我們80末90初生人的農村三伏天經歷,不知道你們其他那地是怎麼過了!

  • 3 # 香姐逛歷史

    能怎麼辦,就是最原始的辦法唄,就像我小時候一樣,少穿點,下河洗澡,找個陰涼的樹下或者晚上就睡在外面。

    對於帝王上面說的這些當然是不合適的,貴族們有貴族們享受的辦法,清朝的皇帝應當是最會享受的,花費巨大的人力財力建造了一個承德避暑山莊來專門夏天避暑,十分的會享受。我們在看電視劇《延禧攻略》中就有一段就是如此,到了夏天帝王就會帶著幾個後宮的漂亮妃子去承德避暑山莊避暑。

    還有就是地窖,帝王家會有專門的地窖在冬天儲存冰然後在夏天拿來使用,這樣夏天也能夠有冰塊了。還有就是把冰塊放在水果之中,這樣的水果既解渴又有絲絲涼意,就相當於現在簡單的冰箱一樣,雖然科技不發達但是帝王家還是有辦法去享受清涼一夏,他們的手段多著呢,享受也不是平常人家能夠想象的。

    帝王熱了還有人扇扇子,而且御花園都是流水和樹木可以吸收熱量,又有小風吹過,身邊伴著美人,太監在旁邊慢悠悠的扇扇子,清涼的冰鎮水果就在眼前,還有人喂。有閒情雅緻還能讓歌姬在自己面前跳舞,再搞上倆個樂師,好不愜意啊。怪不得自古以來為了那個位置血流成河了,一般人誰也禁受不住這種誘惑。

    還記得唐玄宗時期的一首詩“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千里迢迢的快馬加鞭只為了能夠吃上荔枝,從寒冷的北方取冰來解暑氣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這些帝王家是要多奢侈就多奢侈,以前生活不好並非是這些貴族,苦的不過是農民百姓罷了。

    60-70年代,沒有電扇,沒有空調,那時候我們怎麼過三伏天?

    那時候農村的房子都是老房子,牆都是土坯壘的,非常厚,房頂是一層土,一層白灰渣子,小碎磚塊白灰頂,也非常厚。這樣的房子冬暖夏涼。但是密封不是很好。

    趕到三伏天的那一段,也是很熱的,屋裡熱的不能睡,人們會選擇在院子裡的樹下睡覺,或者是乾脆到村裡“大場”裡睡覺,而在我們村,每到夏天的晚上,人們最喜歡去村東的打麥場上睡,因為打麥場在村外,四面通風,兩面是莊稼地,兩面是一排排的柳樹,椿樹。涼快的多。

    到了晚上,大家吃過晚飯,像商量好了一樣。男人和小孩子們,就會腋下夾著一張涼蓆,手裡拿著蒲扇。聚集在打麥場上。人多熱鬧。東家長西家短的說會兒話,地裡的莊稼長什麼樣了,該怎麼管理了,互相探討一下,就會逐漸進入夢鄉。

    當然了,這裡以男孩子和男人居多,女孩子和媽媽都是在家中的院子裡睡。

    有人說那時候好啊,沒有蚊子,在院裡誰也不咬,其實並不是,那時候怎麼會沒蚊子呢?也很多,但被咬和太熱之間,人們選擇了被咬。當然了,一些措施還是有的,比如在睡覺的四周放上大蒜,或者點兩根曬乾的蒲棒來驅蚊。

    我小時候比較個性,不喜歡熱鬧,喜歡清淨。我不去打麥場上睡覺,我喜歡在我家房頂上睡覺。

    吃完晚飯,打一盆涼水沖洗一下,拿上一個涼蓆,一個被單。沿著梯子爬上房頂,找一塊白天有樹蔭的地方,用笤箸掃去房上的塵土樹葉。鋪開涼蓆。找一塊磚當枕頭。躺在上面。

    仰望星空,夜晚的星空很美麗,點點的繁星好像顆顆明珠,鑲嵌在天幕間。閃閃的發著光。微弱的月光灑在房頂上,遠處有蟋蟀的切切的叫聲。 夜的香氣瀰漫在空中,織成一個柔弱的網,把所有的東西都罩在裡面。

    所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甚至包括八九十年代,不管是城裡也好,農村也好,大部分人家是沒有電扇和空調的。但是並不意味著他們沒有自己的方法來度過盛夏和三伏天。

    從我記憶中大概有這麼幾項。

    第一,扇子必不可少

    雖然那個時候沒有電風扇,但是各種各樣的摺扇,蒲扇、手搖扇多不勝數。我記得爺爺用棕葉做了好多把扇子,用的時間特別久。這是農村人夏天防暑降溫的利器。

    第二,夜晚乘涼

    過去農村沒有什麼娛樂活動,晚上吃完飯之後,很多人都喜歡到門外去乘涼。大家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搖著蒲扇,數東家長,西家短。等到月明星稀的時候,氣溫已經降了下來,這個時候正好回家睡覺。有時候甚至還要蓋被子,不然的話晚上半夜還會冷。

    第三,農村茅草或者是瓦房涼快

    現在很多農民家庭在蓋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房屋時,還喜歡在2層上面加蓋半層閣樓,上面鋪設瓦片或者是琉璃瓦。這樣做的目的既是為了好看,同時也是為了隔熱,否則的話,夏天就跟蒸籠一樣,特別熱。但是過去農村的房屋大多是瓦房或者是茅草房,冬暖夏涼。夏天睡覺根本不用開電扇或者是空調。就像現在我們家的老房子,晚上睡覺都還得蓋被子。

    第四,過去夏天沒那麼熱

    我雖然沒有確切的資料,但是總體感覺現在全球天氣變暖是一個趨勢,天氣也越來越熱。加上城市裡面的集聚效應,包括汽車尾氣,空調以及水泥路和各種鋼筋混凝土結構造成的城市熱島,城市裡面的溫度比農村裡面的溫度要高出很多。尤其是在過去的農村裡面,樹木較多,而且地上長滿了各種各樣的野草,所以除了在正午時太陽底下曬著比較熱的情況以外,其他時間只要在陰涼的地方都有山風吹拂不會太熱。

    因此,從我個人的感受來說,過去農村三伏天並不像現在這麼難熬,甚至說不上有多熱。反而現在氣溫越來越高,全球性的天氣變化影響著每一個人。現在農村裡面不裝空調,夏天也很難過。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你有什麼不同的意見或者想法,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說說您的觀點,感謝閱讀。

  • 4 # 張三734

    現在有了這個生活了 ,早時候沒有也是一樣過一天!過一年,那時侯沒電!沒電器,用著洋油燈不也是過一天過一年嗎?

  • 5 # 鄉村淇譯

    雖然我是出生在八十年代,但是也是趕上過家裡沒有電風扇的時候,我家裡夏天天熱買電風扇也是到了九六九七年左右吧。以前家裡條件不好也是買不起電風扇的。雖然也是買上了電風扇但是用的時候也是比較少的,只有是在熱的受不了了才會開啟電風扇來吹吹風的。那麼在六七十年代家家沒有電風扇的時候是怎麼度過三伏天的呢?這個我也是聽我爺爺說過。

    大樹低下,房家頭,陰涼的地方去避暑

    在以前沒有電風扇的時候,農村人都是會找一些大樹底下,房家頭有陰涼的地方去避暑,在這樣的地方太陽曬不到,而且大家在一起帶著還能嘮嘮嗑也就是不感覺那麼熱了。畢竟在這樣的陰涼地方多少都是會有點微風的,再說以前的人們都是習慣了,也是感覺沒有那麼的熱了。

    都會用扇子來扇風解暑的

    我估計七零後和八零後小時候都會擁有一把扇子吧。我在小的時候也是擁有這一把扇子的,一到了夏天特別是三伏天氣的時候無論郵到哪裡都會那些扇子的,一來拿著扇子感覺特別有一種武俠範,二來也可以用扇子扇風來解暑的,在六七十年代基本每個人都是有一個大小不同的扇子來趕走酷暑的。可是現在也是很少看到有人還用扇子來扇風解暑了。

    上河溝裡年去洗澡來解暑

    那麼在三伏天天氣炎熱的時候洗個澡那是相當的狹義了,那麼在以前的農村,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是會在三伏天天氣炎熱的時候去上河溝裡面洗澡的,那個時候的河溝裡面沒有現在的水質那麼混,在那個年代農村人用的農藥和化肥都是比較少的,河溝裡年的水都是比較清涼的,基本都是可以看到河底的,這個時候人們就會選擇一個地勢比較好的地方來洗澡解暑了。其實那個時候也不用擔心什麼溺水的,畢竟洗澡的人都是比較多的,大家的水性也都是比較不錯的。也是不會去一些危險的地方野浴的。不像現在河溝裡面的水的水質都是比較渾濁的去洗澡的人也是比較少了。那個時候在天氣炎熱的時候洗個澡是相當的舒服了。不但能解暑,還是把身上一些汗液都洗掉的。

    其實總體來說,在哪個年代大家生活都是比較艱苦的,不像現在家家都有電風扇,條件好點的都安上了空呼叫來在三伏天來解暑的,那個時候人們只有用一些大自然賜予的一些方式來解暑了。

  • 6 # 信謠傳謠還造謠

    我小時候跟著奶奶長大,夏天晚上睡覺前,先去河邊洗菜的碼頭那,洗澡,蹲在水裡泡著,然後起來端幾盆水潑在門前的空地上,搬出竹子做的涼床,撐起蚊帳,把兩床用水擦一遍,然後再去碼頭泡一下澡,起來上床,一把鵝毛扇,扇著扇著就睡著了,那時候的天,晚上現在這麼熱!奶奶給我扇扇子,給我講她那個抗日年代的故事,我躺著看星星,就這樣慢慢的進入夢鄉!那時候的童年,再也回不去,只能在當下的漫漫長夜裡回憶童年!

  • 7 # 綏格格

    答:深刻體會!

    1、不光農村,城市也一樣。

    2、咱老祖宗說:“沒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完的福。”

    3、扇子、乘涼、用麥杆、玉米殼、稻杆等燻走蚊子。

    4、五六十年代,有蚊香的家庭屬於上流人士。

    5、井水擦身,泡在小河裡,冷毛巾敷額頭,天天盼著下雨☔️

    6、總之,現在的夏日是天堂!

  • 8 # 夏蟲不知有冰

    我是六O後的人。

    在六七十年代,三伏天也是很熱的,但那個年代,好象是太陽曬著熱,在樹蔭下還是能忍受的,那個年代,雨水充足,坑塘溝渠到處都有水源,水也清澈,洗澡十分方便。那個年代,只聽說過蚊子,但從沒有見過一個蚊子,晚上在自家門前的空地上,掃除乾淨,鋪一塊葦子涼蓆,手搖蒲扇,仰面看著滿天繁星,不知不覺進入了夢鄉,根本不擔心蚊蟲叮咬。

    現在地表無水,但蚊蟲很多,如果象以前那樣睡在門前的空地上,不到天亮,血就被蚊子吸乾了。現在的天上,星星很少,月亮也沒以前亮,天是悶熱,人象是在蒸鍋裡,樹蔭下面炕熱難耐。

    現在的雨,也與那個年代不同,以往的雨,是先陰二:三天,連陰雨特多。現在是雨來的很快,去的也很快。與現代社會發展同步,也與時俱進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一家長,都需要了解哪些,你都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