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來自胭脂河夭桃濃李
-
2 # xXx22
其實還真不是,這裡面有些歷史原因。
中國輪胎業其實起步不晚,規模也不小,在中國商用車的龐大市場中,中中國產品牌一直佔據大部分份額!說明中中國產輪胎質量也過關。而且價效比一流。
之所以給人感覺知名度低,市場份額小,主要是因為在乘用車市場佔比小。原因第一是歷史原因,細說起來是這樣的:
輪胎是汽車的配套產品,輪胎產業發展一定是緊隨汽車產業發展。中國乘用車正兒八經開始大發展,是加入WTO之後,國外大型車企開始大規模進入中國,投資成立合資公司,生產合資乘用車。合資乘用車,基本上採用那些配套,選擇哪些配套供應商,決定權基本上都在掌握著技術話語權的外方手裡,而這些外國車企,在來中國之前,已經擁有了成熟的配套體系,像輪胎之類的重要的直接供貨到主機廠的一階供應商,基本上都是擁有戰略合作關係的體系供應商,那些供應商本身也是規模龐大的重工業集團,他們隨著這些車企,一起開到中國,成立合資公司,把自己的生產廠建在主機廠的臨近地段方便供貨。很多車企,在開發新車型的時候,乾脆和一階供應商共享開發資源,把一部分配套的開發工作甩給供應商,對於供應商來說,這樣雖然提高了研發成本,但是等於深度綁定了訂單,而且參與開發工作,等於參與制定了一部分車型技術標準,給自己創造了一個技術門檻,可以防止競爭對手撬單!透過這樣一番操作,基本上各大供應商就佔據了主流乘用車配套的主要份額。像汽車強國,都有自己的成套汽車產業,輸出的時候也是成套輸出。所以馬牌,米其林,固特異,普利司通這些都跟著歐美大廠一起來到了中國,精明的日本南韓人也趕緊把橫濱,錦湖,韓泰搬到了中國,佔據傳統夥伴在新市場的新份額。
透過上面一通操作,你會發現,中國的乘用車市場井噴式發展,但中國已經的輪胎行業沒分享到紅利。因為首先他們不在外國車企的體系裡面,技術上也沒有優勢,拿不出來更加有競爭力的產品來突破局面。基本上還是守著商用車的市場互相廝殺!
近十年來中國自助品牌的乘用車技術進步明顯,市場佔有率顯著提升,逐漸讓中國的輪胎行業在乘用車市場有了參與感!
其實中中國產品牌的輪胎不差,我今年就更換了一對佳通的家用車輪胎,之前的固特異輪胎跑了七年,不堪重負下崗了,更換了這對佳通輪胎,技術規格相同的情況下,價格只有合資胎的2/3,但是在靜謐性,溼地抓地力等方面,反而有優勢!我特別滿意。普通家用車的後市場,中中國產品牌大有可為!
中中國產最大的輪胎企業應該是杭州永珍和青島雙星。規模都特別巨大!中國輪胎產業不差,以後會更好。
-
3 # 17EA1
因為華人對外資品牌情有獨鍾,並不光是輪胎這個行業,畢竟很多人覺得外國的月亮更圓。真正懂的人用的都是中中國產胎,不懂的只會買國際品牌,就跟買車一樣
回覆列表
輪胎其實是個低技術含量的行業,外資進入後,憑藉品牌溢價,基本上把國內品牌給洗光了,這一結局和牙膏行業差不多,外資基本上也把中國牙膏行業給洗光了。
但你也別因此就認為國外品牌的輪胎質量和國內品牌有多大區別,這些工廠、裝置、工藝、原材料基本上都是原來的國內工廠在繼續生產。
好在現在很多人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國內品牌輪胎也在慢慢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