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豆沙包和蟹黃包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明朝的老百姓消費水平怎麼樣?

    明朝老百姓的消費水平比前朝整體上升了一個臺階,正式開啟了一個“買買買”的時代,各種消費行為的變化已滲透到社會上下的消費習慣中。特別是在高度商業化的長江三角洲,出現了富裕的商賈階層,奢侈品消費開始流行,甚開始炫富,攀比之風大漲。在《掙扎的帝國:元與明》中有記載“大富之家不在乎鮮花著錦、烈火烹油,這些卻能讓與之攀比的小門小戶傾家蕩產。這種炫富遊戲的後果不是升斗小民所能負荷的。”

    《掙扎的帝國:元與明》

    松江人士顧清在其參與編纂的《松江府志》(1512)中將當地風俗的敗壞,歸咎於巨家勢閥在婚喪賓祭、冠履服飾方面的揮霍消費,帶動了庶民百姓靡然向奢,從而使守禮、節儉、關心風化等儒家核心價值蕩然無存。他們的財富給長江三角洲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徹底的變化,顧清不厭其煩地一一羅列,竟達23項之多。(松江府位於長江三角洲東緣,下轄上海周邊的棉紡織業)

    譬如,婚嫁時的聘禮與妝奩之盛大大逾越古禮。喪祭的陳設和過程也變得繁複冗贅。喪禮的贈賻之儀失去了守望相助的社會交往本意,只剩醵金為斂的財貨授受。賓宴從備列簡單的蔬果變為“器用靖窯、餚菜百種、遍陳水陸”。明初所制男子方巾尚且增添出各種裝飾,更不用說婦女髮髻上珠絡翠飾的繁複花樣了;精巧的繡鞋代替了平實的布履;輿蓋與從前不復相同;航船的樣式也發生了變化;書翰用素紙者日少,而用金箋者日多;甚至於布匹染色也發生了變化:初有桃紅而今為荔枝紅,初有翠藍而今為天藍,初有醬色而今為沉香色,如此種種,不一而足。在顧清羅列的這一長串變化的最後,也是令其最為震驚的,要屬富戶令僮監穿紅紫羅綺一項。對此,他不禁感嘆道:“凡一命之家,與豪侈少年,競為姣飾,不第亡等,家法可知矣。”

    明代女子的各種髮型

    其次,回答第二個問題:他們之間的貧富差異大嗎?

    以上種種都是16世紀初明代經濟出現新繁榮的明證。但明朝依然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情況,不同階層和不同地域之間貧富差距巨大。《掙扎的帝國:元與明》中特別講到當時偏遠的廣東沿海的情況。

    天啟五年(1625),在廣東沿海遭遇海難被俘的西班牙耶穌會士阿德里亞諾·拉斯·科爾特斯,對於明代社會生產力大為讚歎,但他認為這種生產力並不等於社會普遍富裕。他注意到:“中國的商品流通量並不足以證明華人的富有。總體而言,恰恰相反,這是一個極端貧窮的民族。”拉斯·科爾特斯見到的是偏遠的廣東沿海,而不是江南的大城市。而他的判斷所參照的是自己所熟悉的歐洲貧富地區的情況。他根據自己在這兩個世界的生活經歷認為,明代鄉村的生活水平並不比歐洲鄉村的高,甚至可能更低。無論孰高孰低,當時中、歐社會底層的差異恐怕並不明顯,人民都只是勉強溫飽而已。

    以上回答的歷史細節皆整理自“哈佛中國史”叢書的第五卷《掙扎的帝國:元與明》。著名漢學家卜正民別出心裁,不同於偏重政治變遷的傳統歷史寫作,特別刻畫了元明日常生活中久已被忽略的生動細節,極富故事性和啟發性,有興趣可以找來一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朋友結婚參加不了婚禮,還算比較好的朋友,用支付寶轉賬禮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