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平軍史

    1924年,就有數量不詳的美製湯姆森衝鋒槍流入國內,從歷史照片上來分析,孫中山先生衛隊肩上扛的就是50發或100發彈鼓的湯姆森衝鋒槍,據歷史記載大元帥府鐵甲車隊曾配裝了18支湯姆森衝鋒槍。

    當時,國內外都還未出現“衝鋒槍”這一稱謂,譬如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塹壕戰中大放異彩的MP18衝鋒槍,事實上被稱作“子彈噴射器”,而不叫衝鋒槍。非常好理解,因為一戰時步兵手中都是5發的栓動步槍,拉槍栓完成子彈上膛,扣動扳機,將子彈射出,再拉動槍栓,將子彈殼退出,所以步槍是一發一發地打的,而且速度很慢。

    突然,見識了能連續射擊的一把槍械,且槍口不斷噴出火焰,這是官兵們前所未見的,於是,MP18衝鋒槍就有了“子彈噴射器”的稱謂,也就不難理解了。國內將源自美國,採用50發和100發彈鼓的湯姆森衝鋒槍,稱作“手提機關槍”,當時的機槍,都是稱作“機關槍”的。

    因為國內缺乏步兵自動槍械,衝鋒槍是步兵用的自動槍械,沒有“衝鋒槍”的概念,恰好湯姆森衝鋒槍,能手持射擊,而不必象機槍那樣,需要憑藉兩腳架或三腳架支撐射擊,所以“手提機關槍”就非常順口地叫出來了,也非常形象,軍界包括民間都能接受。

    二戰時期,美軍工改進了湯姆森衝鋒槍,並淘汰了50發和100發彈鼓,為前線官兵專門研製了20發和30發兩種直彈匣,減輕了全槍重量,正式將湯姆森槍械命名為M1式衝鋒槍。

    在緬甸戰場,國內遠征軍率先配發了此槍,用於和日本陸軍步兵的作戰,於是,衝鋒槍的概念就大行其道,就不再有人將衝鋒槍稱作“手提機關槍”了。

    湯姆森衝鋒槍,當時在國內的地位比較尷尬,名稱就叫“手提機關槍”,因為國內缺乏自動槍械,當然是作為機槍不足時的替代品了。

    孫中山先生以敏銳的目光認識到了湯姆森衝鋒槍的戰術價值,就購買了30支M1921型湯姆森衝鋒槍裝備自己的衛隊。

    陳炯明發動叛亂,炮擊越秀樓時,孫中山衛隊官兵奮起反擊,強行突圍,湯姆森衝鋒槍憑藉強大的火力,給叛軍以極大殺傷,成功掩護孫中山夫婦先生脫險。

  • 2 # 第五十七朵雲

    湯姆森衝鋒槍進入中國後一開始沒有當衝鋒槍使用,是因為戰場環境的不同。在中國,它通常被稱作“手提機槍”,也就是在機槍不足的時候作為一種替代武器使用的。二三十年代中國國內的戰爭中,兵員素質和訓練水平普遍較差,往往要縮短交戰距離後才能發揮武器效能,射程較短的湯姆森衝鋒槍充當機槍幾乎沒有問題。而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的九二式重機槍和三八式步槍都以在遠距離射擊準確著稱,加上其前期兵員訓練水平較高,雙方的戰鬥常常在600米或更遠的距離上進行,連漢陽造步槍在這個交戰距離上都感到吃力,湯姆森衝鋒槍更是隻能坐視對方逞威風。

    後來中國軍隊還配備了一款非常好的機槍——重量輕,火力強,可靠性好的捷克造ZB-26輕機槍。湯姆森衝鋒槍由於射程的原因很難與它競爭。而且湯姆森衝鋒槍是燒子彈大戶,抗戰時期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中國軍隊都面臨著彈藥匱乏的問題,是以湯姆森衝鋒槍一度在戰場上幾乎銷聲匿跡,僅有包括八路軍和敵後游擊隊在內的少量部隊使用。查一下抗戰期間中國兵工廠的記錄,就會發現衝鋒槍的生產被放置於極不重要的位置。有意思的是出於同樣的原因,日軍也不怎麼喜歡湯姆森衝鋒槍,即便繳獲也往往配給偽軍使用。

    另外,湯姆森衝鋒槍重量較大也是其一大短板。美軍最初不願意採用湯姆森衝鋒槍的一個原因便是其自重太大。其標準型號M1928的空槍即接近5公斤,如果加上100發彈鼓,幾乎相當於兩支步槍的重量。這樣的分量人高馬大的美國大兵都吃不消,何況是東方人?對中國士兵來說,湯姆森衝鋒槍是一種比較笨重的單兵武器,這使它在戰場上難受青睞。但到了抗戰後期,中國軍隊終於有機會獲得美國援助的大批湯姆森衝鋒槍和彈藥。中國各地兵工廠也仿製了不少湯姆森衝鋒槍,大量裝備湯姆森衝鋒槍的中國軍隊能夠揚眉吐氣的對日軍進行火力壓制,湯姆森衝鋒槍在中國也終於可以名正嚴順的當成衝鋒槍來使用了。

  • 3 # 前沿陣地

    其實最早的衝鋒槍也是作為機槍使用的,後來德華人才開始將其作為衝鋒槍使用。而對於當時的中國而言,很多人並未意識到衝鋒槍的巨大戰術價值以及和機槍的區別,因此才會將同樣能自動射擊的衝鋒槍劃歸到機槍。

    最早的衝鋒槍其實應該是義大利維勒·帕洛沙M1915衝鋒槍,但是該槍的設計非常奇特。其使用的是重機槍式的握把和扳機,而且使用的還是雙槍管雙彈匣設計,但是使用的不是步槍彈而是手槍彈,作戰使用中更類似機槍。

    後來德華人為了應對一戰中塹壕戰這種作戰樣式,開發了現代意義上的衝鋒槍。使用手槍彈,能夠自動射擊,在近距離用來彌補栓動步槍的火力不足的問題,實戰表現非常優秀,是一戰中著名的德軍暴風突擊隊的制式武器之一。

    一戰之後,衝鋒槍開始隨著軍火銷售進入中國。其中就有湯姆遜、MP18等型號,比如孫中山衛隊裝備的就是M1921湯姆遜衝鋒槍,但是當時衝鋒槍稱呼都是submachine gun,也就是小型機關槍,加上國內對沖鋒槍的戰術使用不是很明確,因此才會使用手提機關槍等稱呼。後來隨著發展,中國才開始使用衝鋒槍這個稱呼,很好的形容了衝鋒槍的用途。

    而在後來突擊步槍出現後,中國依然將其歸為衝鋒槍,比如五六式衝鋒槍就是典型代表。後來才意識到其不同於衝鋒槍,這才有了別的稱呼。

  • 4 # 瘋狗的輕武

    衝鋒槍的用途不管在哪兒都是一樣,差不多就是有效射程兩百米之內,一般發射手槍彈,可以自動射擊,由單兵攜帶的輕便自動武器。

    但是從“衝鋒槍”這三個字而言,又找不到靠譜的定義。只能說早先時候我軍對於衝鋒槍的定義是“由單兵操作,不配備腳架,通常裝有快慢機,發射手槍子彈或中號步槍彈的單兵連發火器”這也是為啥那會56衝這種明顯是突擊步槍的玩意被叫做衝鋒槍的原因。

    在話說回來,國外也沒把衝鋒槍叫做“衝鋒槍”啊,就從德國來說,

    德語管衝鋒槍叫“Maschinenpistole ”法語叫“Pistolet-mitrailleur”意思都是機關手槍

    而當時英國英語裡叫他“machine carbine”機關卡賓槍,

    美國英語叫他“Sub machinegun”小機關槍,

    日語叫他“短機関銃”

    所以,衝鋒槍這名字在國外壓根不存在啊...要說最接近的應該是德國Sturmgewehr 44。但這是突擊步槍的意思...

    我的意思是,民國時期把衝鋒槍叫做“手提機槍”太正常不過了。意味著可以單兵手提的機槍,以和當時一水重機槍區分。

    尤其在民國20年代那會,最早接觸和仿製的便是德國MP18和美國湯姆遜,而當時即便是如邁德森輕機槍這類都被認為是需要兩個人協同操作的,但衝鋒槍這種只需要單人的自動武器被理解成手提機槍也很合理。

  • 5 # 不正經的軍棍

    這個問題,不是衝鋒槍有沒有被當做衝鋒槍使用的問題,而是衝鋒槍的作用究竟是什麼的問題。

    機槍,作用是壓制敵方火力,掩護本方步兵,壓制敵方火力,狙擊步槍,狙殺對方主要目標。而衝鋒槍呢,根本就沒有明確這把槍是幹什麼的。

    衝鋒槍設計之初呢,是為了適應狹窄的戰壕內的戰鬥,彌補火力不足,在狹窄的戰壕內,短小的衝鋒槍優勢更為明顯。不過這個僅僅是在戰壕之內,出了戰壕呢?還是和其他武器一樣使用。即便在國外,衝鋒槍的名字都是小機關槍,手提機關槍這類名字,而不是衝鋒槍。

    其實也一樣,衝鋒槍在二戰時,尤其近戰中,可以很好地壓制敵方火力,增加本方單位的火力輸出。這一點上,衝鋒槍和機關槍的作用基本上是一致的。在當時,將衝鋒槍叫做手提機關槍,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中國引進湯姆遜衝鋒槍其實是在二十年代,作為孫中山的衛隊武器使用,其使用目的就是增加衛隊火力輸出能力。而後期引進的衝鋒槍,在多數時候,都是在交火的時候近戰使用。

    並沒有特別的概念說,衝鋒槍就該在什麼條件下使用,也沒有說衝鋒槍的使用標準是什麼。二戰時期各國的衝鋒槍其實都一樣,作用和現在的突擊步槍其實差不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年退役,如何評價馮天薇的職業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