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許躍波
-
2 # 上善若水27920836
中醫,可以作為事業做,不建議大規模商業化。
這存在一個悖論:如果不可以盈利,則發展後勁乏力,存在商業化的必要性。但同時,醫療行業,關係人民健康,以治療疾患為首任,醫者仁心,治病救人是道義所在。
因此,想在盈利性與公益性面前作出選擇,真的很難。但負責任地講,真正的中醫講究因人施策,辯證醫治,一人一病,一人一方,需要醫生有較高的水平,耗費較大的腦力與體力,理應讓中醫醫師獲得更高的報酬與收入。
客觀地講,中醫,作為特殊的高階服務業,倒是比較好的市場定位。服務好,才能定價高,優勝劣汰。
當然,政府應提供好的發展環境與平臺,促進中醫事業不論市場培養也好,人才培養也罷,都有好的發展空間與方向。說得再遠點,當中醫從一般的治病救人上升到天人合一的養生文化產業高度,那時的中醫真的是一個支柱性的產業了。
-
3 # 正經的知識
而且我可以預見,我的回答不論是何種偏向,都必然會被部分人噴的很慘。
但我還是想回答一下。
首先,還是閱讀題目,題主的題目看的非常熱血沸騰。
中醫能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引擎嗎?
首先,我們先來認清楚什麼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引擎。
根據2017年11月27日,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沒看錯,就是前天),
當前的政策環境正在形成有利於實體經濟的分配格局,新興產業將成為中國經濟新引擎,製造業升級和技術創新等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主要亮點。這個新聞出自經濟參考報,很明顯,能夠被稱為“經濟引擎”,僅為一個大行業,比如類似製造業、新型產業這樣的。
顯然,中醫只是大產業下的一個細分產業,不論從各方面來說,都配不上稱之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引擎。
既然聊了中醫的話題,我就再聊一點,
這說明國家是要大力發展中醫產業的,這個是一個國家方向,而且說明未來不論是資源、政策還是其他利好因素都將向中醫行業傾斜。
所以,中醫作為一個產業,在國家扶持下,必然會成長,這個是不用多說的。
再說幾句,
個人對中醫有以下三點看法。
1. 中醫很牛逼,當也是相對的。
在某些病症上(比如骨科),非常牛逼;但是在其他一些類似肺結核(古代稱肺癆)的病毒性症狀上,中醫確實束手無策。
2. 中醫是一門經驗學科,是我們古代先賢總結出來的。
比如說人參治什麼,什麼是喜脈,這個是從經驗中得出的結論。所以說“神農嘗百草”,都是總結經驗,什麼東西治什麼,神農吃錯了草就死掉了。
但是,為什麼這個東西能治病,從目前的科學上來說,中醫並沒有一套可以百分百站得住腳的原始理論。
中醫目前暫時還沒有建立在現代化學以及生物學的觀察、實驗、理論解釋之上的說明來得讓人信服。
3. 中醫絕不是偽科學
我個人認為,中醫的概念是——中國古代醫療技術;
中醫不是科學,中醫是醫療技術。
中醫不知道為什麼吃砒霜會死,但是中醫總結經驗後告訴你,吃了會死,這是醫療技術;
而科學則是去解釋到底為什麼吃了砒霜會死,這是科學。
所以中醫的歷史定位就是中國古代醫療技術。
就像華佗的歷史學定位是中國古代醫學家、外科手術的始祖。
所以,我認為中國老百姓不該普遍盲目迷信中醫,更應該普遍懷疑中醫,更應該尊重現代醫學。
請你們看清楚,我用的是“懷疑”和“尊重”,而不是“否定”和“迷信”。
我對中醫的看法,我打個很簡單也許不恰當的比喻:
如果你批評中國是為了中國好,是講道理的批評,我絕對支援你;
但是如果你蓄意汙辱中國、汙辱中華民族、否定華夏文明,那我就要錘爆你。
中醫也是如此。
回覆列表
中醫不能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引擎,西醫在中國的“以藥養醫”的改革是失敗的,醫學一旦與經濟利益掛鉤,立馬就失去了人性,失去了科學,失去了前途。不斷增加的“醫鬧”足可以證明這一點。為什麼北韓和印度等國家都實行公費醫療,就說明他們看到了這個問題。美國是頭號強國,每屆總統都在提醫改,可是改去改來老百姓還是看病越來越難,醫藥越來越貴。
近年來中國實行教育醫療產業化,教師和醫生這兩個受人尊敬的職業馬上就出現了問題。從幼兒園虐童,到醫患矛盾從無到有進而激烈到襲擊醫護人員,這些都說明資本主義制度沒有奉獻,沒有關愛,錢的加速流動既能促進經濟的發展,又能泯滅人的良知,一切向錢看不是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而是侮辱了人格扭曲了人性。何以為人,仁者愛人,人是需要相互幫助的,我們的扶危濟困,救人於為難之中的傳統美德在金錢面前不堪一擊。老人摔倒不敢攙扶,說怕訛上了?偶爾有一例就被媒體無限放大,其實這都是不關心他人的藉口。當一個舉手之勞的幫助都要立法保證時,說明這個民族就變得沒有人情味了。
作為國家,應該承擔一定的福利義務,比如醫療教育和住房,不能完全推給老百姓自己承擔,不能國家有難時你是公民,太平無事的時候什麼也不是。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要讓人民實實在在感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福利,真真切切地體會到做華人的幸福驕傲與自豪。
綜上所述,中醫不能成為發展經濟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