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濱海長天

    當代相聲界四大泰斗,

    已故者:馬三立、侯寶林、張壽臣、劉寶瑞。

    健在者:馬志明、劉洪沂、石富寬、魏文亮。

  • 2 # 無劍的劍客

    張壽臣,常連安,馬三立,侯寶林。

    張壽臣是公認的相聲大王,笑話大王。張壽臣是最後一個相聲界公認的掌門人,是相聲,歷史上又一座毫無爭議的高峰。他不但技藝高超,而且創作了大量的相聲作品,並且培養了一大批相聲人才。常寶堃、劉寶瑞、朱相臣、戴少甫、田立禾等都是他的徒弟,趙佩茹、高鳳山是他的義子。這幾位個頂個都是相聲界的大腕。張樹晨還為相聲置辦了大量的產業,功勞巨大。在解放前,張壽臣可以說是在相聲界一言九鼎的人物,妥妥的一位相聲泰斗。

    常連安,著名相聲老藝人,啟明茶社的創始人,常氏相聲開創者,張壽臣的帶拉師弟。常連安捧逗俱佳,尤其擅長單口相聲和演唱太平歌詞。他的長子常寶堃、次子常寶霖、三子常寶霆、四子常寶華、五子常寶慶、六子常寶豐,以及孫子常貴田等都是相聲名家。其中小蘑菇常寶堃在解放前紅極一時,是當時相聲界的一哥,後來犧牲在了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張壽臣設立的啟明茶社在當時的相聲界舉足輕重,很多當時相聲界的大家都在此演出過。因此上稱常連安為一屆相聲泰斗,也毫不為過。

    至於馬三立和侯寶林,比較為大家所熟知,這裡就不詳細介紹了。

  • 3 # 鹹魚茶館

    相聲演員的身份地位,從過去到現在,都是遊走在最底層的,“泰斗”這種詞兒,相聲演員還真不配。

    看看下圖這兩位,在他們的時代,就是能耐跟地位都頂了天的存在,但當時的媒體給他們的稱謂,一個鼻祖,一個大王。

    你是某種舞臺流派的創始人,你是某種喜劇形式的第一人,這就是對相聲演員無上的抬舉了。

    而當時人們普遍看不起的“戲子”,卻是能正經出“角兒”的行業,即使那些角兒也只是上流權貴的把玩之物,可在藝人裡面,這就是其他人一生追求的位置了。

    但相聲演員跟戲子都不配相提並論,當年的茶館給藝人分錢,相聲藝人永遠是最少的,即使到了侯寶林這種足以挑梁攢底的明星,拿到的錢也只有大鼓的一半,侯大師當時想要多爭取一點,還要被茶館經理指著鼻子罵欺師滅祖。

    相聲藝人當時就是下九流中的下九流,即使掙錢再多也沒有地位,只能拿去紙醉金迷及時行樂。萬人迷李德鍚又如何,紅遍了京津一帶,最後慘死在路邊,被幾個票友收殮起來,唱了一首打油詩就給埋了。一代大腕兒死了連個泡都沒有,何其悲慘。

    那時候哪個相聲演員敢說自己是泰斗是大師,準能成為最好笑的段子被流傳,就像X女說自己是床上運動藝術家一樣。

    解放後相聲被淨化,摒棄了糟粕和江湖習氣,而且因為相聲形式簡單,在創作上有極大地便捷性,所以作為ZZ宣傳工具成為了文藝輕騎兵。在審美領域得到提升的後果,就是讓相聲走入了上位者的視野中,並且成為了藝術大家庭的一員。

    有了藝術層面的評判標準,相聲演員的地位也就空前提高了。

    但對於大師這種稱謂,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即,新中國成立以來,除了侯寶林是公認的“語言大師”,其他亂七八糟的大師大多是內部或者觀眾自封的,比如幽默大師張壽臣,文哏大師蘇文茂等。

    曲藝理論家薛寶琨先生評出了四位大師,張壽臣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以及準大師馬季,那是鑑於他們對行業巨大的貢獻,並且留下了可以傳世的大量作品,功在當下利在千秋,但這種貢獻也僅限於相聲行業內部,真要放眼到整個藝術領域,大師之名還是太高了。

    至於泰斗這種純形容詞,那就更是隻能在行業內部去互捧了,但正因為是行業內部去評定,而不是像“大師”這樣可以放到社會層面去評判,所以對於“泰斗”的認定,首當其衝的標準就得是“服眾”,至少大部分同行提到你,得是敬重而且挑不出毛病的,能夠滿足這條件的人,要數出四個來非常難。

    勉強分時間段數出四個泰斗級別的話:

    建國前(行業地位):朱紹文、李德鍚、焦德海、張壽臣

    建國後(藝術造詣):馬三立、侯寶林、常寶堃、馬季

    微博(粉絲數量):郭德綱、岳雲鵬、張雲雷、郭麒麟

    最後總結一句,所謂“大師”所謂“泰斗”對於藝術本身來說,意義並不大,歷史會記憶的還是你的作品,以及你對這個行業的貢獻,而不是你背上那些虛名。

    借用藍天野老師的一句話,等我退休以後,我就去養兩條狗,一條叫大師,一條叫泰斗。

    以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江詩丹頓47040怎麼調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