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對李廣的評價,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就是王勃《滕王閣序》中的“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馮唐易老,是指馮唐有才能,但文景二帝時卻一直不受重用。漢武帝選求賢良,有人舉薦馮唐,可是他已九十多歲,很難再做官了。李廣難封,說的就是李廣終生求封侯但卻至死不得封的事情。
李廣在軍中嶄露頭角是漢文帝之時,因為作戰勇猛,很受漢文帝欣賞,但因為初出茅廬,作戰再生猛也夠不到封侯的起始線。漢景帝時李廣在平定七國之亂中又立有大功,但因私下接受梁王的將軍印,犯了政治錯誤,同樣跟封侯失之交臂。
漢武帝時期,李廣開始投身抗擊匈奴第一線,擔任上谷、上郡、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等地太守,與匈奴進行了不少小規模的攻防戰,這種互相之間的襲擾次數再多也是不可能封侯的。
武帝元光時期,漢朝開始與匈奴展開大規模決戰,元光二年李廣以護軍將軍的身份參與馬邑之謀,便因為洩密無功而返。
元光六年,李廣與衛青、公孫敖、公孫賀等各率一萬兵馬出征,結果公孫賀沒遇到敵人,公孫敖損兵七千,衛青直入龍城,殺敵七百,李廣最慘,全軍覆沒,自己還被俘虜,後來才找了個機會逃了回來。按律李廣當斬,不過李廣交了一筆錢贖了命。
元朔六年,李廣隨衛青出兵定襄,衛青殺死匈奴三千餘人,一月之後又殺匈奴一萬多人。驃姚校尉霍去病以800人殲匈奴2000餘人,受封冠軍侯,但李廣這一次又是無功而返。
元狩二年,李廣與博望侯張騫出兵右北平,結果兩人錯過了碰頭日期。李廣被匈奴左賢王四萬騎包圍,雙方大戰兩天,李广部下四千多人大多戰死。戰後張騫被貶為庶人,而李廣自然也沒有得到封賞。
元狩四年,漢軍又一次出征匈奴,年紀已經很大的李廣為了封侯,堅決請求隨軍出征。結果,李廣因為迷路錯過了時機,讓匈奴單于逃跑,李廣因“不能復對刀筆之吏”而自殺。
李廣在抗擊匈奴之中雖有功勞,但其功勞並不足以封侯,在與匈奴的大規模作戰中,李廣幾乎沒有任何戰功,與封侯總是失之交臂。
在華人的觀念中,勇敢而純樸的人一向比較受歡迎,不得志時也更值得同情,李廣恰恰是這樣一個人,李廣整個家族,都帶有一定的悲劇色彩,李廣終生未被封侯,李廣的兒子李敢因怨恨刺殺衛青未遂而被霍去病射殺,李廣的孫子李陵又在與匈奴作戰失敗後投降,家人被族誅。李廣身上的悲劇色彩暗合了中國文人的失意情結,所以,後世文人眼裡“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李廣,已經不是真實的李廣了,而是一個符號化的李廣了,因此,文人們對李廣充滿了同情。
提起對李廣的評價,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就是王勃《滕王閣序》中的“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馮唐易老,是指馮唐有才能,但文景二帝時卻一直不受重用。漢武帝選求賢良,有人舉薦馮唐,可是他已九十多歲,很難再做官了。李廣難封,說的就是李廣終生求封侯但卻至死不得封的事情。
李廣在軍中嶄露頭角是漢文帝之時,因為作戰勇猛,很受漢文帝欣賞,但因為初出茅廬,作戰再生猛也夠不到封侯的起始線。漢景帝時李廣在平定七國之亂中又立有大功,但因私下接受梁王的將軍印,犯了政治錯誤,同樣跟封侯失之交臂。
漢武帝時期,李廣開始投身抗擊匈奴第一線,擔任上谷、上郡、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等地太守,與匈奴進行了不少小規模的攻防戰,這種互相之間的襲擾次數再多也是不可能封侯的。
武帝元光時期,漢朝開始與匈奴展開大規模決戰,元光二年李廣以護軍將軍的身份參與馬邑之謀,便因為洩密無功而返。
元光六年,李廣與衛青、公孫敖、公孫賀等各率一萬兵馬出征,結果公孫賀沒遇到敵人,公孫敖損兵七千,衛青直入龍城,殺敵七百,李廣最慘,全軍覆沒,自己還被俘虜,後來才找了個機會逃了回來。按律李廣當斬,不過李廣交了一筆錢贖了命。
元朔六年,李廣隨衛青出兵定襄,衛青殺死匈奴三千餘人,一月之後又殺匈奴一萬多人。驃姚校尉霍去病以800人殲匈奴2000餘人,受封冠軍侯,但李廣這一次又是無功而返。
元狩二年,李廣與博望侯張騫出兵右北平,結果兩人錯過了碰頭日期。李廣被匈奴左賢王四萬騎包圍,雙方大戰兩天,李广部下四千多人大多戰死。戰後張騫被貶為庶人,而李廣自然也沒有得到封賞。
元狩四年,漢軍又一次出征匈奴,年紀已經很大的李廣為了封侯,堅決請求隨軍出征。結果,李廣因為迷路錯過了時機,讓匈奴單于逃跑,李廣因“不能復對刀筆之吏”而自殺。
李廣在抗擊匈奴之中雖有功勞,但其功勞並不足以封侯,在與匈奴的大規模作戰中,李廣幾乎沒有任何戰功,與封侯總是失之交臂。
在華人的觀念中,勇敢而純樸的人一向比較受歡迎,不得志時也更值得同情,李廣恰恰是這樣一個人,李廣整個家族,都帶有一定的悲劇色彩,李廣終生未被封侯,李廣的兒子李敢因怨恨刺殺衛青未遂而被霍去病射殺,李廣的孫子李陵又在與匈奴作戰失敗後投降,家人被族誅。李廣身上的悲劇色彩暗合了中國文人的失意情結,所以,後世文人眼裡“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李廣,已經不是真實的李廣了,而是一個符號化的李廣了,因此,文人們對李廣充滿了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