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D上傳
-
2 # 健身狂熱份子
這個問題問得好!
大家看舉重比賽,有時會將舉重運動的身材和健美運動員比較,總覺得健美運動員的肌肉線條更明顯、體積更大、體脂更低,為什麼舉重運動的力量這麼大,應該比健美運動還強壯,為什麼體脂卻很高呢?這就要從舉重運動員多個方面來講一下了!
一、訓練專案
大家都看過舉重比賽,舉重比賽主要是兩個專案的競技,抓舉和挺舉,動作是怎麼做的呢?大家可以瞭解下就行!
(一)抓舉:運動員將槓鈴放在小腿前面,兩手橫握槓桿,把槓鈴舉至兩臂在頭上,兩臂要求完全伸直,舉起過程不得出現停頓和中斷。
(二)挺舉:運動員將槓鈴放在小腿前面,兩手橫握槓桿,將槓鈴提到肩部。屈腿後伸腿伸臂將槓鈴舉在頭上,兩臂要求完全伸直,兩腿站好保持靜止。
(三)這兩個動作主要需要的肌肉力量:肱二頭肌、三角肌、腰腹力量和腿部肌肉等
(四)這兩個動作舉重運動員需要長期堅持鍛鍊,但是大家去健身房的時候,應該見不到有人會去練習這兩個專案,或者你看一下健美運動員的訓練影片,也看不到這兩個動作,這是因為這兩個動作相對而言更加複雜,受傷的機率更大。
二、訓練方式
舉重運動員的訓練目的,自然是加速身體力量增長,好讓自己舉起更重的重量。那麼他們的訓練、飲食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一)舉重運動員訓練以增加力量為目的,所以一般他們會選擇利用4-6rm的重量進行訓練,有時也會有1rm的重量,做動作時也會使用爆發力訓練模式,確保自己能舉得更重。
(二)飲食上他們雖然不考慮肌肉線條,但主要也是高蛋白高營養為主的食物,但是他們不會刻意減少脂肪的攝入,所以舉重運動員的體脂也不低。
三、那麼力量增長的條件是什麼呢?
(二)運動神經元的募集,這條有點抽象啊,說簡單點就是在舉重時,透過大腦能夠募集到全身更多的肌肉纖維、骨骼關節一同發力,確保自己能舉起更大的重量。
我覺得可以舉一個例項來說明這個問題:力量型臥推,這種臥推最大的特點是更寬的握距和背部起橋。
背部起橋,就是為了保持肩部穩定和完成腿部驅動的發力方式,這種姿勢的臥推不僅依靠了胸、胳膊等上肢力量,還會利用腰腹核心和下肢力量,這樣能舉起更大重量。
當然這是我們能肉眼看到的,多部位肌肉共同發力的結果,當然真正的肌纖維和神經單元肯定是看不見的。
長期的力量訓練模式,可以讓運動員能夠募集到更多肌纖維和力量。
(三)骨骼關節承壓,這點應該能理解吧,骨骼關節的承重能力可以確保你在舉重的時候,骨頭不會受傷或者骨折,而長期的力量訓練可以幫助提高骨骼密度,確保關節穩定性。
四、那麼為什麼他們練不掉脂肪呢?
透過上面的內容,大家明白運動員要增長力量必須超量恢復,就是要吸收>消耗,所以力量增長的同時脂肪也會增加,這和增肌原理是一致的。
有朋友會問,那麼為什麼運動員為什麼不減脂呢?
其實他們也會減脂,比如比賽前需要維持自己的體重,確保自己獲得相應重量級別比賽資格,否則體重太大就要參加更高重量級的比賽了!
但是他們不會像健美運動一樣,追求極限的肌肉線條和分離度,他們的體重只要符合比賽要求就行。因為減脂會造成肌肉力量流失,這是舉重運動員最擔心的情況!
現在你應該明白了,舉重運動員為什麼練不掉身上和肚子裡的脂肪了,為什麼他們的體脂率並不低!
回覆列表
舉重運動員得看體重,不是看身材。舉重比賽的重量級別經常調整,有時候需要降體重有時候需要增體重。就象我們剛得金牌的兩個大級別的女子運動員,都是增體重十幾公斤後才達到體重要求參賽的,人家原來都沒那麼胖!為了迅速增加體重並保持住每天要吃很多高熱量的東西,肚子上長脂肪很正常。而且運動員只練習力量,沒時間訓練肌肉,萬一再把體重練降下來了不是還得增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