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禮這個事說複雜就很複雜,說簡單也很簡單。如果你太在意禮金的多少,那就進入了一個永遠走不出的迷宮。如果你想簡單了,就當咱吃了一頓高價飯,同時又給了朋友面子。看的開,自然心情愉快,沒有抱怨,沒有計較。
我真記不住,我給誰隨禮了,隨了多少,人家還禮了沒有,還了多少,要記住這些小事情,感覺心太累。我的想法就是隨大流,不能夠太多,也不能夠太少把自己顯出來,把自己顯出來,有些人會太在意。
我也不把禮金和感情聯絡起來,有些朋友關係非常好,我們也是正常的隨禮,沒有多,也沒有少,都是圈子裡主流數目,誰也不會因為禮金的事,在不停地糾結。有的朋友家裡事多點,那肯定總數額會多了,那又怎麼樣呢,高價飯我也吃了,多就多了。
要隨禮的親朋好友一般分三種情況:單位同事;自己的同學,朋友;家裡的親戚。每一個圈子裡都有一個小小的規則,肯定不能夠一碗水端平。我隨禮的時候一般都會問別人一下,看看大家都是什麼行情,也要照顧一下其他人,畢竟家庭經濟情況各不相同。
單位同事隨禮相對來說比較複雜,大家每天在一起,經濟利益的牽扯,崗位的不同,可以說人人心裡都有一本賬,有些心眼開的人總是會區別對待,大多人還是隨大流,心裡再有不願意還是不顯山露水。
這麼多年,我隨禮都是隨單位的同事,我單位的同事隨禮一般都是齊齊的,是多少都隨多少。但也有意外情況。這個意外情況,也是我意外得知了一些情況,才決定區別對待的。他自己都不覺得難堪,我也痛快地給他還回去了。心裡一點猶豫也沒有。
有一次,跟我同時分配到單位的同事結婚,我也去了,喜事嘛,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況,一般都會去。那天,我和兩個同事就坐在了一張飯桌上,一個是我們部門的,另外一個是其它部門的,我也比較熟的。
不是我們部門的同事就問上多少禮了。我部門的就說,給XX(我)上的一樣多,都是100。我聽到人家這樣說,很懵。我清楚地記得,我結婚時,除了他是50元,同事的禮金都是齊齊的100元。我被他區別對待了,本來也不在意。沒有想到還套路我。
後來,這個同事的孩子結婚,我也參加了。我誰也不問,直接上了50元,還他一個痛快。誰叫他那樣對待我。這個同事也內退了,我也見不著了。我願意怎麼上就怎麼上,要不然,咱心裡老疙瘩的不行。
同事間上禮,我就這麼一次出格了,也是情有可原。
同事間上禮有時候還真不能夠計較,上禮的行情飄忽不定。還有一些耍心眼的人,他們有時候會看人下菜。那一年,我孩子過十二歲,當時同事都齊刷刷的是200元,也就過了七八個月,另一個同事孩子也過十二,大家都上了300元,開漲了!我只能夠隨大流了。
另外一個同事,家裡老人不在了。按理說,我們部門的禮金漲到500已經好長時間了,我想可能大家都會上500元的。那天,我有事沒有參加,給同事轉了500元,沒有想到,同事退回來200元,說大家都上的300元,這是什麼情況?沒法弄清楚。
同學,朋友間隨禮相對簡單,我的朋友也不多。同學也就那麼幾個。同學間上禮都是有人提議,大家透過,隨禮都一樣。不存在你多我少的問題,有時候也會根據行情漲一漲。需要給朋友隨禮時,我去了,先看看情況,她的其他朋友隨禮情況再做決定,一般會隨個相對大點的數目。
我家的親戚都在老家。只有家裡的兄弟姐妹有事,我才隨禮,當然是大禮了。至於其它的親戚,人家有事,我離得遠也回不去也就不告訴我。我家的事也不麻煩人家了。我的原則是,如果我回老家碰上了就參加,也不必計較誰多誰少了,畢竟有親情,那麼幾個禮錢何必計較呢。
隨禮這個事說複雜就很複雜,說簡單也很簡單。如果你太在意禮金的多少,那就進入了一個永遠走不出的迷宮。如果你想簡單了,就當咱吃了一頓高價飯,同時又給了朋友面子。看的開,自然心情愉快,沒有抱怨,沒有計較。
我真記不住,我給誰隨禮了,隨了多少,人家還禮了沒有,還了多少,要記住這些小事情,感覺心太累。我的想法就是隨大流,不能夠太多,也不能夠太少把自己顯出來,把自己顯出來,有些人會太在意。
我也不把禮金和感情聯絡起來,有些朋友關係非常好,我們也是正常的隨禮,沒有多,也沒有少,都是圈子裡主流數目,誰也不會因為禮金的事,在不停地糾結。有的朋友家裡事多點,那肯定總數額會多了,那又怎麼樣呢,高價飯我也吃了,多就多了。
要隨禮的親朋好友一般分三種情況:單位同事;自己的同學,朋友;家裡的親戚。每一個圈子裡都有一個小小的規則,肯定不能夠一碗水端平。我隨禮的時候一般都會問別人一下,看看大家都是什麼行情,也要照顧一下其他人,畢竟家庭經濟情況各不相同。
單位同事隨禮相對來說比較複雜,大家每天在一起,經濟利益的牽扯,崗位的不同,可以說人人心裡都有一本賬,有些心眼開的人總是會區別對待,大多人還是隨大流,心裡再有不願意還是不顯山露水。
這麼多年,我隨禮都是隨單位的同事,我單位的同事隨禮一般都是齊齊的,是多少都隨多少。但也有意外情況。這個意外情況,也是我意外得知了一些情況,才決定區別對待的。他自己都不覺得難堪,我也痛快地給他還回去了。心裡一點猶豫也沒有。
有一次,跟我同時分配到單位的同事結婚,我也去了,喜事嘛,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況,一般都會去。那天,我和兩個同事就坐在了一張飯桌上,一個是我們部門的,另外一個是其它部門的,我也比較熟的。
不是我們部門的同事就問上多少禮了。我部門的就說,給XX(我)上的一樣多,都是100。我聽到人家這樣說,很懵。我清楚地記得,我結婚時,除了他是50元,同事的禮金都是齊齊的100元。我被他區別對待了,本來也不在意。沒有想到還套路我。
後來,這個同事的孩子結婚,我也參加了。我誰也不問,直接上了50元,還他一個痛快。誰叫他那樣對待我。這個同事也內退了,我也見不著了。我願意怎麼上就怎麼上,要不然,咱心裡老疙瘩的不行。
同事間上禮,我就這麼一次出格了,也是情有可原。
同事間上禮有時候還真不能夠計較,上禮的行情飄忽不定。還有一些耍心眼的人,他們有時候會看人下菜。那一年,我孩子過十二歲,當時同事都齊刷刷的是200元,也就過了七八個月,另一個同事孩子也過十二,大家都上了300元,開漲了!我只能夠隨大流了。
另外一個同事,家裡老人不在了。按理說,我們部門的禮金漲到500已經好長時間了,我想可能大家都會上500元的。那天,我有事沒有參加,給同事轉了500元,沒有想到,同事退回來200元,說大家都上的300元,這是什麼情況?沒法弄清楚。
同學,朋友間隨禮相對簡單,我的朋友也不多。同學也就那麼幾個。同學間上禮都是有人提議,大家透過,隨禮都一樣。不存在你多我少的問題,有時候也會根據行情漲一漲。需要給朋友隨禮時,我去了,先看看情況,她的其他朋友隨禮情況再做決定,一般會隨個相對大點的數目。
我家的親戚都在老家。只有家裡的兄弟姐妹有事,我才隨禮,當然是大禮了。至於其它的親戚,人家有事,我離得遠也回不去也就不告訴我。我家的事也不麻煩人家了。我的原則是,如果我回老家碰上了就參加,也不必計較誰多誰少了,畢竟有親情,那麼幾個禮錢何必計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