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民間丶詭故事

    古人酒會

    2021年春,“上山文化考古展”在浙江省博物館舉辦。展品中有一件彩陶壺尤其特別,研究人員在其中發現了糊化澱粉和低溫發酵的痕跡,這表明9000多年前的中國古人已經會發酵大米制酒。中國擁有悠久的釀酒歷史,但中國古人喝的是什麼酒呢?

    上山文化彩陶壺

    上山文化彩陶壺是中國最古老的與酒有關的器具之一。

    櫱酒和麴酒有啥不同?

    周朝《書經》記載:“若作酒醴(lǐ),爾惟麴櫱(niè)。”古代的酒可以分為櫱酒和麴酒。櫱就是發芽穀物。古人利用穀物發芽後產生的澱粉酶,將穀物中的澱粉分解為糖分,然後藉助自然界中的酵母菌將穀物中的糖分轉化為乙醇。古人喝了這種白濁液,覺得暈乎乎很舒服,就將這種釀酒工藝流傳下來。更原始的民族連櫱制酒技術也沒研發出來,就只能利用唾液中的澱粉酶分解澱粉。方法是一群人圍著一個罈子,將米飯或水果嚼碎後往裡面吐。接下來,唾液澱粉酶逐漸將米飯或水果中的澱粉轉化為糖,野生酵母將糖逐漸轉化為乙醇,酒就釀成了。

    商紂王沉迷一種用糯性小米釀成的酒,屬於麴酒。曲的主要成分是發芽穀物(提供澱粉和酶)、黴菌(將澱粉分解成糖)和酵母(將糖轉化為乙醇)。今河南省鶴壁市淇縣(商朝首都朝歌所在地)依然流傳著這種古老的小米酒,其酒色如琥珀,度數為15°,入口微甜略苦,有焦糖、洛神花和泥煤味。要製作小米酒,小米不能蒸熟,而必須置於大鍋中熬煮,還需要不停攪拌翻動。煮熟的小米呈現焦紅色澤,黏稠,冷卻後拌入大麴粉,裝壇發酵。

    裝壇發酵

    古代華人喝的主要是低度的非蒸餾酒。

    黃酒是中國最古老的酒種之一,原料主要是糯米。《黃帝內經》記載:“上古清酒,北方用黍,南方用稻。”這裡的清酒便是今天的黃酒。清是相對於濁而言,酒體依然呈黃色。早在周朝時期,我們的祖先已經明白黃酒的釀造原理,此時期的成酒品質也開始趨於穩定。周朝釀酒者用辣蓼(liào)草粉與米糠混合製成酒麴,其中富含根黴菌和野生酵母。在古代,黃酒一般不超過16°,這個值是大多數野生釀酒酵母對乙醇的耐受極限。

    酒麴是古酒的魂

    不同地區酵母菌種的發酵特性差異大。如果某地製成能釀造高度酒的酒麴,那麼各地釀酒者就會用這種酒麴做成曲母,從而培養出酒度—致的標準化酒麴。由於酒類稅收是古代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當時的官府嚴格控制酒類的專供、專賣權,其中主要是對酒麴實行專賣。中國曆朝官府都有專門的機構來儲存、製作和銷售標準酒麴。據懸泉置遺址(位於今甘肅省敦煌市)出土的郵驛簡牘所記載,該驛站利用從效谷縣(今甘肅安西縣西)運來的3石(西漢一石約合60千克)酒麴釀出20石酒。可見,西漢時期麴酒已經十分盛行。

    為什麼幾乎所有酒麴中都要新增黴菌?這是因為黴菌(尤其是根黴菌、米麴黴菌和黑麴黴菌)合成澱粉酶的效率很高。古人把糧食粗粉碎後,拌上一定量的水和一些草藥,有時還加曲母,置於30℃左右、溼度較高的環境中,2天后得到酒麴。可以把用量只佔發酵物總量0.4%的酒麴接種到蒸熟的穀物中。這種酒麴用量小,叫小曲。還有一種大麴,用量要佔發酵物總質量的20%。大益的缺點是用量大,優點是不需要培育菌絲,因為大麴本身就自帶大量澱粉酶,可以直接拌入蒸熟穀物,進行密封發酵。

    華人利用黴菌製成醬、酒、醋和醬油等發酵製品。4世紀後,中國的制曲(米麴黴)技術傳入日本,日本僧人利用米麴黴和大米制出了日本清酒。

    日本清酒

    小曲用量少,一般呈球狀。

    大麴用量大,一般為磚塊狀。

    酒糟妙用

    除了酒本身,酒糟因為保留了來自穀物的肽、氨基酸和一些酶類,被華人廣泛用於處理肉類。酒糟很適合醃肉,這是因為一方面酒糟中的穀氨酸、天門氨酸等鮮味氨基酸可以為肉增鮮,另一方面酒糟中含有的酯化酶能促成酸和醇反應,生成帶有香味的各種酯類。在烹飪時,酒糟中的氨基酸與糖能發生美拉德反應,大大增加肉類的香味,並賦予肉誘人的焦褐色。在酒糟中蛋白酶的作用下,肉中的蛋白質被快速分解成氨基酸。用酒糟醃製幾天的肉,其鮮味相當於陳化數年的臘肉或火腿。因為蛋白酶具有高效分解蛋白質的作用,所以用酒糟醃鹹魚不但高效,而且成品鮮味濃郁。酒糟中還富含脂肪酶,能分解鴨、羊、魚等肉類中帶有異味的脂肪。將醃好、串好的羊肉漬於酒糟中,冷藏一天後烤制,可以使羊肉的羶味全無,羊肉更加鮮甜、嫩滑。不過,要注意上述方法中提到的酒糟必須採用壓榨後的酒糟。如果是蒸餾加熱後剩下的酒糟,由於其中的酶已經在高溫下失去活性,只能當作飼料。

    古人飲酒講究多

    雖然古人主要飲用米酒,但透過調節米的糖化工藝、加水量和發酵時間,釀酒師可以釀出絲毫不甜但較濃烈的16°米酒,也可以釀出喝了不會醉人、甜甜的3°米酒。就連三國名將張飛夏季在軍帳消暑期間也不是非要痛飲高度米酒,有時也會喝點半甜、兌了山泉水的甜米酒,既甘甜解暑又不誤事,豈不美哉?

    為何煮酒?其實是為了去除醛類和甲醇。

    煮酒

    古人飲的多是非蒸餾酒,由於發酵工藝不規範,其中含有許多對人體有害的醛和甲醇及高階醇,要飲用還有許多講究。古人儲酒要用內無釉的陶缸或白瓷缸,這些缸內壁的微孔能吸附一些高階醇。新酒經過至少三個月的熟成,待大多數高階醇被吸附和反應後才可飲用。但在飲用前,還需要煮酒以揮發沸點低的醛類(乙醛沸點為20.2℃)。曹操為什麼要喝青梅煮酒?其實,透過煮酒會揮發掉部分醛和甲醇。煮酒看似容易,實則難以拿捏溫度。在常壓下,乙醇的沸點為78.7℃,因此絕不能煮到酒沸,要是煮開了,乙醇都揮發光了,那就只能喝青梅水了。為此.需要專業的侍酒師來煮酒。

  • 2 # 貴州昊皇尚品醬韻

    古人喝的主要就是低度的釀造酒,以米酒、黃酒為主,還有一些果酒、雜糧酒和調製酒,到了元代出現了蒸餾酒,這個度數比較高,和現在的白酒類似。

  • 3 # 啤酒花兒

    唐朝的"詩聖"杜甫喝過,他在登高時喝,"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他在幽靜的林裡喝,“蒼苔濁酒林中靜,碧水春風野外昏。”濁酒是古代最常見的酒,工序簡單,價格便宜,但其實,就是綠酒換了個馬甲而已。因為綠酒未經過濾,上面有一層細白的像螞蟻似的漂浮物,顯得很渾濁。濁酒度數不高,比較難醉人。喝這濁酒之前,最好搖上一搖,讓酒質變得均勻些,味道也就不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縣級市,五線城市開個少兒程式設計教育機構,前景如何?家長們會接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