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覃思齋

    鄙人購書已達兩萬餘冊,有些書尚未讀過,但從不焦慮。

    好書可遇而不可求,所以一旦碰到,只要價錢可以接受,便毫不猶豫地拿下。

    好書,有的是要閱讀的,或全讀,或挑讀;有的則是備查的,具有資料性。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時無書。

    做文化企業老總時,我每年讀幾十本書;如今二線了,每年讀一百多本書。

    讀書使我受益良多,已成為我的生活方式。

  • 2 # 烏雲上的床

    這有什麼好焦慮的,買書有時候是種習慣,進了書店,很少空手出門。大多數書回家跳著看,有些通看了一遍。但有幾百本書(比如肖洛霍夫、卡爾維諾、帕斯捷爾納克、福克納短篇、馬爾克斯、門羅等)我會重複讀,不斷拆解,有的甚至每年都會讀一遍。書架上貼了張課程表。

  • 3 # 鄭光赫

    “如果家裡的書都看完了,難道不是更焦慮?”

    經常看到有人問喜歡買書的人:“買那麼多書都(能)看完了嗎?”或者“書是用來讀的,不是擺設”等等,這個時候我就很想回他們上面那句話。

    以我來說,藏書少的可憐,但依然總有幾十本未讀的。即使我買的很少,比如說吧,買三本的時間裡,讀了二十本,未讀書的數量依然如故甚而上漲。原因很簡單:買的三本,我可能只讀了一本或兩本,而我讀的那二十本,其中十八本到十九本是重讀的與借閱的。

    借閱,不必說了,主動的、被動的渠道太多了。重讀的誘惑、衝動也是難以拒絕的,重讀如新。舉個例子:初中的時候,我父親借來《基督山伯爵》,我看得如痴如醉,到了學校沒完沒了地講給同學聽。高中的時候,我在新華書店裡看到一本又薄又小的《基督山伯爵》,原來是一個外華人縮寫的。我很好奇這麼一個大部頭如何縮寫成這麼小的篇幅,就買下了。結果發現縮寫本只講到主人公逃出監獄、獲得鉅額財富就結束了!那更多篇幅的快意恩仇徹底刪沒了!失望之餘,書很快遺失了。

    工作以後,買了一套《基督山伯爵》,依然覺得引人入勝,但是和第一次讀時不同,那次是驚險、刺激的故事情節吸引了我,這次是“金錢的力量”讓我數次琢磨不已。這套不久又被借走不回了,不好意思去討,但總覺得遺憾。去年,一個同事辦公室搬家,扔了一箱子書,我聞信去挑了24本,其中赫然就有一套《基督山伯爵》,忍不住再次閱讀,突然想到了早就忘得乾乾淨淨的高中時讀的縮寫本,隱約有些贊同那個縮寫本了。

    沒辦法,讀的書越多,未讀的書就越多;書架上總有一批等待著自己的書,與其說是焦慮,不如說是幸福。因為,好書本來就不可讀盡,總有好書等著自己去讀,當然是一種幸福了。

    有意思的是,書中基督山伯爵的塑造者法利亞神父說:“人類的知識是有限的”,而且,他可以只用兩年的時間將全部人類的基本知識傳授給未來的基督山伯爵!這是小說人物之言,不可當真,何況,我們的生活不僅需要知識,還需要樂趣。

  • 4 # 燈閱泰山

    曾經以前也有買書的習慣,會一下買很多,可是很長時間都讀不完,有過焦慮,覺得錢白花了。後來轉變了看法,也改了買書習慣,每次就買一兩本。

    書並非讀的越多越好,我們對於未來總是充滿期待,沒讀過的書總覺得有很重要的內容,錯過了就有些不甘心。事實上有些書即便讀了,也未見得有多少益處。在讀過的書中,其實已經包含了很多所需要的營養。

    單純只是閱讀是不夠的,閱讀之後需要有思考。如果是一本好書,就將這本書讀透,將時間花費在讀這本書上,遠比敷衍式讀更多的書划算。

    說到底,是不要有患得患失的心態,每一本書都是寶藏,將這個寶藏開發徹底,就足以成為百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

  • 5 # 追夢仲景

    不會焦慮,首先,書是最好的良師益友,看不看完沒關係。工作之餘隨意翻翻,總之,開卷有益。再者,幾本上讀書人是大體上涉措,然後,直得讀的細讀。俺怕己有好幾千冊各類書籍,陪伴著很好

  • 6 # 成語小學

    買書也是一種癮,戒不掉。至於看書,看悟性了。書對人是潛移默化的改變,多看一本有多看一本的歡喜。總之,能多看盡量多看,同時也得看緣分。人一輩子白駒過隙,不必焦慮。

  • 7 # 攝影師驚鴻Captain

    我的書櫃已經塞滿了,最近很少買書了。不是不想買,而是沒遇到好書。我買書是為了藏書!很多書都是看完了好,才列上清單,等優惠了才下單的,不存在買回來的書看不完焦慮的情況。

    我做了一個Excel表格,把買的書做登記,包括書名、作者、出版社、分類、讀書時間和感悟以及其他需要記錄的內容。這樣買書的時候就不會買重,也可以很快篩選出還沒讀的書。我覺得這個非常有必要,也方便自己查詢。

    去年買了一臺亞馬遜kindle電子閱覽器也非常方便,裡面存了大量的電子書,方便攜帶。也做了同樣的表格,記錄讀書的一些情況,遇到好書做好記錄,方便的時候還是要買紙質書回來收藏的。

  • 8 # Seapursuer

    不會焦慮,本來書就不是用來“看完”的。

    很多書是為了學習和參考的需要才購入的,必要的時候翻看核心內容即可。有的只是工具書,用於查詢。有的書是用來反覆研習的,一下子本來就消耗不了。

    一本很快就可以看完的書,是不值得購入的,放在家裡還佔地方。另外,現在流行電子書了,搜尋還方便,放在電子裝置裡無影無形,估計不會焦慮了吧。

  • 9 # 藍色海洋營口

    我想,如果不買書,錢恐怕也剩不下。買了沒事兒翻翻,不見得全部看完,也是很愜意的事兒。如果真的如奔命似的天天看書,人生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工業化前的世界,癌症真的不太可能發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