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松林

    1,世界出名的中國建築師有很多,以下二位華人就是其中之一:

    趙州橋,李春建造。

    趙州橋,又稱安濟橋,俗稱大石橋,是中國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境內一座跨洨河的石拱橋,由隋朝匠師李春建造,是世界上現存年代最久遠、跨度最大、儲存最完整的單孔坦弧敞肩石拱橋。

    趙州橋始建於隋開皇十五年至隋大業元年(公元595年—605年)

    2,錢塘江大橋,茅以升為首設計建造。

    錢塘江大橋始建於民國23年(1934年)8月8日; 分別於民國26年(1937年)9月26日和11月17日鐵路橋、公路橋建成通車;於民國26年(1937年)12月23日為阻斷侵華日軍南下而炸燬;於民國37年(1948年)5月成功修復。 於2006年5月25日被列為中國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2 # 湯包大仙

    中國古今優秀的建築師很多,簡單的介紹幾個自認為比較著名的:

    1、李誡,北宋建築師李誡,他編寫了著名的《營造法式》。北宋建國以後百餘年間,大興土木,宮殿、衙署、廟宇、園囿的建造此起彼伏,造型豪華精美,負責工程的大小官吏貪汙成風,致使國庫無法應付浩大的開支。因而,建築的各種設計標準、規範和有關材料、施工定額、指標急待制定,以明確房屋建築的等級制度、建築的藝術形式及嚴格的料例功限以杜防貪汙盜竊被提到議事日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將作監第一次編成《營造法式》,由皇帝下詔頒行,此書史曰《元祐法式》。

    因該書缺乏用材制度,工料太寬,不能防止工程中的各種弊端,所以北宋紹聖四年(1097年)又詔李誡重新編修。李誡以他個人10餘年來修建工程之豐富經驗為基礎,參閱大量文獻和舊有的規章制度,收集工匠講述的各工種操作規程、技術要領及各種建築物構件的形制、加工方法,終於編成流傳至今的這本《營造法式》,於崇寧二年(1103年)刊行全國。

    2、貝律銘

    貝聿銘,1917年4月26日出生於中國廣州,祖籍蘇州,美籍華人建築師。曾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就讀建築學。其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他的代表建築有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盧浮宮擴建工程。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3、王澍

    王澍(生於1963年11月4日)是一位在杭州工作的建築師,同時也是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他因批判性地反對“欠缺靈魂的所謂專業現代建築”而在學術界聞名。為表彰他在尊重地域傳統、環境與手工藝方面所做的建築貢獻,他榮獲了2012年的普利茲克獎,成為獲此殊榮的第一個中國公民,也是該獎項第四年輕的獲獎得主。評委會對其評價:“他的建築是永恆的,深深紮根於歷史背景與環境,但又具有世界性。”

  • 3 # 小孟子說文化

    任何時代都離不開建築,建築是滿足人類生存的基礎空間。近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迅速,各方面飛速發展,中國房地產的快速發展,不僅為中國社會帶來巨大的變化,同時也讓普通人對建築空間的層次上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與需求, 所以,一批應時代文化需求而生的建築便在各地生根,一大批優秀建築師也逐漸被眾人所瞭解。接下來介紹幾位國內建築大師,排名不分先後。

    王澍

    作為活躍在中國建築第一線的建築大師,他的作品總是能夠帶給世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即使是對那些建築司空見慣的人而言。憑著對專案場地的獨特見解,對中國傳統文化在建築中的高超表達,以及對不同建築材料組合的巧妙把握,使得王澍的作品有著一種獨特的象徵性和延續性。

    代表作品:寧波美術館

    貝聿銘(美籍華人)

    建築融合自然的空間觀念,主導著貝聿銘一生的作品,如全國大氣研究中心,伊弗森美術館、狄莫伊藝術中心雕塑館與康乃爾大學姜森美術館等。這些作品的共同點是內庭,內庭將內外空間串連,使自然融於建築。到晚期內庭依然是貝聿銘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帷在手法上更著重再自然光的投入,使內庭成為光庭,光與空間的結合,使得空間變化萬端。

    代表作品:蘇州博物館新館

    何鏡堂

    何院士“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建築師中的一個,既完成了多樣性建築實踐又透過理論分析來闡述實踐, 其方式能真正地在與西方交流過程中產生共鳴”,他的“作品微妙而複雜,空間移動在限制與大膽之間穿梭,並沒有刻板單一的設計模式”。

    代表作品:上海世博會中國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帶膠桌布的貼上方法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