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喬江寶

    張居正(1525年一1582年),字叔大,號太嶽,生於今湖北荊州市,幼年時本來叫張白圭,是因其曾祖父夢見一輪圓月落在水甕裡,照得四周一片光明,並且在水中浮出一隻小白龜。曾祖父認為這就是小曾孫的降臨,於是起名“白圭”。在他十二歲參加童試時,荊州知府李士翱愛其才學機敏,就替他改名為“居正"。

    由於明朝從洪武年間就實行禁海政策,不允許民間海運貿易的流通,只允許官方與藩屬國之間的朝貢貿易。使很多依籟海運貿易的沿海居民失去生計,下海為寇,形成猖獗的匪患,並與倭寇勾結在一起不斷侵襲、騷擾大明的沿海城鎮,造成人員財產的重大損失,並屢剿不盡。

    隆慶即位後,認識到海寇之亂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海禁的政策不得民心,並同意福建巡撫許孚遠的:“市通則寇轉而為商,市禁則商轉而為寇"看法。開始調整海外貿易政策,允許私人貿易遠通各大洋,至此,隆慶朝解除了長達百年的海禁政策,史稱“隆慶開關”。

    儘管隆慶皇帝的開關政策並未完全放開,只是有限度地實行許可證制度,並且僅僅侷限於福建海澄的月港做為唯一的對外開放“港口"。既便這樣也立等見影地帶來兩大好處:其一,是猖獗一時的倭寇和海盜漸漸地收斂了勢頭,不在形成禍患。在剿撫並重之下漸漸地地退出歷史舞臺,戚繼光和他的軍隊也被調往北部邊陲駐守

    其二,促使大量海外白銀流入中國。當時中原的絲織品、瓷器、茶葉、鐵器等自唐宋以來便廣受世界各國的歡迎,如茶葉和瓷器更是各國貴族享用的名貴物品,而許多國家又缺乏與明朝國內相對應的受歡迎的產品,只好用白銀作為支付貨款。所以,從隆慶開關至崇禎滅亡的七十多年的時間裡,世界白銀總產量的1/3進入中國,有力地促進了明朝國內社會經濟的發展。

    張居正的改革核心是推行“一條鞭法"。其主要內容為:一,賦役合併。將原來的田賦、徭役及上貢合而為一,改為徵銀。剩下的雜役一律攤到土地裡徵收。二,計算賦役數額以縣為單位。三,賦役銀由地方官直接徵收。

    與“一條鞭法"相配套的措施是張居正在全國範圍內丈量土地,使很多地主豪強多佔和隱瞞的土地無法在向貧苦農民轉嫁賦稅,使原本有田者不納稅,納稅者沒有田的不合理局面得以改變,緩解了社會矛盾。

    隆慶開關,有力地促進了國內民生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也吸收了海外先進的技術,比如西方的火器就是在這一時期大量進入中國,提升了明軍的實力,使當時的海上強國如荷蘭、西班牙等殖民中國的野心不敢實施。

  • 2 # 最後的騎兵09

    隆慶開關和張居正改革承前啟後對明朝弊端的革新,但可惜都是曇花一現,隨著幾個當事人的過世,一切都回到老路上。

    一、隆慶開關

    明朝從立國時斷斷續續執行海禁,明穆宗朱載坖繼位後宣佈解除海禁,允許外貿,史稱‘隆慶開關’。

    明穆宗時因為違反規定海貿頻繁、倭寇橫行,朝廷認為‘市通則寇轉而為商,市禁則商轉而為寇’,於是在南方開通幾個地點,允許海貿合法化。

    二、張居正改革

    作為明朝少有負責人的首輔,張居正在李太后的支援下,大力推行新政,由內而外一系列改革。

    罷免貪官汙吏,推行一條鞭法,增加國庫收入。

    三、曇花一現

    隆慶開關,使明朝由封閉走向開放,張居正的改革,是對明朝歷代積累的弊端整頓。

    據估計隆慶開關到永曆帝被殺,當時世界產生的白銀流入明朝達3億多兩。

    對明朝來說,因為隆慶開關重新煥發活力,張居正改革延續明朝統治,讓世界重新認識到明朝的生機。

    所有的一切,隨著後來萬曆帝親政,又逐一廢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二戰期間日軍要對戰敗方進行瘋狂掠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