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天訛666
-
2 # 益雜談
除了肉、蛋缺,其它的什麼也不缺。一大盤爆炒海螺用不上一元錢,一大盤魚也只有幾毛錢,大黃蜆子市場才賣五分錢一斤。要是想吃盤青炒肉,那可難了,沒有大飯店主任批條子,門都沒有。別的就不用說了,自己可以算一下,下一次館子能用多少錢?
-
3 # 沉默274233141
六七十年代的“下館子”就是進飯店吃一頓的意思,在當時下次館子那是相當奢侈的一種消費,下次館子能夠為了解解饞,滿足一下味蕾的需求。因此沒有太必須的情況下一般都不會下館子的。在當時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一般一個縣城才有一個飯店,並且還是國營的。飯店菜品的種類也不多,主要以麵食為主,炒菜很少,素菜比較多一點,葷菜更少了,主要以豬肉為主。所以一般下次館子消費在5角到2塊之間那吃的都相當豐盛了,相當於現在的滿漢全席了。
-
4 # 砂礫5m8a
那時代很少在外吃飯。
錢太少,戰士就幾塊錢,連長指導員30多。雖然買碗麵條1角錢,但想到家裡的父母親,嗷嗷待哺的兒女,咬咬牙就省下了。
在部隊裡。還是能夠吃飽飯的。36斤糧食,每個月八塊錢的伙食標準,平時很難吃到葷菜。就靠戰士們養豬。養雞鴨鵝。很少到市場去買肉買菜,靠自力更生,發展生產,自給自足。
出外回不來吃飯,就在飯店裡頭,買碗飯買一個菜,也就一塊錢吧,就可以解決一頓中飯。
有一次我們忘記帶糧票了,飯店的服務員,就不賣飯給我們。穿軍裝也沒用,沒糧票就買不到飯或麵食,也沒地瓜什麼的,多花錢也不行,就買2個菜,喝了一大碗水,就這麼餓著等晚飯了。
那時的飯店冷冷清清,很少有人在裡面吃飯,就算吃,也是很簡單的飯菜。會吃的很省,儘量少花錢,飯店的的服務員,也不會笑話顧客。
在飯店裡點幾個葷菜,還喝酒,根本看不到。那就太奢侈了。
-
5 # 知足13840
六五年我們那裡有個地方叫“王莊”,王莊每年陰曆三日十五趕會,只要有條件的話我都會去。
按說趕會三天,正會是星期六,要上學校去,沒有去成,第二天星期天我和我的同學去了王莊,會場上卻沒有了人,我倆只好往回走,十幾裡的路,半道上下開了雨,兩個人跑回了我們住的鎮上,兩個人口袋裡只有我裝著兩毛錢,路過飯店,便進去了。
看看牌子上的價格,兩毛錢只能買一個炒土豆絲,於是,兩個不大的人在旁人的笑聲中吃了一盤土豆絲。
然後回到家,母親問我錢幹什麼了?我回答,在飯店吃了一盤土豆絲。母親怒了,啐了我一口,罵我,死鬼,家裡就有土豆,為什麼跑飯店吃土豆。
-
6 # 善良的東北男人
那時只要是有家有孩子的基本都不會去下館子。如果家裡來客人了可以拿著飯盒去打幾個菜。那時的飯店主打菜品大部分是溜豆腐,幹豆腐。大米飯1毛錢,(四兩)溜豆腐1毛五。也有去打打牙祭的。如果誰天天泡在飯店基本屬於不著調那夥的。
-
7 # 灑脫橙子aq
六、七十年代(七五年前),記憶中我從沒下過飯館子。那時我都二十五、六歲了,知青正下鄉哪。那時下館子得有糧票,再者錢少捨不得花,沒消費過。說起來羞羞的真不能和現在比,沒法比。
-
8 # 坦蕩的精靈l2
六七十年代,下館子幾塊錢都可以吃的扶牆走,不過那是多麼奢侈的事,那個年代很多人都沒有正兒八經的工作收入,平時吃都吃不飽,哪裡還有多少閒錢下館子,能吃碗麵應該都是超級幸福的。
-
9 # 奇妙糯米yH
非重大或特殊情況不會去下館去。去了問碼點菜結帳筆筆兌清楚。一個人消費不超過一元。一桌人也就一二十元頂天了吧。
-
10 # 老薑修理
六十年代能下館,
平民都是乾瞪眼。
一元酒醉飯吃好,
都是大款人才敢。
那時資低物也嫌,
物資供應憑票見。
光有錢財難購買,
工作人員憑票選。
-
11 # 果粒橙1119
我74年的,只記得聽媽媽說我我2歲時自己吃了一盤,沒有舊照片上一張自己做的炸蝦仁吧
炒蝦段,貌似是大對蝦的蝦段,2元一份
-
12 # 快樂的老頭9706
那個年代沒有私營飯館,飯館都是國營的,菜的品系很少。六七個人有十五元錢,八個盤子有葷有素,另外還有一瓶茅臺酒。那時茅臺酒七元一瓶,只有被視高階人物的人才能夠享受。那時誰若能下館子,會引起多人的羨慕,並會另眼相待。
回覆列表
六七十年代下館子應該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我看過很多描寫那個年代的書,書中描寫那個時候下館子感覺就好像是古時的驛站差不多,也就是吃飽飯還沒有喝酒的,畢竟是從書中瞭解也沒有實際經歷過那個年代,不過從我小時候跟我爺爺下館子的經歷來說(八十年代初期)那個時候飯館沒有什麼像樣的菜色,更不可能像現在這樣雞鴨魚肉、生猛海鮮想要什麼有什麼,當然這也可能是我們這種小地方比較偏吧,那個時候不是隨便就下館子的,而且那個時候處於改革開放初期物質資源並不是特別豐富,基本上也就是家常飯,麵條餃子什麼的就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