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度度狼gg

    張靈甫和整編第74師為何一度很是猖狂?因為該部是蔣軍攻佔兩淮地區的急先鋒,所以有一個問題大家必須要搞清楚,粟裕率領的華中野戰軍原來的根據地在哪裡?那是蘇北和兩淮地區。而在1947年以後,蘇北解放區已經基本陷於敵手,華中野戰軍被迫北移山東,之後與山東野戰軍合併組建了“華東野戰軍”,濟南戰役後局面反轉,那麼富庶的蘇北肯定是粟裕的必取之地。

    華東野戰軍的“蘇北兵團”原來就堅持在這一地區,當然也遭到了敵人反覆的進攻和圍剿,原有的第11縱隊、第12縱隊幾乎無法立足,直到韋國清率第2縱隊從山東南下增援,才穩住了基本盤,而蘇北兵團正是以這三個縱隊為基幹組建起來的。即便如此,蔣軍仍然以隴海路東段各據點為分割線,把山東根據地和蘇北游擊區分隔開來,對華野的整體態勢非常不利。

    那麼執行分割的是哪支部隊呢?正是黃百韜的第七兵團,下轄第25、第63和第64等三個軍約8萬餘人。在淮海戰役打響之前,劉峙手下的四個機動兵團分佈如下:邱清泉第二兵團駐河南商丘、孫元良第十六兵團駐河南鄭州、李彌第十三兵團駐徐東地區、黃百韜第七兵團則已經集結在新安鎮附近。黃兵團為何集結在這個並不很大的地方呢?就是為了堵截華野南下進攻兩淮的道路。

    眾所周知,淮海戰役的最初設想其實是“小淮海”,粟裕制定的作戰計劃要旨是:以蘇北兵團收復兩淮,並乘勝解放寶應、高郵等城市,而以華野主力置於宿遷至大運河車站的沿線兩岸,阻擊和尋殲可能來援之敵;完成兩淮作戰以後,戰役第二步即為攻佔海州、連雲港,使蘇北地區完全獲得解放。這一地區本無蔣軍主力,盤踞在海州的也只是李延年的第九綏靖區部隊,戰鬥力並不強。

    既然黃百韜兵團已經橫在了華野南下的路上,經過西柏坡和華野的反覆磋商,最終確定的“小淮海”戰役的三個階段目標是:第1,殲滅黃百韜兵團於新安鎮、運河一線。第2,殲滅兩淮、高郵地區之敵。第3,殲滅海州和連雲港地區之敵。西柏坡的電報原文是:“進行這三個作戰是一個大戰役,打得好,你們可以殲敵十幾個旅,可以打通山東與蘇北的聯絡,可以迫使敵人分散一部兵力去保衛長江”。

    確實,蘇北地區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不僅人口眾多商業發達,並且是與上海隔江相望,如果華東野戰軍完全收復蘇北地區,南京當局面臨的軍事壓力可想而知。因此為了控制隴海鐵路東段、掩護李延年綏區、防止華野全面收復蘇北,黃百韜兵團成為蔣軍部署在該地區唯一的野戰兵團(西邊有李彌兵團掩護其側翼),也成為了華野遂行“小淮海”戰役的攔路虎,這個精銳兵團的存在,對敵我雙方來說,都是一件大事。

    換句話說,不打掉黃百韜兵團全面越過隴海路,華野就不能收復兩淮,也無法前往攻擊海州和連雲港的李延年,所以該兵團成為粟裕的首殲目標。那麼對蔣軍來說,一旦黃百韜兵團覆滅,則兩淮和海州都將不保,解放軍可以全面解放蘇北,然後飲馬長江,並且對徐州也形成了三面包圍之勢(北、東、南),“徐州剿總”的整體態勢將非常不利,這豈是老蔣可以坐視的?

    那麼“小淮海”又如何演變為真正的“淮海戰役”呢?這源於南京當局戰略的改變,根據1948年10月蔣軍高階軍事會議的精神,“徐州剿總”所屬部隊應該放棄不必要的城市、全部集結于徐州周圍,以四個兵團蝟集在一起,準備與華野進行決戰。劉峙遂命令孫元良棄鄭州西移蒙城、邱清泉棄商丘西移碭山,同時命令位於新安鎮的黃百韜和位於曹八集、碾莊地區的李彌也向徐州收縮。

    這就麻煩了,如果蔣軍的戰略部署真的完成變更,敵人四個兵團40多萬人將全部聚集在徐州附近,對於兵力不過35萬人的華野來說,再想全部吃掉敵人就比較困難了。我軍的作戰原則是集中優勢兵力分別殲滅敵人,如果黃百韜、李彌順利逃到徐州,跟邱清泉、孫元良匯合在一起,則對我軍今後的作戰極為不利,所以,必須在黃百韜兵團完成西撤前,集中華野主力將其就地殲滅。

    黃百韜是有一定軍事眼光的,在11月4日劉峙召開的軍事會議上特別提出:“以徐州為中心,集結各兵團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備戰,各兵團互相銜接,放棄海州和連雲港,把李延年綏區和第44軍西調”,並且聲稱:“不是自己怕死,而是隻有這樣才能持久”。也就是說,黃百韜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部隊孤零零擺在隴海路東段,肯定會成為華野的首要打擊目標,必須全力西撤與其他幾個兵團聚攏在一起。

    劉峙也不完全是豬,他當場批准了這個提案,於是黃百韜次日就趕回新安鎮佈置第七兵團西撤,此時該兵團又臨時指揮了路過的第100軍(原李天霞整編第83師,原來是準備增援海州的),四個軍約10萬人馬亂哄哄收拾東西準備跑路。事實上,如果黃百韜能夠在11月5日不顧一切向西逃跑,華東野戰軍還真就未必有機會截住他,因為華野主力尚在北方的臺兒莊、賈汪一線,大軍南下是需要時間的(11月6日晚出動)。

    關鍵時刻出現了三點有利因素,其一是張克俠、何基灃率第三綏靖區主力部隊起義,門戶大開,華野得以兵不血刃迅速透過臺兒莊、賈汪地區南下,直插黃百韜退路上的關鍵點曹八集。其二是李彌兵團不願意等候黃百韜,第一時間放棄碾莊、曹八集等要點,先行縮回徐州,使敵人兩個兵團之間出現了巨大的縫隙,李彌也算為華野分割包圍黃百韜“立了一功”。

    其三就是劉峙的昏庸了,他在11月5日和6日連下兩道命令,將原來準備開往海州的第100軍和原駐海州的第44軍統歸第七兵團指揮,同時要求黃百韜必須等待第44軍以及李延年綏區司令部到達,才能一起西撤。黃百韜在新安鎮都快急瘋了,連電問詢李延年和第44軍何時能夠到達新安鎮,劉峙給不出來具體時間,於是第七兵團只能在新安鎮死等,也可以理解為“等死”。

    到1948年11月7日中午時分,華野第1、第4、第6、第8、第9等主力縱隊一路攻擊前進,已經接近新安鎮地區,此時黃百韜兵團主力剛剛離開兩個小時,於是華野各部奮力追擊和大膽穿插,把撤退中的黃兵團行軍序列攪了個稀巴爛。而透過臺兒莊南下的華野第7、第10、第11縱隊則直插曹八集一線,不僅趕跑了李彌的後衛部隊,也完全堵住了黃百韜西撤的道路。

    黃百韜兵團另外有個死穴,那就是五個軍10多萬人還要橫渡大運河,當時河面上只有一座鐵橋,當然不足以讓這麼多部隊迅速透過,於是亂糟糟擠成一團,嚴重遲滯第七兵團的逃跑速度(所以黃百韜臨死前有“三不解”)。在被華野追兵吃掉了一個軍又一個師之後,黃兵團主力好容易渡過運河,一個晴天霹靂傳來:曹八集已被華野攻佔,西撤的道路被封死,於是黃百韜只能鑽進李彌的原碾莊陣地“固守待援”了。

    黃百韜兵團五個軍被圍,南京和徐州當然大驚失色,杜聿明親自指揮邱清泉、李彌兵團東援實施解救,孫元良兵團也逃進了徐州擔任守備,蔣軍四個主力兵團至此全部到達徐州戰場。而原計劃攻克鄭州等城市牽制邱清泉、孫元良的我中原野戰軍,也不戰而取鄭州順利接近徐州戰場,於是我兩大野戰軍與徐州敵軍主力進行大決戰的態勢漸成。

    1948年11月16日,西柏坡電令成立淮海戰役總前委,以劉、陳、鄧、粟、譚為委員,以鄧為前委書記,標誌著淮海戰役已經從原來的“小淮海”演變成為“大淮海”的決戰,而形成這場大決戰的燃點中心,正是華野尋殲黃百韜的作戰行動。

    因此,我們也就應該知道,黃百韜兵團的存亡,對敵我雙方來說有多麼的重要!

  • 2 # 春曉146894370

    槍打露頭鳥,黃伯韜有幸成為華野的第一目標,是其所在的位置有關。不管國軍部隊在什麼地方,華野的目標是殲滅戰,黃伯韜只不過是適逢其會而已。不過,黃伯韜兵團戰鬥力不錯,給華野造成了很大的負擔,佔淮海戰役傷亡的近一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物價漲,私企老闆反倒降工資。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