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本兵書奇襲象棋

    圍棋高手都很年輕,而中國象棋高手則不是,這個現實確實存在。

    圍棋高手有一個不成文的鐵律,就是二十歲之前不成名,拿不到大賽冠軍,可能這一生也就到此為止了。我們看到中日韓的圍棋高手都是二十歲左右即可到達巔峰。

    象棋高手相對圍棋“運動年齡”更長些,胡榮華大師十五歲開始第一次奪得全國冠軍,到六十歲仍然還能同樣奪冠。柳大華大師如今已經年過古稀仍然活躍在象棋賽場。

    兩種棋都屬於“完全資訊博弈”,屬於同一種性質,那麼為什麼在棋手的年齡上會有這樣奇怪的差異呢?

    首先還是棋的變化複雜強度問題。圍棋棋盤幅員遼闊,棋子數量多,變化明顯多於象棋,這是事實不必多言。變化複雜則要求棋手的腦力更強,而二十歲左右這種能力無疑是巔峰狀態。頂級圍棋人工智慧開發晚象棋二十年也說明了圍棋的變化複雜性。所以棋手年輕更有作為。

    其次,圍棋最近這幾十年發展遠超過象棋,尤其是中日韓三國鼎力,經濟發展的助力,圍棋大賽頻頻,獎金豐厚,棋手有很好的收入。這方面比象棋高出不是一點半點。圍棋手良好的生活基礎年輕時基本可以打牢,因此年齡一大就不必在奔波於賽場,過悠閒生活就可以了。然而,象棋手在這方面相當差距。

    還有圍棋、象棋這樣的完全資訊博弈,棋手下棋與人生的歷練幾乎沒有關係,一切的棋力都在棋盤之內。圍棋手越是接近“石佛”狀態越是難以超越,下棋並不需要人在生活中的智慧積累,也就是說年齡的增長並不能提高棋手下棋的智慧。如今,阿爾法系列棋類程式遠遠超過人類棋卻幾乎沒有智商,就是這個原因。

    圍棋比象棋更需要計算能力,經驗助力作用比象棋也要弱些,所以巔峰棋手的年齡圍棋要年輕些。

  • 2 # 春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不知所云,象棋高手年輕的也非常多。而且象棋沒有圍棋段位限制,孟凡睿十幾歲就殺敗王天一,主要是王天一惜才。這些冠軍都是少年成名,女子選手那就更年輕了。根本就不存在象棋高手歲數大,這個根本就不是事實。圍棋太小眾,胡榮華趙國榮李來群這些人對上聶衛平也是有很大威脅。很多象棋高手轉戰圍棋都取得好成績,因為象棋競爭遠遠超過圍棋。就沒有什麼圍棋高手轉戰象棋還能成績好的。如果圍棋像人們說的更困難就不會有董文淵和前面所提的這些人。

  • 3 # 天天好心情911

    現在的圍棋拼計算,而計算是極其耗費體力的,跟二三十年前的圍棋不太一樣了。年輕人精力旺盛體力強,故而容易出成績。象棋講經驗多些,所謂薑是老的辣…

  • 4 # 老蒲說體育

    從目前的事實資料上來看,這是一個偽命題。

    圍棋和象棋都是起源於中國的、擁有非常古老歷史的棋類遊戲,它們既存在一些共同點,也存在明顯不同的地方。

    首先從共性上說,它們都具有變幻莫測的特點,整體資訊量都異常龐大,單憑人腦根本無法窮盡其變化,所以圍棋和象棋對棋手計算能力的要求都非常高。

    我們也可以簡單粗暴地認為,在正常的圍棋或象棋的對弈中,精於計算的棋手是佔有絕對優勢的——即使是象棋的快棋賽,計算能力也比反應能力更重要一些。

    而談到計算能力,大機率上,年輕一點的人比年老一點的人要佔優勢。所以,不管是在圍棋領域還是在象棋領域,年輕人比老年人的表現都要好一些——當然,這裡說的是頂尖之流,而不是街頭或者公園。

    所以,年輕人更優秀,才是圍棋和象棋共同存在的事實。事實上並不存在“圍棋高手都很年輕,而中國象棋則不是”的問題。

    題主之所以提出這麼一個問題,大概是把個例當成普遍規律了。因為我們知道,在圍棋領域鮮有老年高手,但在象棋領域卻有不少老而彌堅的存在。

    像如棋壇總司令胡榮華,已經年近古稀了還能參賽並奪冠,而同樣差不多年齡的東方電腦柳大華也依然馳騁在賽場上,而且在和年輕選手對弈的時候也不是很落下風——但是在圍棋領域卻很少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不能否認胡榮華等現象確實存在,但是從大資料上來看,我們很容易確定:像如胡榮華等這種存在只能算是比較少見的個例——如果尊重資料尊重事實,這個結論是無從辯駁的。

    但是話說回來,即使只是個例,但在象棋領域能夠存在,而圍棋領域卻幾乎不存在,這又怎麼說呢?

    其實剛開始我們就說了,圍棋和象棋既有共性也有差異的。共性決定了他們的普遍存在,而差異性則決定了個例存在的機率。

    相比之下,圍棋更側重於深度的計算和對大局的掌控。毫無疑問,腦力是第一要素,所以年輕人佔優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象棋,大家都知道是存在很多定式和比較固定的棋譜的,這就使得經驗主義在象棋中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經驗來自於哪裡?積累。

    積累需要什麼?時間。

    所以一名年齡比較大的職業棋手,如果還沒有老糊塗或者還沒有出現腦力明顯退化現象的話,在對弈中其實是有一定優勢的。這是個例出現的主要原因之一。

    只是可惜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腦力出現下降,戰術變得保守,是大多數人的共性,所以像胡榮華這樣的個例雖然存在,但也只能是少數。這是個例只能是個例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職業棋手每天都要經過大量的實戰對弈來訓練,這會使得這種經驗主義的作用被削弱,所以職業棋手更主要的還是拼腦力和體力——沒錯,象棋或者圍棋實際上對體力的要求也是很高的。這是個例只能是個例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不管是圍棋還是象棋,在職業棋手中,頂尖高手都是年輕人佔大頭的,題主提出的這個現象更多的是存在於日常業餘愛好者中。

    就說象棋吧,老頭子整天沒事不是曬太陽就是下棋,年輕人一年下棋的數量可能連老頭子一個月下棋的數量都不如,這種海量的實戰經驗差異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腦力的差距的。所以很多老頭子下棋看起來比年輕人更生猛,這其實是件很正常的事情。

    圍棋就不用多說了,就說,日常生活中的老頭子有幾個會下的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在一線城市拿6、7K的工資過得沒有在四、五線拿2、3K工資的瀟灑,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