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了瞭望

    在亂世,一個人能否奪取天下。一看自己,二看對手,三看運氣。

    劉備和劉邦身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兩人都有識人之明,都有別樣的人格魅力,都有一群對他們忠心耿耿且有能力的謀臣和部下,都屢戰屢敗,百折不撓。

    從某種意義上,兩人都有統一天下的資本。

    但為何最後劉邦統一天下,而劉備只能偏安一隅?

    很大原因是對手不同。

    劉邦的主要對手是項羽,是百戰百勝的霸王。

    但這個百戰百勝的霸王卻智商欠費,政治才能極其低略。他沒有穩定的根基,他封的王最後跳出來反叛他。

    大部分時候,他所面臨的敵人不是劉邦,而是他分封的那些諸侯王。最後與其說是被劉邦擊敗,還不如說是他被自己活活累死了。

    而且劉邦身旁有蕭何,張良,韓信三個頂級大才。項羽身旁就一個范增,還不能好好用。

    而看看劉備的對手,曹操,孫權。能力絲毫不遜於劉備,甚至在某些地方還強於劉備。

    如果說劉邦的對手是困難級的,那劉備的對手就是地獄級的。

    再看看運氣。

    兩人都不錯,但顯然劉邦的運氣更好。這個好在於劉邦更早的遇到了蕭何,張良,還有懷才不遇的韓信。

    劉備雖然也不錯,有關羽,張飛兩個絕世猛將,還有孫乾,簡雍等文臣。但他身邊缺乏能謀全域性的人。

    他遇到諸葛亮,法正等人太晚了,那時他他對手曹操已經全神裝了。

    怎麼打都不好打。

    讓一個能力和劉備差不多的劉邦到三國去,或許能改變一些東西。但說到統一天下,困難也是頂天的。

  • 2 # 松青說歷史

    如果三國時期是開國皇帝劉邦的話,那麼歷史有可能改寫,統一天下是絕對的,因為有三大開國功臣在身邊輔佐,就是聞名天下的“漢之三傑”: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的張良;攻必克,戰必取的兵仙韓信;籌備糧草,完備後勤的蕭何。

    劉邦這一“王炸”的創業組合,在風起雲湧的三國時期,絕對是掌控全域性主動權的王者。莫說區區一個荊州,還是向東吳暫借用以棲身之地的,到最後關羽都沒有守住,放眼劉備的蜀漢,到後來劉備去世,其疆域也沒有擴大,由於關羽大意失荊州,使蜀漢之地日漸縮減,雖征討東吳和曹魏,但收效甚微,沒有什麼戰果,反而損兵拆將,勞民傷財,使蜀漢國力日衰,證明劉備及其繼任者皆是平庸保守之輩,非開疆拓土,一統天下之王者。

    在三國的三位梟雄中,無論劉備、曹操還是孫權,手下都是猛將無數,三國之間征戰無數,基本處於誰也消滅不了對方的局面,原因是三國中能打區域性戰爭的將軍有,但真正缺乏一位像韓信這樣能打大規模殲滅戰、能夠率兵御將攻打一個國家並能成功消滅敵國能力的軍事家,有戰爭全域性觀,能時時掌握並製造戰爭主動權,能積極有效地大量殺傷、消耗對方的有生力量,而已方的力量越打越發展壯大,最後全殲敵人。莫說一個東吳、曹魏,就是再多幾個,韓信也啃得下,消滅的了。能成功的統帥幾十萬、百萬之兵,並排程有方,指揮靈活的攻打、團滅各諸候國,短短几年,助漢高祖劉邦一統天下的韓信,試問三國之中真的還找不出這樣的人來。

    在劉邦的超強天團組合精心配合下,其根據地只會越打越大,隊伍越打越多,疆域人口會不斷增加,莫說一個荊州,十個一百個荊州早就打下了,在以劉邦為首在張良、蕭何、陳平的輔助治理下,以軍事天才帶兵多多益善的韓信統帥征伐下,以大兵團作戰進行大規模聚殲東吳、曹魏軍隊,如秋風掃落葉,風捲殘雲,不在話下,不用幾年工夫,可統一天下,結束三國割據政權的鼎立局面。

  • 3 # 大白白野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歷史畢竟就是歷史。

    如果非要回答,假如三國時期是劉邦,也不一定能統一天下。

    關健是當時統一條件不具備,各方勢力幾乎勢勻力敵。

    各方不具備政治、經濟、軍事、人才等方面絕對優勢,很難打破當時的平衡關係。

    劉邦的智慧不比曹操、孫權、劉備、諸葛亮、周瑜、賈詡等人強多少。

    廣大人民群眾是創造了歷史發展的主流,起決定作用;英雄傑出人物起促進作用。人心向背,得人心者得天下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替別人搭的禮金你會主動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