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蜀中全哥

    長平之戰對趙來說是戰略重大失誤,上黨接收兩年沒有戰爭部署,所以秦進攻對趙來說是突然,趙國準備不足。中期廉頗沒守住空倉嶺,將兵力集中於丹水東岸的盆地。趙國優勢的騎兵在長平的山嶺、河谷、關隘中以短敵長。戰爭長達三年,趙已無糧,換誰都會在餓死前拼最後一次。

    所以趙戰敗是肯定,但若是廉頗打最後一仗,也就是敗局之輕重而已。

  • 2 # 春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這個好比日本和美國,第一個回合互有勝負,還可能日本勝利的更多。但是不能消耗,日本飛行員就是精英而美國就是一般人員,這樣雙方一旦僵持消化就是國力對決。國力較量之下就會一邊倒,日本之所以變態就是走投無路了。同樣趙國消耗的也走投無路了,下一次邯鄲保衛戰秦國損失慘重,但是根本就沒有傷筋動骨,轉手又可以滅掉韓魏。所以大國之間的較量計策和策略不是關鍵問題,國力或者解決當前問題的能力才是王道。如果中國和印度打起來,我們可以策略性的失敗這樣讓印度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單獨面對中國,到那個時候也就是印度的亡國之日。有了外援越南可以抗衡美國,如果齊國給了趙國糧食那麼非常可怕中國的統一可能遙遙無期了。還好還好,多虧齊國昏庸不然歷史真的要改寫了。

  • 3 # 車遲鬥法副本

    從戰略講,趙國必須輸,然後再合縱攻秦,所以廉頗防守才是對的!

    就算趙括打贏了,迎接他的就是五國伐趙

  • 4 # 方合圓智慧裝修阿炳

    趙國最大的失誤在於:沒有把長平之戰提高到國家決戰的高度!進而沒有激發全國的力量決一死戰!後來蔣某人搞得徐蚌會戰,也是如此。

    如果趙國一開始就提升到國家決戰層面,就應該全國總動員。一,用廉頗率領步軍于山川河谷之中,防守長平是沒問題的。二,李牧、趙括率領騎兵從陝北迂迴至關中地區,攻擊秦國腹地(勿噴,這是趙武靈王研究出來的進攻路線)。此時,秦軍主力在長平,無暇西撤。三,聯合魏國,楚國,齊國,燕國合縱伐秦,迂迴至長平與秦國之間。四,待到李牧騎兵殺入關中,前線秦軍缺糧無援,六國聯軍,全面出擊,六十萬秦軍當灰飛煙滅。五,滅秦!

  • 5 # 布氣333

    趙國缺少統一天下的野心,缺少統一天下的雄心,所以就沒有統一天下的氣勢,沒有統一天下的戰略,缺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缺少國家興亡,人人有責的擔當。趙國沒有亮劍,沒有主動,沒有積極,,,,即是廉頗,也只是鎮守邊疆,只求一隅平安。廉頗老了,但沒培養年輕將領做接班人,,,秦國先滅其他五國的時候,趙國在一邊袖手旁觀,不懂唇寒齒亡之理,不搞反秦聯盟,,,等秦國先滅其他五國之後,趙國再想自保一隅平安就晚矣。秦國統一了其他五國之後,領土大增,人口大增,軍隊大增,進攻趙國,不再是以前的小打小鬧的小規模的小戰爭了,一打就是大規模的大戰爭了,長平之戰,趙恬以弱驅強,以少抗多,根本沒有打贏的道理。

  • 6 # 穩如磐石777

    兵法雲: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再有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你根本就看不到勝利的機會,你打個屁呀?

    所謂的“兩軍相遇勇者勝”僅僅適合狹路相逢,絕對不適合其他任何地方。

  • 7 # 無心報國

    長平之戰的起因是南韓在秦的猛烈攻勢下守不住重鎮野王城,被秦國攔腰打成兩段,上黨與國都分離成為飛地,必然要丟。這時韓王用了一個陽謀,用上黨割讓給秦換停戰,然後密令上黨太守獻地予趙,拉趙國下水與秦作戰,趙國為了到嘴的肥肉果然和秦開戰了。

    所以說,從一開始,趙國就沒有充足的準備,是被臨時拉下水的。話說回來,當時趙有與秦國對攻的資本嗎,沒有,更何況沒有準備。所以按趙括說的主動進攻,運氣好也許初期能取得戰術上的區域性勝利,但即便勝也是珍珠港式的勝利,傷不到秦國的根本,後面就等死吧。

    從戰略上來說,正確的方式確實是採取守勢。但有一點很難辦,趙國獨自吞了上黨這麼大一塊肉,再想靠空口白話讓其它國家聯合抗秦就很困難,外交上必然處於劣勢,而趙國獨自和秦單挑結果大家都看到了,國力有差距,打了近三年白起沒出手趙都頂不住。從這一點上來說在守不住的情況下主動進攻求一線生機,看似找死的行為卻也是無奈之舉 ,責任趙括只能背一半,另一半還是怪貪心的趙王。

    趙王當時正確的做法是,把上黨分三份,一份給燕國,一份給魏國,拉上三國結盟,同時承諾給南韓保護,結成四國反秦同盟,趙國當盟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阿里巴巴與蘇寧是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