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jxwind

    從多方面考慮,對電動汽車來說,加塊電池意味著充電時間變長,汽車成本增加,汽車價格上去了,汽車重力分佈發生變化,需要重新設計,同時佔用汽車空間,可用空間包括座位、後備箱都變小等等很多問題。

  • 2 # 小張愛轉悠

    不是加不加電池的問題,是增加充電網點的問題。燃油車難道就沒有因為續航問題痛過嗎?北京城是中國的首都夠大吧,以北京為例,半徑20公里,一輛電動汽車怎麼著也得跑200公里吧,難道跑不下個北京城嗎?只要能充上電,哪還有什麼痛點。這就把問題圍堵回來,使用消耗能量的裝置,不是裝置本身是痛點,關鍵在於裝置內的能量多少。有認同觀點的朋友可以加我探討,不認同的咱們也來辯一辯。

  • 3 # 三馬縱橫車伕

    汽油的能量密度是12222Wh/kg,車用鋰電池包的能量密度在150-195Wh/kg之間(兩三年前的資料為130-160Wh/kg)。

    在能量密度比較低的時候,透過增加電池來提高續航,就會顯得越來越“不堪重負”。下面是我做的一個模擬,採取的能量密度資料大概是130Wh/kg,計算結果可能有點問題,但曲線的大體形狀是正確的:

    裝150kWh電池只能跑不到700km,與900km相差不少。

    裝225kWh電池只能跑不到800km,與1350km相差甚遠。

    無論裝多少電池,續航里程都突破不了1250km!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在於,當電池容量很大的時候,所增加電池容量大部分都用來運輸電池本身了!如果不太容易理解,我們可以打一個比方:一個人徒步遠行,路上沒有補給,帶1斤的乾糧可以走20公里,帶2斤乾糧可以走40公里,但是帶100斤的乾糧就可以走2000公里嗎?肯定是不能的,因為乾糧本身的重量就把遠行者給壓垮了。

    那麼汽油車為啥沒這個問題呢?原因很簡單,汽油的能量密度太高了,增大油箱變得不划算的“臨界續航里程”還沒達到呢! 航空飛機和戰鬥機其實就有一點這個問題,但並不嚴重:滿油和空油兩種狀態下的油耗差異就非常大。也就是說,能量密度決定了堆電池數量的難度! 在能量密度受限的情況下,電池數量堆到一定程度,就會變得相當不經濟了。

    電車電池佈局

    那破解之道是什麼?有三條路:

    一、 提高充電便利性

    如果充電很便利,那續航短點也好接受是吧?如今,特斯拉、蔚來、小鵬都在大力建設自己的專屬充電樁或換電站。

    二、 隨用隨換or電池充電寶

    消費者對續航里程的追求,是分場景的。平時城市交通,續航可以短一點,用小電池;長途的話,臨時換大電池。當然,目前只有支援換電的蔚來品牌能做到這一點。愛馳汽車設計了一個“備用電池包”,在遠行前可以到4s店加上,臨時增加了續航。可惜的是,愛馳汽車的聲量越來越小了。除了上面的外接充電寶,還有一種內建的,也就是傳說中的“增程式電動汽車”。理想ONE就是這樣一種車,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稱之為“沒有里程焦慮的電動汽車”。

    三、 硬核之路:提高電池能量密度

    硬碰硬的方案,那就是提高電池能量密度了。當然,這是很難的一條路,隨著越來越接近鋰電池的物理化學極限,還會變得越來越難。幾年前電池包能量密度大概在130-160Wh/kg之間,2021年的主流電動汽車第一梯隊也才到了170-185Wh/kg。有沒有做得更好的呢? 那就需要提到一位容易被人忽視的尖子生了: 那就是極狐阿爾法S,電池包能量密度高達194Wh/kg!在高能量密度電池包的支援下,阿爾法S兩驅版車型的續航也達到了量產車型最高,達708公里!

    電池

    正是對高能量密度特別有興趣,前一段我參與了知乎汽車拆車試驗車的活動,拆解了極狐阿爾法S這款車。拆車過程中瞭解到,極狐阿爾法S電池包能達到這麼高的能量密度,與它的自研深度有關。一方面,它與供應商合作投資建設電芯廠,深入到製造與質量控制的第一線;另一方面,電芯組成電池包這一環節全部自研,沒有外包給供應商。

    在拆車之後,我的總體感覺是:這款車在產品拆解之後,看起來各方面的確很不錯,甚至可以說它最強的地方,就在於不怕拆,這也是為什麼我很有興趣來拆它的原因!

    電池

    它的問題在於拆解之前,作為一個產品整體,沒有贏得消費者去了解它的興趣,這也是它接下來需要痛下功夫的地方,也是決定它生死存亡的關鍵。

  • 4 # 石家莊萬通汽車學校

    因為蓄電池技術沒有重大突破,限制了電動汽車的應用。現有蓄電池充電時間長,壽命短,質量重,體積大,低溫容量大幅下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米手機真有網上說的那麼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