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在下千城

    藝術是否有高低之分,其實就相當於藝術是否有價值,因為有了價值就能度量出是高價值還是低價值,自然也就有了高低之分。但目前世界範圍內達成共識的觀點是:藝術是無價的,所以從這個基本點倒推可知,藝術應該是沒有高低之分的。個人認為原因有二:

    第一,每個人眼中的藝術是不一樣的

    自古有一句話叫做文人相輕,就是兩個文人相互看不上對方寫的文章,都認為還是自己的文章更好。同樣,藝術家也類似,兩個畫家同時就一個主題作畫,相互也會看不上對方的作品,可能A畫家對自己的作品很滿意,但B畫家看不懂,反之亦然。

    同樣,兩個音樂家,A音樂家創作的音樂可能在B音樂家聽起來就是一團噪音,所以才有很多音樂家,如巴赫,在活著的時候,他的音樂不被認可,一生過的很窮苦。但死後100年,他的音樂卻被奉為是經典,廣為傳頌。

    所以,不同人眼中的藝術不一樣,每個人的評判標準不一樣,藝術的價值也無法很衡量,也就沒有高低之分。

    第二,仍然可以追求更“高階”的藝術

    但因為沒有高低之分,難道就無法追求更高階的藝術了嗎?我認為並不是,從不同人看來,藝術是無法衡量的,但有一種情況例外,就是由同一人去評判,也即設定一套評判準則用來評判所有人。

    通俗講就是找一個第三方做裁判,讓A藝術家與B藝術家連續比賽兩次以上,然後用第二次的情況與第一次的結果做對比,就能發現誰創作的更好,如果某個藝術家每次創作都能比上次要好一點點,那這個藝術家就是在他自己的領域裡追求更高層次的藝術。

    再比如現在有很多藝術類的考級,鋼琴八級等,其實每次考級都是在鋼琴這個小領域裡追求更高階的藝術,而這個“高階”的評判標準是已經設定好的、大家公認的準則。但如果拿這套準則去評判小提琴,那肯定是不行的,二者等領域完全不一樣。

    所以,藝術沒有高低之分,但可以在同一個領域裡追求更高階的藝術,獲得更大的藝術成就。

  • 2 # 奧國那些事兒

    沒有絕對的高低之分。自身什麼檔次就會幹什麼樣的事兒,盲目地追求更高階,自身不見得消化得了,且可能有害無益。到了一定水平的人才會明白更高的檔次是什麼,即便他知道了告訴你,你也理解不了,維度不一樣。

    其他的我不懂,單純從音樂方面來說,大家都習慣性把古典音樂當成高雅音樂,也就是有檔次。西方音樂也是從公元前幾千年一步步發展來的,古典音樂高雅,那古典音樂之前的都是垃圾?歐洲中世紀音樂主要以宗教音樂為主,而且大部分都是聲樂作品,並非器樂。沒有這些宗教作品的奠基,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古典音樂。那個時候音樂主要用於歌頌上帝,不是為了失戀有歌聽,或者跳廣場舞要個伴奏。

    音樂包含了很多時期,沒有人敢保證所有時期的作品都精通,也不需要所有作曲家的作品都聽都會彈,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演奏這些作品的音樂家也不是十項全能,沒有哪個音樂家可以演奏好所有作曲家的作品,有些人擅長莫扎特,有些人擅長拉赫瑪尼諾夫,一輩子就算只彈好一個作曲家的風格也很不容易了,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把音和節奏彈對根本就不是挑戰,最最基本的東西罷了。為什麼很多人說作曲家感性,寫得曲子讓人聽哭了,那是因為你進入到了音樂,聽懂了,理解了。還有一些曲子第一次聽不好聽,也理解不了,但是越聽越有味道。理解不了的時候怎麼彈,味道都不對。自身的段數不一樣,理解程度也不同。

    如剛才所說,盲目地追求更高階藝術,只會讓自己更混亂,況且“更高階”的定義對每個人都不一樣。藝術也是一點一點積累的,沒有人一夜之間就突然開竅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是劉邦,會怎麼對待那些開國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