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書一法一工具
-
2 # 千守學生雲電話
各種原因都有吧,有的父母覺得孩子小,就應該陪著。有的父母覺得孩子不自律,要看著。有的是學校老師的要求。總得來說,中國的父母都覺得孩子看著,放心一點。
-
3 # 金陵餘力
就我瞭解的現實教育狀態來看,陪讀有三種心理狀態:
第一,孩子做事情慢,拖拉嚴重,家長不得不監督著。這就像監獄長一樣,孩子的一舉一動都需要符合家長的心理需求。
第二,陪讀是一種驕傲的資本,當然其中夾雜著愛的表達。陪讀意味著家長要放棄一些自我,把時間和精力留給孩子。這個時候家長各個方面都會圍繞著孩子轉。
第三,陪讀是一種趨勢,尤其是城鎮化後,家裡有了幾個錢之後,家長都希望兒女比自己更好,獲得更好的成績,上更好的學校。
-
4 # 林夕君王
我的孩子今年讀6年級,我陪孩子讀書經歷了3個階段。
1——2年級:培養對“學習”的認知我閨女剛從幼兒園升小學,有點不適應老師的上課節奏,尤其是對怎樣聽課這件事一知半解。我和她爸一直是放養孩子,覺得學習這件事她慢慢就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後來班主任打電話來,說孩子在課堂上坐不住,延續了很多在幼兒園上課的習慣,讓家長配合,糾正一下。
說實話,一個班裡的學生不少,完全靠老師是不可能的,這件事大部分還要靠家長。我跟他爸商量了一下,暫時先不管她作業上是否會出現錯誤,我們先教會她“學習”這個概念。我倆都上班,就約定誰有空誰陪孩子,週一到週五從不缺席。先解決孩子坐不住這個事兒,她寫作業的時候,我們也在一邊看書或處理工作,目的是斬斷她“爸爸媽媽是陪我玩”這個想法。一開始精力只能集中5、6分鐘,“媽媽我要喝水”、“媽媽我要玩一會兒”。於是我們就給她定規矩,並延遲滿足,2個月左右可以撐到半小時。之後就改變了方法,讓她當老師,我和她爸做學生,讓她給我們佈置作業啊、給我們上課啊,總之想方設法堅持一節課的時間。
一學期後,她已經可以坐住了。我和她爸就跟她召開家庭會議,特意表揚了她,告訴她其實是可以做到的,爸爸媽媽很佩服她,覺得她是一個小大人了,以後也會是一個好學生。
二年級左右(記不清了,時間太久了),我和他爸開始關注她在學習上出現的錯誤,並開始觀察她的學習習慣。我閨女在學習上丟三落四、粗心大意,寫字倒插筆、少一橫多一撇,經常發生。我跟她爸就開始幫她糾正這個問題,先讓她檢查一遍,再給我們檢查。她哪知道什麼是“檢查”啊,寫完往旁邊一放,我們問“可以了嗎”,她就呲溜呲溜看一眼,直接給我們。檢查出來錯誤之後,讓她和書上對,果然出錯了,我倆就趁機給她灌輸“檢查作業”的習慣,自我檢查也是學習的一部分。
3——4年級:培養獨立學習的習慣升入三年級,我和她爸就跟她談,爸爸媽媽可能不會每天都陪著你學習,你得獨立完成作業,除非是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才可以問爸媽。
1、2年級的時候,她仗著大人在她身邊,在學習上一遇到困難就問我們,不獨立。3年級,我跟她爸,只是和她坐在一個書房,並不看著她寫作業了。一開始她東張西望、心不在焉,有些失落。幸虧我倆比較“狠心”,沒慣著她,過了四五天她就習慣了。
第一次檢查作業,錯誤百出,我和她爸還覺得我們這一步做錯了。仔細一看作業,都是一些基礎性的東西,應該是她心理上不適應,就和她談,沒有吼她,像朋友一樣和她談,我說“閨女這麼多錯誤不是你風格呀”,她爸接上,“就是,比你媽還笨”......你一言我一語,她開始意識到學習就是她自己的事兒。作業重做一遍,只有一個錯誤,我又給她講題。
4年級的時候基本不用操心她學習的問題,我跟她爸都加班,她跟奶奶在家,也能自己學習了。
5——6年級:體會學習的樂趣這是小學高年級的階段,認知和以前比,成長了不少,同時課業開始增加了難度。基本上我們在書房各忙各的,等雙方都忙完,我會和她交流一下各自學習、工作上的事兒。或者約定同看一本書、同看一檔少兒欄目,交流一下看法。
-
5 # 諾一69558083
我覺得家長跟孩子應該共同進步,畢竟孩子的心理我們無法融入,只有共同成長了,才能讓孩子和家長心與心的距離更近!
-
6 # 心之光工作室
孩子是未來,是希望,是生命的延續。
陪孩子讀書,其實是生硬地把自己和孩子綁在了一起。區別是以前考不好對不起孩子自己,現在考不好對不起父母。
顯然後者的壓力更大,從小就體驗不能做自己,失敗就內疚的感覺。這樣的孩子一次小小的失敗足以摧毀艱難建立的自信心。
-
7 # 魏選坤
一、安全心理。國家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而獨苗不容有任何閃失。一旦孩子脫離了父母的視野,那是一件極不安全的事情,愁生病,愁學習成績、愁意外傷害。可以說,只生一胎的計劃生育政策,把父母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一孩身上,如果有任何閃失,他們都承受不起失獨的痛苦,所以與其說中國家長陪著孩子讀書,儼然成為一道風景線,還不如說是中國家長出於孩子安全考慮的無奈之舉。
二、嬌慣心理。孩子只要學習成績好,就什麼不用做,家長做牛做馬都高興。我有一個同事的小孩讀到北大研究生畢業,母親一直陪讀,導致孩子連衣服都不會洗,後來孩子找工作都發生了困難。這種典型的高分低能現象就是父母過分嬌慣孩子帶來的後遺症。
三、學而優則仕心理。陪讀家長一個很重要的職責就是把孩子的學習成績搞好,那可是關係到幾代人榮耀的大事。因此,孩子不能玩遊戲,有時極端到不能與外面所有人接觸,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而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長不監督能行嗎?所以,中國家長陪讀就成為了一種必然,一種習慣。
回覆列表
我覺得陪著孩子讀書更多的是監督孩子讀書,其實沒必要,你可以拿起書去做個孩子看的同時自己也在進步,同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