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舌尖上的飯鍋

    人口老齡化程序在逐步加速,農業生產者也已經打了新舊更替的階段。農業生產從業者據不完全統計,年齡在平均在50歲-60歲之間,由於受教育程度不同,導致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偏弱,資訊接受和傳播能力也較為弱勢。而農村30歲以下年輕人基本上都不想在過這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都遠走他鄉選擇到城裡打工以尋求更好的發展。那麼,我們所謂的新農人,也就是農民的後代,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捨棄家裡的土地?

    1、不賺錢

    最根本原因是不賺錢。我們來算一筆賬,就拿承包水稻田來說,以小畝(667)來計算:中稻算你畝產一千斤。按現在價格大概1300元左右。承包費500。耕田120。種子肥料大概100插秧費用大概130。農藥加工錢大概100收割大概100其他開支50元左右。還有些開支也許我沒想起。如果種的好的話你一畝田可以掙100元左右。還不如去打工,毫無利潤。

    由此資料分析可以看出,農民種植的利潤能夠保證日常費用都是奢望。吉林省澤田農業大力倡導農民以土地入股形式加入合作社,第一可以享受職工待遇獲得工資,第二可以享受五險一金的福利待遇。第三可以享受年終的分紅利潤。澤田農業董事長田志剛先生心繫農民,透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形式,使農產品變成全國暢銷商品,這一過程消除了農民與市場的資訊化不對稱,加速了農產品的增值和變現。

    2、耕種土地數量有限

    農村耕地面積有限,由於上一代人的過多,農村40-50歲農戶基本都是兄弟姐妹眾多,所分配的土地量少,據公主嶺市農村土地分配資料顯示:全是農業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為3.23畝。那麼以全家三口人為例:全家土地還不到一公頃。也就是說他們的土地種植年利潤最大可以達到兩萬元左右,那麼伴隨著物價的上漲,以豬肉接近30元的價位,我估計農村沒有幾家可以吃上香噴噴的豬肉燉粉條了。再加上衣食住行的更方面費用,總結:倒不如出去城裡搬磚。

    3、嚮往大城市

    資訊化時代使得年輕人越來越嚮往大城市的燈紅酒綠、紙醉金迷!新一代的年輕人對於城市生活總是有夢想的:再也不用穿破舊的衣服;不要在去田地裡汗如雨下的沐浴Sunny;再也不要走那條“出了水就是泥”的“水泥路”;再也不用看那幾間破舊的瓦房;再也不會滿院的雞鴨鵝狗屎踩的滿腳都是;再也不想吃大蔥蘸大醬;再也不會因為半個月沒洗澡而被朋友嫌棄……所以年輕人不想在農村發展,導致大量的農民的孩子湧入城裡。

    4、沒面子

    年輕人愛面子,甚至把面子看的比生命都重要,農民世社會的底層職業,沒有體面的辦公室,也沒有像樣的工作服,給不了他們想要的思想訴求。錦衣玉食離農民太過於遙遠,同學聚會、朋友聚會都會讓他們看到親朋和好友的城市化蛻變,年輕的女孩也不喜歡土裡土氣的鄉下小子。好多家長為了孩子能找個物件,也不得已不把家裡的“生荒子”打發到城裡,“不找到物件別回來”!

    5、農業知識缺乏

    部分留在農村的孩子,他們從小便耳濡目染父母的農業生產過程,等他們長大了,也在一直延續著父母親教授過的農業作業方式,讀書少、缺少農業知識是他們的職業致命傷!網際網路+農業把他們搞得大腦空白,甚至一片茫然,他們所認識的網際網路僅僅侷限於:淘寶、微信、QQ等。殊不知這些才僅僅是九牛一毛,現代化的農業運用5G技術、網際網路、物聯網、AI智慧領域才是未來農業的發展趨勢

    農業耕種技術以經不再是放上種子,施肥,等待老天下雨這個麼簡單,就拿近幾年來說,從2017年開始這幾年都有春旱的特徵體現,聰明人在種地時便做好了滴灌的準備,二貨們卻還在等待著春雨的到來,結果種子下地一個月沒才下雨,滴灌的玉米已經半尺高,二貨們的玉米地卻依然是黑黝黝不見一片綠。

    農業知識的缺乏導致了“蒜你狠”“姜你軍”“豬稱王”等等諸多不該發生的慘痛教訓,農業資訊化工程的重要性是農業生產的前提,掌握資訊科技才能夠避重就輕,合理規劃農業種植專案,保證農產品利潤

    農村孩子在觀念上就已經從小被父母灌輸了:要好好學習,將來可不要再做農民的理念,他們長大了也正是在這樣做,遠走他鄉天南海北的漂起來了!據資料顯示每年進城的農民工達到1.2億,這一資料還不包含透過上學途徑在城裡就業的孩子們大概有3000-5000萬,加在一起就是1.5-2億,而且這個數字還在呈現逐年遞增狀態,那麼中國7.4億的農民每年增加1000萬人新農民,流失掉的卻將近2億,且以後的農業人由於獨生子女的問題也在逐年遞減。也有專家預測在未來的2050年中國將陷入有地無人耕狀態,你認為會出現這種情況嗎?

  • 2 # 民農歌者

    應邀回答問題:上一代人由於文化水平低,只能從事較低階的普通的勞動。那就是初始的農耕,靠地養人。

    由於時代進步,人們的文化素質也不斷提高了,後代人有了文化走向了城市裡。不能回家去種地,因為引靠種那點地改變不了貧窮落後的局面。華人幾千年間由粗力勞動者轉化為半機械化過程遲續了幾代人。還是那點土地世世代代傳承精耕細作,也只能是解決溫飽問題而已。年輕人走出去去創造更多價值,也是未來中國實情。大批有文化的人走向城市裡,解決了農村裡人多地少,與農民爭地的局面。

    華人的農業,要走西方人的集體農莊,最佳化產能,當好供應城市場上所需為主要發展方向。

    有人說減少城市人與農村人的差距,現時難以平衡。因為工人發工資,退休了有錢。而農民當年老時沒有生活保障,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但是還是沒能解決老有所養之難題。農民等待中,能動不閒工。天那還是那麼藍,農民再期盼!

  • 3 # 留守淼媽的鄉村生活

    我認為主要的原因是種地真的賺不到錢,都無法解決一個家庭的必要開支。

    隔年10月份播種,到6月份收割,整整8個月。990-696=294元人民幣。這個294元還包含這8個月的人工費。萬一再來點自然災害,那就是人工也要倒貼。

    所以我們農村人寧願外出打工,也不願種地。

    我們出去打工,把地轉租給人家栽樹或搞大棚蔬菜,現在租金能有1000元人民幣每畝每年,我們打工至少收入120元一天,這樣子下來,一年家裡兩個勞動力在打工能賺七八萬,再加上田地租金,這樣下來,出去家裡的開支,還能有好幾萬的結餘,幾年下來,手裡能存個幾十萬也就能考慮建房或買車來改善生活了。如果光靠種田,那是一輩子都不可能的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媒:羅德里戈缺席瓦倫西亞訓練,門德斯將幫助他加盟巴薩,你覺得他適合巴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