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姿觀察

    信什麼也絕對不要相信美國軍方人員關於“美國軍力不行”、“他國軍力正在超過美國”、“美國正在失去霸權”等這樣的言辭和話語。這些都是美軍長期慣用的伎倆,透過“自我矮化”一方面套取國會的撥款,另外一方面就是迷惑對手。相反,美國也經常透過炒作對手軍力的增強,武器技術的先進,來達到上述兩個目的。這樣的結果就是使得美國軍費連年增高,龐大的軍工複合體左右這美國的政治,使得美國始終保持著軍事優勢和政治影響力,而軍工複合體本身還對美國經濟具有拉動作用。相對比個別國家為了爭奪霸權不斷窮兵黷武的做法,美國維護其霸權地位要廉價的多,錢雖然多,但是用的相對十分有效率。

    (美軍儀仗)

    8月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紐約的德拉姆堡基地簽署了《麥凱恩2019國防授權法案》,美國的軍費預算再創新高,達到了7163億美元的天價。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美國的軍費還將佔到全球軍費的40%以上。這麼龐大的軍費開支,除了滿足正常日常開支,意外還包括購置新裝備,核武器研發,以及擴軍。而近期備受矚目的美國太空軍計劃發展細則也正式對外公佈。如果沒有強大的財力保障,何來技術成果,沒有技術成果又何來軍力優勢,沒有軍力優勢又談何霸權。這些就是美國的邏輯。

    (特朗普簽署“麥凱恩國防授權法案”)

    丹尼爾·戴維斯為《國家利益》雜誌撰文,其實就是在宣揚特朗普的戰略主張,為美國建立太空軍,保持技術優勢而造勢宣傳。他在文中提及的用兵過度,指的是美國出於其自身的國際地位和義務,持續不斷的對外干涉行為(主要指敘利亞、伊拉克、阿富汗)。在這些國家地區的戰鬥都是一些低水平的戰鬥,其唯一的作用就是不斷消耗的美國的國力。他主張從這些地區逐漸撤出,將經費用於高科技武器研製,著力發展太空軍。

    (特朗普太空軍計劃)

    這樣才能確保美國的對於主要戰略競爭對手的絕對優勢。於是乎其給出了兩個建議,希望美國能夠做出改變,第一個就是放低姿態,認清權力是有限度的,美國應該放棄部分權力。第二,就是確保自身的實力和優勢。從這也可以看出,這是一種以退為進的做法,跟特朗普現在想要採用的策略基本一致。這並不是放棄霸權,而是讓霸權持久永恆。

    (特朗普美國優先)

    美國相對比於其他一些國家,其內部關於國家的定位和發展總是存在不同的意見。所以其往往也能夠及時作出政策調整,而始終保持著冷靜的頭腦,不但如此其還能夠從失敗中汲取經驗和教訓,而且基本保證不會在一個問題上犯兩次錯誤。

  • 2 # 李建秋的世界

    這不是什麼新觀點,這是在2017年達沃斯的時候,馬雲在接受美國《紐約時報》採訪的時候就有的觀點,《國家利益》基本上是把這種觀點抄襲了一遍。

    一開始,《紐約時報》就甩了一個很棘手的問題:

    馬雲說:

    我來複述一遍馬雲的觀點:

    我們不會辯論中美貿易,操縱這些,但是我們達成了一些共識,中小企業,開發中西部,幫助當地農民,把商品出口到中國,我們不會談美國的就業職位流失到墨西哥,中國等等。首先,30年前我剛剛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們聽說美國最好的戰略是把製造就業外包給中國,墨西哥,把服務業外包給印度,有本書叫做《世界是平的》,我覺得這是完美的策略,美華人說只想控制智慧財產權,科技,品牌,而把較低層次的工作交給世界其他地方,這是偉大的戰略,第二,美國跨國公司透過全球化賺了數以百萬計美元,美國100強企業令人驚歎,我剛剛大學畢業的時候,我想買一個機車羅拉的BP機,售價250美元,而我的工資只有每月10美元,而製造BP機的成本僅僅8美元,過去30年,微軟,思科,IBM等等這些公司賺了數以千萬級美元,比中國四大行賺的錢加起來都要多,比中國移動,比中國聯通加起來還多,他們市值在過去30年增長了超過100%,那麼賺來的錢去哪了?作為商人我很關心資產負債表,關心錢有何而來,去往何處。過去30年,美國在13場戰爭中花費14.2萬億美元,如果這些資金有一部分,用於投資基建,幫助白領和藍領呢?無論你們戰略有多好,你們應該為民眾投資,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上哈佛,像我就不行,我們應該為那些無力上好大學的人投資,另外令我覺得好奇的是,我年輕的時候我聽說國的美國企業是福特,波音等大型企業,而過去20年我聽到的是矽谷和華爾街,資金流向了華爾街,然後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損失了19.2萬億美元,這是筆巨資,洗劫了白領,毀滅了全球3400萬人的就業,如果這些錢不是流向華爾街,而是投資中西部,開發了哪裡的產業,則會帶來很大的改變,不是其他國家偷了你們的就業機會,這是你們的戰略,你們沒有合理思考和分配資金。

    很顯然,馬雲在講這個東西的時候就明顯的提到美國的戰爭問題和戰爭消耗,那麼現在美國改變了嗎?

    很抱歉沒有。

    我們看到的是,特朗普上臺以後,在美國軍事力量根本不會得到威脅的前提下,依然大幅度增加了軍費,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美華人真的錢沒地方用了,實際上作為世界上最繁華城市之一的紐約市,到現在位置,紐約的地鐵依然沒有得到改造,紐約市人口約850萬,中國很多城市都超過這個數,但是紐約的地鐵每年都會殺死100多個人,因為紐約的地鐵連基本的安全門都沒有:

    美國的馬路裂痕斑斑,美國有不少的路燈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40年代。

    美國的基建是迫切需要翻新的,但是現在美國寧願大規模擴充軍費,也不願意讓自己的基礎設施升級改造。

  • 3 # 使用者何生華

    認識到美軍,為什麼漸漸失去霸權,又不改正,這就是美國的特點,他們把軍隊分散到有利益的國家,比如說日本、南韓,美國雖然在這兩個國家沒有多少利益可賺,可是,美國卻是吃著碗裡的,望著鍋裡的。他們的鄰國就是高度發展的中國和俄羅斯,美國的利益就在這裡,他們的每一屆總統總是把戰略重點死盯在這裡,是因為這裡的一切都是美國的利益密切相關的。可以這麼說,美國的未來就在這裡。美國表明上說對這裡有點用兵過度,但是,他們是深知這裡的重要,所以,美國把太平洋東岸視為對美國的威脅。美國要死死拉住日本、南韓、印度、越南等國不放,是中俄的地緣位置實在是重要得很,不管奧巴馬的亞洲再平衡戰略,還是特朗普的印太戰略,都把中俄兩國當成美國的假想敵,加以遏制。美國不用現代戰爭理論來觀察和分析世界,而是,用早已經過時的冷戰理論來和中俄較量,一邊和你們打貿易戰,來轉移你們的視線,暗中美國又在部署全球戰略。特朗普也夠狠毒的,一邊學中俄,有事叫你坐下來談判,卻在暗中搗鬼。美國就是不改牛氓習性,表面看美國總是吞吞吐吐,還是暴露他們想稱霸世界的險惡用心。

  • 4 # 用心愛你40

    什麼是霸權?其實就是統治力。歷史上任何統治者都會做的一件事就是利用手中的軟硬實力,在勢力範圍內建立一個金字塔型的食物鏈,拉攏親信佔據上層,靠從下層榨取剩餘價值成為不勞而獲的“貴族”。美國的不同只是借現代科技之“利”和二戰中傳統強國打得體無完膚之“機”而把這個金字塔擴充套件到幾乎全世界。

    歷史也證明了,只要是霸權,終會有崩塌的一天,哪怕你曾經再怎麼強大、如何吸引全世界的人才。為什麼?慾壑難填啊!開始還兢兢業業沒完全放棄勤勞致富,慢慢發現靠霸權空手套白狼多輕鬆啊,於是慢慢變成了純粹的剝削者。問題是下層被剝削者如何反應?開始剝削不重還可接受,何況社會畢竟需要有人維持秩序,犯不上造反被鎮壓。可統治者是貪得無厭的,榨取剩餘價值下手越來越狠,直到被壓迫者都覺得忍耐不如冒險革命了,霸權就崩塌了。想想美國從去工業化到多次輸出金融危機,是不是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 5 # 鄭光亮院長

    美國佬總愛”算計別國(人)”,結果呢?……震驚世界和美國的”911事件”,美華人還不知道痛,還不知道為什麼?如今特朗普和美國政客們,還是“獨往獨來”“唯恐天下不亂”……哪隻好“微核戰”或“核大戰”,核大國們一起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疫情期間,阿根廷又是陷主權違約,成第一個破產國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