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因果不空001

    人本性之善惡,古代有兩種觀點,一種是以孔丘和孟子為代表的人認為人性本善;另一種是荀子為代表的人性本惡。“人之初,性本善”最廣為人知的一句話出自《三字經》,它是南宋學者王應麟寫的,毫無疑問,王應麟是儒家弟子,所以他主張人性本善,《三字經》的可氣之處是他講不出道理,為什麼人性本善,直接了當給出結論“性本善”,他簡直把自己當造物主了,沒有說明直接給結論,一錘定音。

    先分清楚善惡的概念,善即利他;惡即損人。

    我們知道,人是有各種慾望的,有慾望就會損人,比如一個不會說話的孩子,手裡拿著他最喜歡的蛋糕,你說我餓,蛋糕給我吃,小孩願意給你嗎?肯定不會,如果你手裡拿著小孩喜歡吃的食物他甚至會來搶,幼兒和寵物狗一樣都是護食的,這就是不善。只要有慾望,就不可能性本善,人的七情六慾與身俱來,所以人的本性就不會天生就是善的。儒家認為人性本善,只要透過說教就可以讓人世間完美,這是想當然,所以儒家修改歷史,塑造完美的古人形象作為今人的榜樣,以為這樣教育就可以天下盡善,事實上根本沒用,儒家灌輸了兩千年,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

  • 2 # 慧覺之

    人性具有心性和習性兩個部分,心性又由心實與性情兩部分構成,所謂“初心向善”就是指人之初時心實都是具有利己的善道的,“善”就是“羊立草頭不見根,留下根孽為己身”,而“性情本惡”就是說人具有的一切性格及情緒都是不利於人養成智慧的思維意識的。習性是指人一生當中自我性情的自發培養

  • 3 # 美杜莎之刃

    覺得善是因為新生兒無知,把無知幼小當善,因為他也做不到惡,打人,罵人,搶劫等等惡性都不是一個新生兒能幹的了得。說是惡,我理解著是新生兒未經世俗各種規則道德法律約束,純本性。若不拿規則,道德,道理去管教引導的話……孩子某些負面的行為將不斷壯大,而作出損人行為,動物本性利己避險求生。教導要學會分享……孝敬父母,吃飯不能打鬧大笑,外面玩不能欺負人等等,再大點還有更多規則約束,若沒有約束,那麼本性就顯露出來了,那會是什麼樣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魏忠賢該不該死,九千歲有望成萬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