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王子愛上狐狸
-
2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如今,有些校園新聞會抓取一些吸引眼球的“熱點”,說早戀趨勢已經開始向小學蔓延。其實,沒有那麼嚴重,父母也不需要過度緊張,這種“喜歡”和大人間的互相愛慕還是有區別的。個案不能代表總體,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1.放平心態。小學生已經具備了性別意識,況且現在接觸到的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那麼多,他們也會從電視、電腦、手機上獲得資訊,所以,父母要“靜觀其變”,心態一定要平和;
2.大多數父母可能不知道如何引導孩子的正確方法,那麼,可以轉而向書本和網路“求知”,買幾本親子閱讀繪本和家長讀本,透過與孩子共同學習,一起了解身體和心理上發生的變化。因為孩子出現這種“喜歡”情愫非常正常,不要認為有什麼大不了,講解時也要自然,不要帶有不安和焦慮情緒,孩子也會感受到;
3.多與孩子溝通和交流。可以“旁敲側擊”,實施迂迴作戰,不要直面“慘淡的現實”。你可以問孩子:“你看,有……現象或出現了這種情況,你怎麼看?”問問孩子的看法或聽聽他們對於正誤的解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幫助父母更好地做出合理引導。
總之,我們要把握一個原則:不要先入為主,而要客觀公正。只要父母和孩子都保持一顆“平常心”,相信孩子一定可以順利、平穩度過“愛慕期”。
-
3 # 輝151714624
對異性有著吸引是很正常的。作為家長應該告訴孩子,這是在成長過程中一個正常的現象,不用害怕、也不用去排斥。但同時也要告訴孩子,不能將這種吸引當作主流,也不是現階段裡最重要的事情。孩子應該做孩子該做的事,這個時期就是增長知識、開拓進取的階段。
-
4 # 源源和皮皮媽咪
我女兒現在讀二年級,也能經常聽到她說班上哪個女生喜歡哪個男生啊,而且這是普遍現象,連幼兒園小朋友都會議論。所以我們做父母的首先不要對這個問題太上綱上線了,要冷靜處理,對孩子進行旁敲側擊。越打壓孩子就越感興趣。
我也會開玩笑的問我女兒:那你有沒有喜歡的男生啊或者有沒有男生喜歡你啊?她開始不好意思,後面看我沒有生氣的意思,就說有男孩子喜歡她,但是她不喜歡那個男孩子。我很開心的說“哈哈,不錯嘛,還有人喜歡你啊,說明你還是有值得別人喜歡的地方嘛”,她有點吃驚的看著我,沒想到我會這樣說。
然後,我認真的對她說:“如果你喜歡別人,你也不用害怕,不要認為自己做錯了什麼,這隻能說明你是正常的。有人喜歡你,那說明你很優秀,值得別人喜歡”,她點了點頭,我接著說:“雖然喜歡和被喜歡都是正常的,但是我們不能被影響,還是應該保持正常的心態,好好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優秀,讓更多人因為你優秀而願意跟你做朋友。”
-
5 # 趙小明心理團隊
我們試著把這個問題換成其他問題。你再來看看你對這個問題的反應,你就會明白真諦。
第一個問題。小學生喜歡同性同學怎麼辦?
第二個問題。小學生不喜歡同學怎麼辦?
第三個問題。小學生不喜歡自己怎麼辦?
看透了這三個問題,你就會明白你問的這個問題如果是真的,那該是多麼的幸福啊。
別說引導了,你就天天燒高香,沒事偷著樂吧,你還可以逢人便說,你知道嗎?我的孩子喜歡異性同學了。
小明做了十多年的臨床心理諮詢,在小學階段,父母們會擔心孩子喜歡異性同學。到了中學階段,父母天天焦慮,孩子會不會早戀。到了孩子二十八九歲的時候,這一次他們問小明的問題是,我的孩子不喜歡和異性交往怎麼辦?我的孩子喜歡和同性交往怎麼辦?我的孩子不想結婚怎麼辦?我的孩子不喜歡與人交往怎麼辦?我的孩子不喜歡自己怎麼辦?
到了這個時候,你才會發現人性的本質,那就是我們本該天性的喜歡一個異性。如果把孩子的天性引導成了非天性的樣子,那你的孩子就離變態不遠了。
因此,這個問題本身其實根本就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父母們為何如此的焦慮?他們的焦慮來源到底是什麼?他們的焦慮如何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在小明做的臨床婚戀諮詢裡你會看到,有的父親社會成就不高,於是整天琢磨孩子。有的母親對生活慾望過高,於是也整天折磨孩子。有的父親和母親關係不好,沒有什麼溝通,於是他們藉助折磨孩子來產生溝通。甚至有的家長彼此之間沒有了性生活,他們也去折磨孩子。總之,孩子往往是一個家庭系統裡面最適合被折磨的物件。所有,來自於社會,來自於外界,來自於家庭成員自身等各種情緒焦慮都會成為折磨孩子的理由。當然,這些理由往往被包裝成了各種親子教育的版本,各種愛的藉口。
因此小明勸各位父母,如果你愛他,就不要毀他,如果你焦慮,你情緒不良,你壓力大,你有病,你變態,那麼你可以來找小明做心理諮詢,請不要借找孩子的問題,來緩解自己的焦慮。
那麼關於孩子,喜歡異性同學的問題,我們就轉換成了一個極好的事情。同時借這個問題,小明想教各位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要幫助孩子在以下兩個方面形成健康的性格品質。
第一。提高孩子的樂群性。
樂群性是心理學裡面用來形容一個人社會化的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標。在許多心理健康的問卷裡都有樂群性這個因子。樂群性,包括一個孩子喜歡與他人交往,具有很強的人際互動能力,能夠很好地適應未來的社群生活。
所以我們要鼓勵孩子更多地與小夥伴一起交往和遊戲。甚至對於樂群性不高的孩子,還要創造更多的與同齡人的社交交往空間。讓每個孩子都從小適應團隊群體的社交能力。
第二。幫助孩子形成性別認同。
一個孩子認同自己的性別,最開始是透過對異性父母的喜歡來實現的。進入幼兒園和學校之後,孩子的性別認同是透過與異性同學的遊戲中慢慢強化和鞏固的,因此,如果你的孩子喜歡異性同學,這恰恰能夠幫助他正確的形成對自己性別的認同。如果一個孩子在十歲之前未形成正確的性別認同,那麼父母就要利用青春期的最佳時機,協助孩子透過喜歡異性同學來形成性別認同。
第三。提高孩子的自尊。
一個人的自尊往往是透過對自我的認同來實現的。我們既要喜歡他人,還要喜歡自己。有的時候有一個良好的與外界他人的關係,更能夠幫助我們增強對自我的認同。這就如同你獲得了別人的喜愛,或者你對別人的喜愛獲得了積極的迴應,這些都能夠增強一個人的自尊和對自我的認同。自尊水平在心理學臨床上和一系列的心理疾病都有著負相關的關係。所以形成良好的自尊,也要透過人際互動中不斷的得到確認。
那麼孩子喜歡異性同學需要引導嗎?
而對於父母所擔心的那些問題,其實無論是學校的管理,還是孩子接受到的社會規則,都已經足夠幫助孩子與異性同學產生積極健康的好感和關係了。
而到了青春期的時候,學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可以增加關於性心理健康,性道德,性責任等相關的知識。可以對孩子明確的要求,未成年之前不可以發生性關係。成年之後的新關係要注意對自我健康的保護和對他人的責任。當孩子有了性困惑的時候,如果父母和學校無法給予恰當的輔導,也可以尋求心理學專業人士進行幫助。
最後提醒大家的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把健康的引導成了變態的。
-
6 # 沛澤媽讀心理
不少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與異性走得近了,都會很緊張,甚至如臨大敵,“孩子,是不是早戀了?”“孩子是不是學壞了?”腦子裡會蹦出很多不好的畫面。
真的有那麼複雜嗎?那麼,如何看待小學生與異性交往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明確三點,具體內容如下:
一、孩子的性別意識出現在什麼時候
首先,應該明確的是,孩子的性別意識不是到了小學階段才有的,在3歲左右,孩子就開始有了性別意識,比如,孩子們知道女孩可以留長頭髮,男孩則不能留長髮;女孩可以穿裙子,男孩不能穿裙子。
二、孩子的性發育萌芽階段出現在什麼時候
孩子性發育的萌芽階段出現在3—6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能會問:“媽媽,為什麼女孩要蹲著撒尿,男孩要站著撒尿?”“女孩能生寶寶,男孩為什麼不能生?”“爸爸有鬍子,媽媽為什麼沒有?”
三、小學生喜歡異性是正常現象,無需特別的引導
很多時候,家長總是帶著成人的思維去考慮孩子的事情,把孩子簡單的交往想得很複雜,其實,小學生相對來說還是蠻單純的。可能有時會從網路上、電視上受到一些不良影響,但他們的心理大多還停留在好奇階段。
如果父母阻止孩子與異性交往,反而加重了孩子的好奇心,愈發的想去探究。不要理會,平時注意觀察孩子,只要孩子的做法不過分,就用一種包容的心態來看吧,多數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都能實現平穩過度的。
放低姿態,與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線上,去看待問題,很多看似嚴重的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了。
-
7 # 豆豆and豆媽成長記
網路時代背景下,孩子早熟是非常常見的事情。如果自己的孩子遇到這樣的問題,大人完全無需過度緊張。幫助孩子理清“喜歡”的真正意義,從而引導孩子正確的戀愛觀。
從三年級開始,我的學生中間就有跟我說喜歡異性的事情。現在五年級了,也沒見這件事情對他們的學習、生活造成什麼負面的影響。10歲開始,孩子慢慢進入青春期。青春期最大的特點是想要成為“成熟”的人,但是心智年齡決定他們還沒辦法獨自承擔自己的責任。比例:他們天天將“喜歡某人”掛在嘴邊,給人以“長大了,可以戀愛”的感覺。實際上,他們根本分不清對愛人的喜歡之情和對同學的友愛之情。
當學生第一次跟我說他有女朋友的時候,我內心即使非常驚訝,但是我還是笑著“恭喜”他:“哇哦,祝賀你啊!”因為我知道,他選擇告訴我是想要得到認可,那我必須做出正面迴應。然後,我就有意無意的問她:
“你確定你對她的喜愛之情是男女之間的喜歡,不是普通的同學之情?”
“不是同學之情。”
“那我問你:你很冷的時候,會想到給她披肩衣服嗎?你有零食的時候會想到給她留點嗎?”
“哎呀,這怎麼可能。我一般有零食的時候都是自己吃光,不會想到任何人的。”
“這就對啦,你對她的好感還只是停留在同學的喜歡之情上面。你只是被她的優秀所吸引,想要跟她成為朋友。”
“這樣啊,我明白了。”
孩子跟我們交流早戀話題的時候,我們要正面對待。不能著急、不能大罵等,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好好的傾聽和溝通才能幫助你們更好的解決問題。
-
8 # 職場雙寶媽媽
小學生喜歡異性同學要怎麼引導,我認為無需引導。
有些事情,我們越是在意它,它就越縈繞在我們身上無法退去。
本來小學生男女孩之間的那種喜歡是很純粹的,沒有任何雜質的。
如果我們橫加插上一手,那麼性質就完全變了。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已開始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如果我們插上一手去問東問西的,勢必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
9 # 唐義誠2j1d
中科院心理所教育心理碩士,深耕心理學十幾年, “不說廢話,不熬雞湯”
第一原則:用“乾淨的眼光”看孩子我們應該用“乾淨的眼光”看待孩子,以“健康的信念”理解和教育孩子。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們非常容易受到大人的暗示。
如果你用成人庸俗的眼光去揣測孩子的心理,就很可能把孩子之間純淨的交往,解讀成了惡俗的事情,反倒給孩子增加了負罪感。
因此要學會引導孩子,用平常心面對跟異性的交往,同時把男女之間懵懂的情感解釋成對異性的欣賞,減輕孩子的負擔,幫助他們平穩度過青春期。
實戰解析試舉一例,您和跟女兒聊天時,可以無意中把話題引到異性交往上面,並消除孩子心中的不安。
您可以這樣說
“男孩女孩進入青春期,會對異性產生好感是很正常的,看來你心理發展和生理發育是同步的,很健康。如果沒有,那才可能不正常呢”
然後再引導孩子以學業為重。
“你那麼可愛,將來會遇到很多欣賞你的人,對欣賞你的人要心存感激,而同時呢,你也會遇到很多你欣賞的男孩兒。對於中學生來說,氣質和能力都是在學識的基礎上產生的。只有學習好,才會越來越可愛,並得到別人的欣賞。所以這個階段,學習是最重要的。”
回覆列表
我覺得家長在這方面不要過分敏感,有時候,孩子們之間的喜歡,僅僅是一種欣賞和誇獎。只是,他們還不懂得如何表達罷了。你不要說孩子早熟,我承認確實有很多小學生對愛情已經有了朦朧的感覺,但是如果你刻意去提醒,孩子反而更加會產生好奇心。
即使是孩子明確地跟你說出了他對於愛情的看法,這也只是一種模仿表達,並非真實情感。所以,不要動不動就給孩子貼上標籤。正面積極地引導孩子,讓孩子明白喜歡一個人,是因為喜歡她身上的某個優點,鼓勵孩子向那個喜歡的人學習。這,才是正確的開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