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村小黎同學

    (5)90年代~嫁暴發戶

    (6)00年代~嫁富豪

    (7)10年代~嫁富二代

    (8)20年代~嫁大網紅

    十年前,你周圍的人會根據你父母的收入對待你。十年後,你周圍的人會根據你的收入對待你的父母和你的孩子!這就是人性和人生,除了努力別無選擇。記住:沒有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

  • 2 # 紅葉146206503

    五幾年-看出身。選貧下中農。

    六幾年-看派性。選觀點相同的造反派。

    七幾年-選工人。工人階級領導一切。

    八幾年-選大學生。知識創造財富。

    九幾年-選個體戶。滿足對財富的追求。

    二零年-選有資本,年齡跨度大或外華人

    可少奮鬥,坐享其成。省彩禮。

  • 3 # 木子橡

    解放初期,女青年嫁人的標準是:一軍(軍官)、二工(工人)、三教員,最後才嫁莊稼漢。時下,嫁人標準:軍官警察公務員,高管大款紅演員。

  • 4 # 白雲3498

    七十年代嫁老公(三轉一響)

    腳踏車

    縫紉機

    手錶

    收音機

    當時很多農村家庭還達不到三轉一響的生活檔次,經過近幾十年發展一一一

    當代嫁老公城市要有房子,代步要有車子,銀行要有票子。

    當代農村很多人都進城

    房子(按揭)

    車子(按揭)

    銀行票子永遠是負數。

    由於女性虛榮普遍,立逼小康路上的風采化做市井房奴、車奴。

    超前生活一一一

    能夠超前生活也算很人,儘管很難還清(按揭)債務,但過著明市亮街的城市生活心裡舒服。

    不同年代的嫁老公完全脫離了以愛情為基礎的家庭生話,青梅竹馬只能是一種說法,不見動機。

    以金錢物質為基礎嫁老公,最起碼少奮鬥十年甚止幾十年何不前往。

    嫁老公標準越高,相對男士光棍越多。

    六七十年代,嫁老公嫁當工人的人,的確人生路上走對了方向,後來的日月證明。

  • 5 # 孫繼東877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到中期,我到今日仍記得我們年輕時流傳的姑娘們找物件的順口溜:

    一干二工三軍人,鐵匠木匠手藝人。

    以上那些找不到,那就只好嫁農民。

    一干:主要是指公社幹部,包括事業編制人員;二工:包括供銷社的售貨員、旗(縣)裡企業員工等;三軍人指現役和退役軍人。鐵匠木匠就不用解釋了,手藝人就是有一技之長的人,比如我會默寫當時發表的39首毛主席詩詞,也算有一技之長。因為我聽當年的公社

    宣傳委員說:全公社僅有我一人會全部默寫。

    簡單的解釋一下:當時赤峰市巴林右旗的經濟文化都相對比較滯後。農村姑娘們受教育較少。文革之前我們村裡兩個生產隊,400多口人,沒有一個姑娘上過初中。大多數只讀過兩三年書,還有很大比例的姑娘們因家裡孩子多,大孩照顧小孩,重男輕女等因素,從未進過校門。姑娘們嫁人都比較早,一般都在20歲左右,但她們也有心中的夢想,那就是以上的幾句順口溜,但絕大多數都沒有實現。

  • 6 # 雲山劍客aaKD

    一塊頭巾一頂轎,

    兩個媒人一鞭炮,

    拜完天地拜高堂,

    送進洞房就睡覺。

    解放初期換面貌,

    先到政府報個到,

    只要雙方都滿意,

    父親母親改不著。

    合作化時奔大道,

    軍工幹部第一條,

    手藝之人也吃香,

    全部彩禮一塊表。

    改革初期往上調,

    房子單車少不了,

    家庭環境佼佼者,

    十個八個任你挑。

    隨著水漲船又高,

    一甩二房地上跑,

    三金四金不算多,

    城市洋房一兩套。

    職業文憑闖天下,

    人人都把票子撈,

    家中若是幾千萬,

    八十公公不算老。

    如今世上男人多,

    無錢五臺把香燒,

    剩男剩女不對號,

    紅塵光棍走一遭。

  • 7 # 唯實小兵

    簡單劃分一下,改開以前主要是看政治,黨員,軍人,甚至復員軍人。都是男青年擇偶的硬體。改開以後主要是講經濟,無論是體制內的幹部公務員,大國企員工。還是收入頗豐的大款老闆。都是女青年的首選。

  • 8 # 枝繁葉茂盛

    好像有個順口溜,大家還記得不。

    50年代土改根

    60年代工農兵

    70年代解放軍

    80年代大學生

    90年代生意精

    兩千年後錢最親

  • 9 # 秋深123

    50年代嫁英雄,60年代嫁貧農,70年代嫁軍營,80年代嫁文憑,90年代傍大款,2000千年嫁老闆,如今要嫁房車錢。

  • 10 # 盛廣學雜家雜論

    其實,這就是個世界觀和價值觀的事,在婚姻大事上的直接反映。

    不同的時代,年代,因為有一定的特點和侷限性,導致了,擇偶有不同的要求和追求。

    這裡說的是女青年找物件,和男青年選媳婦還真有點不一樣。那我們就先來看一看,女青年的具體選擇傾向以及變化。

    1.解放前,追求地主,富農,城市小業主,當然了,如果是民族資本家更好。

    2.解放初,追求進城幹部,解放軍軍官。建設國家的,工農業生產中的勞動模範。

    3.50年代,追求抗美援朝回國的“最可愛的人”。追求小學,中學教師,農村的“鄉,村幹部,供銷合作社營業員”。

    4.60年代,追求工人,窮下中農,解放軍戰士。追求“工宣隊,軍宣隊”成員,以及各種“革命左派”,“革委會”成員。

    5.70年代,追求“一有錢,二有權,三有聽診器,四有方向盤”。追求各行各業的服務人員,特別是“賣肉的,賣糧的,賣菜的,賣藥的”。

    6.80年代,追求下海創業成功者,個體戶,小工廠主,農村養殖大戶,城鄉“萬元戶”。追求新興起的“演說人才,演說家”。

    7.90年代,追求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教師,醫生,律師,總經理,董事長,知識分子,科研人員,科學家。

    8.00年代,追求暴發戶,拆遷補償戶,農村佔地戶,買彩票獲大獎者。追求畫家,藝術家,音樂家,甚至“音樂人”。

    9.10年代,追求演藝明星,富二代,農村土地承包大戶,新型農場主。特大城市裡,也有個別人,追求外華人。

    0.20年代,追求城市裡有別墅的富豪人家。追求一線城市裡有住房的成功人士。追求年薪百萬以上的公司“白領,金領”。追求農村合作社的致富帶頭人。追求農村“第一書記”,追求各項“非遺傳承人”。

    至於男青年選媳婦,下篇文章再說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一中鋒魔獸最後會花落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