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習陽彩虹2075774631

    我的概念小時候聽姥爺說小八義,那時候農村沒有電燈,摸黑坐在火炕上有一屋子人津津有味的聽我姥爺說書,由說書人掌握時間,每當節骨眼時我姥爺就欲知後事如何咱們明天再說各位請做夢去吧!有時我問舅舅現在啥時了?他也說不好確定時間,就自做聰明的對我說;還是昨天那個時候!

  • 2 # 老韓6288

    七八十年代的農村,資訊閉塞,文化娛樂很少。白天勞動,勞累一天的人們,在晚飯吃過之餘也就嘮嘮嗑,談論一些奇聞趣事,娛樂娛樂,也不會太久,也就是晚飯過一兩個小時吧。為了應對白天的辛苦勞 作會早早回家休息,養精蓄銳。

  • 3 # 笨蛋爺爺

    開場白:說書不說書,上場先背毛主席語錄。毛主席教導我們說,一切文學藝術都是為工農兵的,為工農兵而創作的……好了,天也不早了,人也不少了。激勵咣噹,激勵咣噹,敲得大家心裡慌,今晚這書算是開場了。今天說啥?早就說一部《于飛三下南京》。然後,板胡一拉打上剪板開腔了。那叫一個吸引人,天天晚上說到半夜,正熱鬧呢!咔嚓結束了。給人丟個懸念,明晚早早來聽。農村有打兔的腿,說書的嘴上功夫了得。

  • 4 # 一路長淡

    在七八十年代本地還沒聽說有說書的,只是天天打聽那裡放電影。只是家裡來客人喜歡講講過去的有趣的事,有很年老的說說什晚清時期民國初年的一些有趣味的事,不過還真的瞭解了一些事。真正說書的是在五十年代城裡有說書的地方,那就是茶館。

  • 5 # 健康162610127

    我今年63歲,小時候晚上聽說書真過癮,那時候沒有鐘錶,也不知道是幾點,有時候聽著聽著就睡著了,醒了接著聽,童年好幸福。

  • 6 # 觀觀山看看海

    提起說書戲,勾起了回憶。

    十點準停,咋知道?諸位客官,且聽我慢慢的給你道來--

    上場來,我想把大家請

    請一請男女老少各位賓朋

    男女老少把您請到

    站的站 坐的座 慢慢地聽

    聽說書也甭管嗓子大小

    講的是……

    這就是說書戲開場白

    那時還沒改革開放,文藝節目,除了樣板戲還是樣板戲。

    來了唱說書戲的二人,一個拉一個唱。

    唱的是《平原槍聲》,唱到傍晚10點關健時候,就來一句:“要知後事如何,明晚接著聽”。

    換個莊子接著唱,不管遠近追著聽。

    (相當於現在的追星吧)。

    最後來兩句《平原槍聲》裡的,印在腦海裡邊的兩句詞

    游擊隊隊長叫馬英,縣委書記叫杜平

    馬英隊長前邊走,政委杜平後面行……

  • 7 # 心累力乏

    謝邀!七十年代,八十年代農村說書的,一般說到幾點?這個問題有意思,在那個年代,農村沒電視,沒網路,沒手機,供電也很不正常,所以農村人除了幹農活,沒有業佘文化生活,年青人捉迷藏,老頭噴大江東,老婆婦女在家紡花織布。那時,聽說那村有電影,三五成群跑十多里地去看,村上有了說書的,男女老少早早吃了飯去佔地方。當時說書一般是兩個人,一個人說書,另一個人拉弦子,拉弦子的人一般是盲人,也有肓人連說帶拉弦的。當時有一個流行的笑話,盲人說書,說的時間太長了,人都走了,有一個豬在拱桌子,盲人說,別擠,坐好漫漫聽!

    說書的是巧要飯,當時也沒人拿錢,前天晚上說後,第二天挨門收糧食,拿饃飯也行,所以說書人為對得起大家的賞賜,只要大家有興趣,他就會說下去,直到大家都瞌睡了為止,具體也不論時間點,現在看來,大約應該是在12點左右結束吧!

  • 8 # 至深致遠

    看到這個提問,我就想起了在七十年代農業學大寨的時候,我們村在文水縣城東邊緊靠文祁公路邊,作為集體副業開了個車馬大店,主要客源文水東半縣、祁縣、平遙拉石灰、石子的馬車。那時我還很小,經常在車馬店玩,看到趕大車的師傅拿上馬料中高糧、黃豆換上豆腐、豆腐皮、散白酒,在店內改善生活,讓我與小夥伴好羨慕啊!他們常隔三差五幾個人湊錢,讓同在店住的說書的人來幾段。那時候叫“毛澤東思想盲人宣傳隊"其他人我記得不太清了,只記得有一個人叫郝朝海盲人說書的。他姓郝我們當地土話與嘿同音,瞎與哈同音。我一直以為名字是瞎朝海。他一個人能轉換好個角色,一把三絃腿上板、鏟同時能敲好幾種樂器。唱調基本上和太原蓮花落一個味道。那時候常停電,用的是電石燈,人們圍成一圈,開場白先“鐵雜則"逗的人們哈哈大笑,把氣氛先搞起來,然後開正本講故事。那時正批《水滸》宋江投降主義,講水滸、抗日故事、先進人物故事,用現在的話說是滿滿正能量,但不失幽默詼諧引人入勝。到晚上十一、二點才結束,到第二天還是人們的話題。郝朝海說書有一套到一個地方,能把當地的故事先編先演,我聽人們說過他去一個村說完書,本來說好十元,結果這村人以為他是瞎子把兩元當十元給了他,他彈起三絃說開了“XX村人心壞,能把兩元當十塊。、、、”

  • 9 # 夕陽最美時1

    農村在文革前是皮影班,每到農閒,接皮影戲班唱幾夜,臨村接著唱,因為是連續戲本,有唐王徵東,楊家將,乾天劍,鬼魂傳,劉秀走國,每班都要十天半月,最長一兩個月,男人是皮影迷,都是土語白話說唱,又加花點。班與班共爭名,花點唱道:樊各莊的影,不用提,破羅破鼓破驢皮。樊家班聽後反擊道:建昌營的影,不要看,破弦破板破影卷。又一次大隊包吃豬頭皮不太爛,.

    影將不滿意晚上唱出了不滿,

    大隊長聽後把做飯大師付臭批了一通,

    ,晚上唱道:我說婁婁們哪!將後寨的老母豬殺了給姐夫接風,頭熬熬吃了,厲,半截還留著下小豬暱呀。

  • 10 # 關中樵夫

    我家在陝西渭北山區,我今年六十四歲。打記事起,沒見過說書的,只見過幾個抽籤搖賄的。“一毛錢,值狗屁,置不了莊宅買不了地……”這是搖賄的的口頭禪,後邊的便記不清了。

    小時候見過搖鈴鐺的貨郎,也見過收破爛的。“爛鞋爛襪子爛套了,戴不成的氈帽子,穿不成的襪腰子……”這是收破爛唱的。

    那時文化生活貪乏,縣劇團一年來演十多天戲,看戲的人在臺底下不停擠,維持秩序的總拿長竹竿在人們頭上恐嚇,讓大家坐下看……

    電影演的也不多,有時為看一場電影要跑十幾里路……

    那時人們普遍穿綴滿補丁的衣服,我妻每年都要紡線織布。村上家家都有錘布的石頭和棒槌。婦女們捶布的聲音很響,很有節奏。

    冬夜很長,兩個娃都睡著了,妻子還在煤油燈下紡線。紡線車是父親六元買的,嗡嗡嗡象彈奏一曲古老的樂曲。我經常給妻子幫忙,搓搓捻子,拐拐線……

    日子雖苦,但我們總充滿希望,常憧憬那美好的未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有十萬塊錢在農村投資做加工廠的話,做什麼加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