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街味道

    題主問題:

    近體詩創作過程中常常出現拗句,需要拗救,你在創作中常用哪幾種方法進行拗救?前言、什麼叫做拗句?

    在格律詩中,不合律的詩或詩句我們稱之為拗體詩或者拗句,這裡談的拗體是指可以透過救拗依舊屬於格律詩的格式。格律詩主要有以下幾種救拗:

    寒林秋正好,山雨匯清溪。繞澗白龍下,接天蒼海齊。

    漁樵隔谷失,猿鹿入雲迷。坐隱倚塘子,敲枰聽鳥啼。

    1.三仄尾可救可不救:

    漁樵隔谷失,猿鹿入雲迷。

    隔、谷、失,三字為入聲, 仄仄仄叫做三仄尾,是平平平仄仄的常見變體,可救可不救。救的方法是下句第一字仄改平聲,例如:猿。

    仄仄平平仄寫成了〔仄〕仄仄平仄,可救可不救。 〔 〕表示平仄均可。例如:

    繞澗白龍下,接天蒼海齊。坐隱倚塘子,敲枰聽鳥啼。

    白和倚都應該是平,結果是仄,這種格式叫做半拗,不算孤平可以不救。救的方法是,下聯對應的字仄改平即可:蒼和聽。這是對句救拗。

    二、必須救的拗體-孤平

    孤平必救

    1.孤平: 第一字

    平平仄仄平假如第一字成了仄,那麼除了最後一個字是押韻的平外,只有一個平聲,叫犯孤平。唐朝科舉中會被一票否決出局。救拗的方法是:本句自救,第三個字改平聲,即:平平仄仄平格式變成:仄平平仄平。如:繞澗白龍下,接天蒼海齊。接,為入聲接字應平實仄,所以第三個字必須平,如:蒼。看到這裡應該知道,這首詩的下聯的‘蒼’主要是必須救‘接’,順帶救了可救可不救的‘白’。同時做到本句自救和對句自救。

    2.另一種孤平 第四字

    仄仄平平仄變成仄仄平仄仄:野火燒不盡,第四字變仄聲。救法與第一種情況一樣,〔平〕平平仄平即可。春風吹又生。

    三、五連仄或四連仄的拗體

    這種五連仄的拗體有很多例子,: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這裡的七言看後面五個字即可。

    ——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救法還是與第一種情況一樣,〔平〕平平仄平即可 。分別用“無、煙、登”救拗

    這種拗體在宋朝詩話裡又有過描述,不是後人的發明:

    拗句 魯直換字對句法,如〔清談落筆一萬字,白眼舉觴三百杯。〕 〔田中誰問不納履,坐上適來何處蠅。〕 其法於當下平字處,以仄字易之,欲其氣挺然不群;前此未有人作此體,獨魯直變之。四、三平調、三仄尾、鯉魚翻波

    1.平平平仄仄的兩個變體,

    一個是三仄尾,剛才已經講了。可救可不救。一個是平平仄平仄,有人叫做鯉魚翻波,這是唐詩中的正格,不存在救拗的說法。但是要注意的是,第一個字不能仄,不可以平平仄平仄,在初唐還可以,中唐以後就幾乎沒有了。在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的五律中也有這樣的詩,是李白的一首,大家可以看看《唐詩三百首格律淺析下篇律詩與絕句》。

    2.結尾三個平叫做三平調,是古體詩常用的形式,完全不是格律體,救不了。這種情況在《唐詩三百首》就有被收錄進入五律的詩,例如王維《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南山陲、無還期,三平調,是古體詩常用的句式,是不符合五律的,如果是中唐以後的人寫律詩基本不會再用三平調。

    結語

    我寫過一篇《唐詩三百首格律淺析下篇律詩與絕句》可以知道,蘅塘退士在唐詩三百首裡收集了好多中唐以後就不算律詩的“律詩”,大家學習創作,可以要看一看,否則會犯糊塗

  • 2 # 落魄花臺

    確實,大部分時候我都是按當時的心情意境而發揮!除了組合現有的,更多的可以自己創作。有些詞語組進去,即使不相關的也能變成經典!不需要刻意去押韻,而貶低詩的意境!句由心生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被最親近的人說三道四,自己還不能撕破臉,怎樣釋放這種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