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八說》 第三十二章 說教
紅林悟道《韓非子-八說》上一章韓非子為我們展示了仁愛者的假仁義。生活中我們常說:站著說話不腰痛,多是指責別人不設身處地替人著想,卻高談闊論,口頭上說得好,實則脫離實際。韓非子所指的仁愛治國者就是典型的站著說話不腰痛,不瞭解實情,不從長遠戰略的層面思考問題,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著眼於當下,並且所說的話冠冕堂皇,聽著合理,實則和沒說一樣。
韓非子舉了一個非常生動的例子來說明問題,仁愛者看到飢餓的人說你們去吃飯吧。這不是廢話嗎,肚子餓了誰不知道吃飯的,得有吃的才能吃呀!而說這話的人卻一毛不拔,沒有準備豐盛的食物就不要說這樣的話。韓非子的批判放在戰亂的年代最有說服力,民不聊生,餓殍遍野,不想辦法解決問題,卻說這樣冠冕堂皇的話,假慈悲到了極點。
仁愛者不僅站著說話不腰痛,甚至還出壞主意,韓非子說他們“不能闢草生粟而勸貸施賞賜”,仁愛者不僅不出“闢草生粟”開墾荒地種地增加糧食產量的主意,反而還要讓君主施捨賞賜,請問國庫都空了,還讓君主拿什麼來施捨賞賜。這明顯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
更為嚴重的問題是仁者將自己的“勸飯”言論當成了“能活餓者”的美名來說,但韓非子直接就揭穿了他們的假仁義與沽名釣譽。同樣,對於“勸賞”的言論仁愛者自譽為“富民”之策,韓非子同樣給予了無情的批判,直接說明“不能為富民”這不是富民的策略,而是貪圖名望的作法,於國於民無益。韓非子在理論與實操兩方面否定了仁者的說法與做法,認為他們徒有其表,並無實用。仁愛思想已經不適合治國,只能教化育人,法制思想才是治國的根本策略。
韓非子批判完仁者治國後,與當世學者進行了同比,他認為“今學者之言也,不務本作而好末事,知道虛聖以說民,此勸飯之說。”意思是:當今學者高談闊論,其主張不是要致力於耕作而是要追求仁政,只知道稱引虛假的聖人來取悅民眾,這就等於是憑空勸人吃飯之類的說教了。
這是對當時學者的批判,他們不務實事,不解決國家的實際問題,百姓連飯都吃不上了,還大談什麼仁愛治國,仁愛能填飽百姓的肚子嗎?顯然是不行,這就像看到有人落水,不下去救人,卻在岸上教人游泳。不同的時代與環境需要不同的政策,韓非子所在的時代最需要解決的是百姓吃飯的問題,也就是糧食問題,脫離了這個問題其它的高談闊論都是浮誇務虛,害國誤國。
仁愛者不談實際與根本的問題,而大談什麼仁政,這顯然是在取悅民眾,一是思想上麻痺,使用精神勝利法,二是透過“貸施賞賜”物質上取悅,這都是對人性陰暗面的利用。設想一下,國家真的沒有吃的,結果會是怎樣?精神勝利法再好也比上一個饅頭的吸引力大。這是仁愛思想治國的危害性與根本缺陷。
所以韓非子說“勸飯之說,明主不受也。”意思是:憑空勸人吃飯的說教,明君是不接受的。空洞務虛的說教,並不能解決社會實際問題,反而會加重問題的危害,激化矛盾。昆明晉寧區在滇池一二級保護區長腰山開發房地產,嚴重破壞了滇池生態,雖事後進行了拆除修復,但問題是這種“勸飯”思想並沒有根除,還在各地盛行。我們早就說過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滇池治理不好,汙染加重,後果是什麼,自然已經告訴我們了。
【今學者之言也,不務本作而好末事,知道虛聖以說民,此勸飯之說。勸飯之說,明主不受也。】
“不務本作而好末事”也就是捨本逐末,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細微末節,輕重主次顛倒,不會明辨輕重緩急。事物的“本”是什麼,明白了這個道理,也就知道了事物的主要矛盾,自然就明確了行動方向。銷售的“本”就是目標銷量與回款,管理的“本”就是讓事物按本身的規律發展。
紅林悟道《韓非子-八說》 第三十二章 說教
紅林悟道《韓非子-八說》上一章韓非子為我們展示了仁愛者的假仁義。生活中我們常說:站著說話不腰痛,多是指責別人不設身處地替人著想,卻高談闊論,口頭上說得好,實則脫離實際。韓非子所指的仁愛治國者就是典型的站著說話不腰痛,不瞭解實情,不從長遠戰略的層面思考問題,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著眼於當下,並且所說的話冠冕堂皇,聽著合理,實則和沒說一樣。
韓非子舉了一個非常生動的例子來說明問題,仁愛者看到飢餓的人說你們去吃飯吧。這不是廢話嗎,肚子餓了誰不知道吃飯的,得有吃的才能吃呀!而說這話的人卻一毛不拔,沒有準備豐盛的食物就不要說這樣的話。韓非子的批判放在戰亂的年代最有說服力,民不聊生,餓殍遍野,不想辦法解決問題,卻說這樣冠冕堂皇的話,假慈悲到了極點。
仁愛者不僅站著說話不腰痛,甚至還出壞主意,韓非子說他們“不能闢草生粟而勸貸施賞賜”,仁愛者不僅不出“闢草生粟”開墾荒地種地增加糧食產量的主意,反而還要讓君主施捨賞賜,請問國庫都空了,還讓君主拿什麼來施捨賞賜。這明顯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
更為嚴重的問題是仁者將自己的“勸飯”言論當成了“能活餓者”的美名來說,但韓非子直接就揭穿了他們的假仁義與沽名釣譽。同樣,對於“勸賞”的言論仁愛者自譽為“富民”之策,韓非子同樣給予了無情的批判,直接說明“不能為富民”這不是富民的策略,而是貪圖名望的作法,於國於民無益。韓非子在理論與實操兩方面否定了仁者的說法與做法,認為他們徒有其表,並無實用。仁愛思想已經不適合治國,只能教化育人,法制思想才是治國的根本策略。
韓非子批判完仁者治國後,與當世學者進行了同比,他認為“今學者之言也,不務本作而好末事,知道虛聖以說民,此勸飯之說。”意思是:當今學者高談闊論,其主張不是要致力於耕作而是要追求仁政,只知道稱引虛假的聖人來取悅民眾,這就等於是憑空勸人吃飯之類的說教了。
這是對當時學者的批判,他們不務實事,不解決國家的實際問題,百姓連飯都吃不上了,還大談什麼仁愛治國,仁愛能填飽百姓的肚子嗎?顯然是不行,這就像看到有人落水,不下去救人,卻在岸上教人游泳。不同的時代與環境需要不同的政策,韓非子所在的時代最需要解決的是百姓吃飯的問題,也就是糧食問題,脫離了這個問題其它的高談闊論都是浮誇務虛,害國誤國。
仁愛者不談實際與根本的問題,而大談什麼仁政,這顯然是在取悅民眾,一是思想上麻痺,使用精神勝利法,二是透過“貸施賞賜”物質上取悅,這都是對人性陰暗面的利用。設想一下,國家真的沒有吃的,結果會是怎樣?精神勝利法再好也比上一個饅頭的吸引力大。這是仁愛思想治國的危害性與根本缺陷。
所以韓非子說“勸飯之說,明主不受也。”意思是:憑空勸人吃飯的說教,明君是不接受的。空洞務虛的說教,並不能解決社會實際問題,反而會加重問題的危害,激化矛盾。昆明晉寧區在滇池一二級保護區長腰山開發房地產,嚴重破壞了滇池生態,雖事後進行了拆除修復,但問題是這種“勸飯”思想並沒有根除,還在各地盛行。我們早就說過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滇池治理不好,汙染加重,後果是什麼,自然已經告訴我們了。
【今學者之言也,不務本作而好末事,知道虛聖以說民,此勸飯之說。勸飯之說,明主不受也。】
“不務本作而好末事”也就是捨本逐末,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細微末節,輕重主次顛倒,不會明辨輕重緩急。事物的“本”是什麼,明白了這個道理,也就知道了事物的主要矛盾,自然就明確了行動方向。銷售的“本”就是目標銷量與回款,管理的“本”就是讓事物按本身的規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