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騎士悠然行
-
2 # 使用者4803514999754白
諸葛亮,是中國古代智慧人物的化身。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由此可見,諸葛亮在中國老百姓心目中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三國文化中,諸葛亮是智者,關羽是勇者。諸葛亮謀略過人,幫助劉備打下了蜀漢王朝的江山,制定了“東聯孫權,北拒曹操”的政策方針。事實證明: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諸葛亮才華橫溢,是用計的高手。看看他在《三國演義》的精彩表演吧!火燒新野,挫挫曹操的銳氣;過江東舌戰群儒,駁得張昭等頑固派無話可說;草船借箭,與周瑜鬥智鬥勇;巧借東風,孫劉聯軍火燒赤壁,殺得曹操敗走華容道,差點丟掉性命;過江東為周瑜弔孝,也是為了和東吳交好;平定南方叛亂,七擒孟獲,使蜀漢政權更加穩定;兩軍陣前罵死王朗,顯示了諸葛亮的口才超人;敢擺空城計嚇走司馬懿大軍,顯示了諸葛亮的危急應變能力。諸葛亮真是一個古代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啊!
-
3 # 歡子Sir
做個公平的分析,諸葛亮治戎為長,軍事為短。儘管如此,他仍能把蜀國治理的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這在三國中是獨一無二的,在古今中外亦及其少見,可見諸葛亮有足夠的本錢堪稱三國第一相,千古名相。外國的不知道,在中國只有管仲,商秧,張居正能比得上他。像蕭何,姚崇,荀或之流似乎都比諸葛亮差一點。周瑜吧,更像孫武,韓信,李靖,岳飛,徐達諸人。統馭用兵不亞於以上諸位,只是命短了點。賈詡則像蒯通,張良,徐茂公,劉伯溫那樣的世外高人。只不過賈詡更低調。
-
4 # 取其上
劉備集團初期是個黑社會組織,他並不安於在村口賣草鞋的命運,所以給自己編造了中山靖王之後的家譜。藉著漢宗室的名義,收編了賣豬肉的屠夫組織頭目和流亡的黑手黨頭領。劉備集團實力壯大,成了漢末流寇裡面影響力比較大的一隻。在通過比較馬基雅維利的手法從劉璋那裡騙取了益州的控制權並且攻佔了漢中以後,成了寄生在益州的流儒和盜賊集團,終於敢於腆著個臉稱自己是漢室。劉備一死,實際的繼任者諸葛亮忙不迭開展了北伐運動。
諸葛亮可不可以算得上窮兵黷武,這個說法至今很有爭議。劉備死後十二年,五出祁山,這個頻率不可謂不高。但和同時代孫吳與曹魏互相劫掠的密度相比,看上去也就算不上什麼了。諸葛亮好戰的根源則與曹魏和孫吳有路徑差異,明面上打著討逆的旗號,根源則來自於他位置不穩。
劉備入蜀後簡而言之分成四路人馬,包括劉備最初倚賴的原黑社會班底、從劉表那裡繼承來的荊襄集團、背叛劉璋的dai路黨東州集團,以及本土的益州集團。成員間的利益分化和內部矛盾使得諸葛亮必須用最嚴苛的商鞅之法來治理蜀地,並且不斷打著復興漢室的名義發動對曹魏的戰爭來轉移矛盾。
諸葛亮治下的益州儼然一臺戰爭機器,他一而再再而三打無勝算之仗,使得北伐不是手段而成為目的本身。任何一個地方,攤上諸葛亮這種人純屬倒黴,他後期把益州民生民力壓榨乾淨,最後一事無成。蜀兵經年累月從事著不知為何而戰、不知為誰而戰的戰爭,並沒有從中獲取現實的好處。然而,這並不妨礙士大夫們將諸葛亮發明成益州人感恩戴德的偉大聖賢。諸葛亮一死,一代英主劉阿斗果斷拋棄了先軍正治路線,益州成了夾雜在曹魏和孫吳之間人畜無害的存在,真正從疲弊進入到休養生息。在三十年後,面對鍾會和鄧艾的攻伐,幾乎沒有抵抗就歸順了大晉,領導班子帶頭吃上了安樂茶飯。
終三國一世,諸葛亮始終是個邊緣力量中的中堅人物。這種邊緣性反而成了諸葛亮被後世推崇的資本,從而不斷被髮明成了兩朝忠義的老臣、儒家士大夫的楷模、益州人的英雄。益州人號稱為諸葛亮戴孝千年,至今還留了個祠堂紀念他。這個祠堂我被人帶去過兩三回,一次都沒正眼看過裡面供奉的幾位,內心充滿了反感。
諸葛亮的歷史定位,是個不斷被儒家士大夫發明和利用的產物。儒家士大夫屬於天生的謊言製造者,派不上任何的實際用場,他們的階層是通過不斷對處境相同人物的再發明而實現的。什麼“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包括寫這兩句詩的那位偉大詩人,他一邊哭訴著世道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他所熱愛的家國已經淪落到多麼淒涼的境地。這並不妨礙他把扭轉乾坤的希望寄託於聖君、名將這些不世出的天才身上,而不是自己能夠有所作為。
在鉅變之際,士大夫能夠做的並不比啦啦隊更多;在功勳的分贓之際,士大夫則永遠不甘居人後。偉大詩人甚至連投筆從戎的勇氣都沒有,因為這會輕易送死。所以他毋寧盼著石壕村的壯丁先去送死,並感慨唏噓一番。元稹們把偉大詩人從酸啾啾的故紙堆中翻出來,配合奄奄一息的李唐宗室用惡俗的陳詞濫調完成了對東亞社會的捆綁,這場對諸葛亮的發明又上升了新的臺階。士大夫們發明的歷史裡鮮有對民間苦悲的客觀敘述,卻又同時通知民眾們你們的生存境遇與你們自己無關,史書上不會記載。
等到三國演義把諸葛亮發明到空前的半人半神的前年代,儒家士士大夫玩弄意識型態攪屎棍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它不僅成了士大夫階層的神話樣本,也成了民間對偉光正人物的眾望所歸。這場戲劇最終是以油煎上山落幕的。油煎,臨死前發現自己上了最大的一個當。他背離了祖訓,聽信了士大夫們剷除閹黨、採納聖人之德從此就能恢復太平盛世的謊言。真正這麼做了以後,卻陷入了自由落體的尷尬處境。等油煎發現大勢已去,要找文官們算賬,士大夫們卻說這事沒辦好不是我們的問題,而是你對儒家聖人們的學說貫徹不夠徹底。如果你從一開始就能好好貫徹,一定能成為中興之主。
最終,油煎懷著對士大夫們的刻骨仇恨,找了一棵樹。而士大夫們則在更早以前,盤算著新主人的口味和愛好,只是沒想到等待他們的是皮鞭與砍刀。自古以來的流民們,則在悲吟中呼喚下一個可以拯救他們的諸葛亮的登場。最終他們都收穫了與自身德性相匹配的結局。
-
5 # 愜意的看雲看雨
諸葛亮,由於《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的不吝筆墨的極力推崇,完美而神化。導致人盡皆知。實際上諸葛亮只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軍事實力沒有那麼厲害。他知道三國中蜀國國力最弱,但又不得不進行多次的北伐。一是為了宣稱的光復漢室,但他也知道很難成功。二是他知道蜀國如果不主動進取,將致蜀國偏安一隅,慢性滅亡。諸葛亮矛盾並痛苦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做到了。雖然他沒有實現自己的政治訴求,但他仍然是智慧和完美的化身,人臣的光輝典範。
-
6 # 日月墨
諸葛亮,有神化成分。應當說歷史將他塑造成了一個完美的人,是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戰略家、外交家、預言家、實幹家。
-
7 # 豫淇偉哥
諸葛亮,如何評價此人。我也只能呵呵了。
諸葛亮有些小聰明,缺乏大智慧。嫉賢妒能,心胸狹隘,沒有容人之量。用人唯親,不會用人,辜負了劉備的知遇之恩。此我私心太重,疑心太重。總之就是徒有虛名,功利心太重。
別信三國演義,那只是小說。
-
8 # 花生嗑毛豆
諸葛亮是實幹家:
一,有理想,他的理想是成為一代帝師,為此博覽群書,廣交摯友,上學天文,下曉地理;
二,有勇氣,在劉備勢弱之時,依然選擇輔佐。除了三顧茅廬之情,更是相信自己的眼光和能力;
三,有才華,從形勢不明到三足鼎立,政務管理,農業治理,工具製造諸多方面皆有建樹,使蜀國有一定國力能夠與魏國,吳國抗衡;
四,有恆心,在三足鼎立後期,克服了之前多次軍事挫折,依舊能夠積蓄力量六出祁山;
五,有規劃,蜀國後期人才匱乏,文能在繼任者有安排,武能培養姜維。
回覆列表
諸葛亮(公元181一234),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字孔明,琅玡陽都(山東沂南)人。
諸葛亮出身小官吏之家,幼年喪去父母,隨共叔父(江西南昌太守)南渡,後同兄弟投走荊州,隱居南陽,耕作自給。他博覽群書,研究歷史,留心世事,交接社會名流。後接受劉備三顧茅廬之請,提出奪荊州丶取益州(今四川)和好西南諸族,東聯東吳,北抗曹操,統一全國,恢復漢室帝業的全域性性戰略計劃,即有名的“草廬對"。據此戰略,聯吳攻曹,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佔領荊益。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建蜀漢政權,任丞相。公元223年受命託孤,輔佐繼位的劉備之子劉禪,被封為武鄉侯,兼領益州牧,政事由他決定。
諸葛亮當政期間,勵精圖治,賞罰分明,務農殖穀,興修水利,推行屯田政策,促進當地經濟、文化發展。曾五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進駐五丈原(陝西郿縣)與魏將司馬懿相持於渭濱,因積勞成疾,病逝軍中,葬定軍山(今陝西勉縣南),享年五十三歲。
諸葛亮精通兵法,窮計謀,善治兵,改進兵器,在人們心目中,他是一個足智多謀的人物,被後人尊稱為“智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