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和Auto
-
2 # 網路掘金蝦
買車看運氣了,我駕照是2015年拿到的,然後剛好滿一年實習期,就想著去買車了,我第一輛車是奇瑞2016款超值版風雲2,剛開始不懂車,天天看汽車之家,網上看橙色的挺好看的,去實體店剛好有這 款橙色的車,當天就買了,全款落地5萬元,開了三年啥問題都沒有,就是這個車當時放在展廳內,沒發現很難看,開了一段時間後,老遠看車屁股又高又窄,顏色是橙色的,我一個男的開也不合適,且 這個車價格在那放著,減震簡直是太硬了,於是第三年2019年8月份2萬元賣了,換了奇瑞艾瑞澤 gx pro 1.5T手動型色版,這次又看走眼了,買了一段時間後發現這個車屁股也是翹的高,老遠看屁股也 是又高又窄,且車身腰線太高了,美其名曰俯衝式車身,反正我是不喜歡!這都不是問題,最主要的問題是車還沒買幾天就涼啟動的時候怠速不穩,車身抖動厲害,檢測說是發動機多缸失火,問4s店和 售後剛開始說是我加的汽油的質量不行,新車我油都是在當地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加的,或者是我開車太慢了積炭過多,呵呵了,反正是你自己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就不是他們自己車的問題!因為我們是本 市偏遠的縣城沒有4S店,得跑150公里高速去市裡的4S店去維修,幫我清理了節氣門,連續跑了2次市裡的4S店來回油費高速費2次都花了600塊,時間精力不算,然而問題依舊,後來4S店技術總監聯絡廠 家售後工程師,最後透過工程師發來的系統,用筆記本連線我的車載電腦重新刷了一下機才再沒有報發動機故障燈了,刷完機當天距我剛開始提車的第一天已經一個月了,因為新車報發動機故障的問題 ,我就拖著一直沒有正式上牌!目前截止到今天2021年7月19日我的車還差一個月就開了2年整了,乘坐舒適性感覺挺好的,沒有那麼顛,在路上跑感覺底盤很穩,但是目前出現的問題有慢松離合或者倒車松離合或者車輛半坡停車起步松離合的時候有嘯叫聲問了幾家維修 店均說聲音是從車前面倉內發出來的,確定為變速箱的問題!問了一個很要好的修車親戚說這個問題是變速箱內易損件壞了還不在質保範圍內,維修下需要自費2000多塊,親戚還說了 這個不影響開,也 可以不用修的,且一旦修了還可能帶出其他問題,東西還是原裝的好,各位懂行的網友說下是不是目前車輛行駛里程18000公里!!真是窩心透了,雖然說人無完人車無完車,車也是一樣,有些問題很正常但是關鍵是除了問題售後解決問題的態度,就我個人而言,奇瑞的售後真的不怎麼樣!雖然我一直也有一顆愛國心,雖然我下一輛車還是中中國產,但是奇瑞的售後真得改進。以下是我的兩輛車照片
回覆列表
奇瑞汽車底盤調校中規中矩-品牌定位主要為「過渡」
換車是否還會換奇瑞?
這個問題問不同的奇瑞汽車使用者會有不同的答案,如果是早期的奇瑞QQ、風雲系列、旗雲轎車等車輛的使用者,再換車可能會考慮瑞虎8或星途;這些車輛的使用者是有些品牌黏性的,但如果是早期的瑞虎系列、威麟瑞麒、觀致汽車的使用者再換車,考慮奇瑞的可能性就不會很大,艾瑞澤系列有爭議。
原因正在於這些車的定位不同,說穿了就是前一部分車輛屬於入門級車,按照正常的換車規律分析,下一次升級的選項大機率是第二部分車輛;在熟悉了一個品牌的車輛後,只要用車過程中沒有什麼問題就會偏向更換同品牌的車輛,這是個消費慣性。那麼第二類車的使用者品牌黏性為什麼會低一些呢?
很多人認為我們不喜歡奇瑞汽車,因為我們經常批評奇瑞汽車存在的問題;這個說法不能苟同,首先我們是安徽公司、支援安徽的車企是個必然的情懷,其次則是我們用過不少奇瑞車。從早期的奇瑞QQ到瑞虎(老款到3),再到被稱為“大貓”的威麟X5四驅車,不論作為通勤車還是工具車都有長期的用車經歷,對於車輛存在的問題就會非常清楚。常見問題包括車身生鏽、動力偏弱,這兩點是不能否認的,直到推出1.5T多點電噴機才算達到同期的中等偏上的水平;至於底盤的的評價也難以給出高度評價,因為用過的這些車有一半都有車身不水平的問題,透過尼龍塊、換彈簧等多種方式進行過修復,最終練就了一身修車的本領。
但是我們對於早期的奇瑞汽車還是很包容的,因為這是自主品牌起步和學習的階段,但是有問題得改才行。
現階段奇瑞汽車還是有部分車輛存在通病,比如生鏽和減振器異響;這不是個技術問題,而是供應鏈環節的問題吧,或者說是車輛製造成本控制的問題。再說白了就是成本投入不高,採購的零部件標準也不高,為了提高車輛的利潤率造成了車輛品質的“不變”;這就很難令人接受了,汽車拼到最後一定是拼質量、效能、能耗、配置和智慧化,奇瑞在不該輸的領域輸了三項。
這就是為什麼期望能有個民營車企收購奇瑞的原因,最起碼能改變一些問題。
子品牌戰術和技術研發!
早期的奇瑞汽車確實在研發,從收購DSI開始研究4AT&CVT,再到與AVL合作研發出1.5T發動機,這一階段的進步還是顯而易見的;可是從這一階段開始似乎有些變化,重心放在了搞子品牌上,從瑞麒威麟到開瑞觀致、再到被五糧液集團收購部分股權的凱翼,這一階段就沒有看到有什麼進步,看到的只有一個個的子品牌從誕生到消失。然而這還不算完,後期又推出了捷途和星途,星途的銷量有目共睹,捷途看似銷量不錯但量產車有很多,平均下來也沒有熱銷車。
奇瑞似乎就沒有打造出過一個成功的子品牌,不過透過“賣品牌”似乎也沒有吃什麼虧;只是與競爭對手的差距越拉越大,直到推出1.6T缸內直噴發動機才算勉強追上,可是拿1.6T對標競品2.0T的車輛,這還是顯得有些不自量;雖說到了近期開始裝備2.0T發動機,但對手到了什麼階段了呢?
一步錯步步錯、一步慢步步慢,奇瑞就是這樣,在其推出1.6T的節點已經是競品應用直噴小排量發動機七八年的時候,是2.0T直噴機已經普及的階段;2.0T推出的時候多個車企已經完成了第一輪的混動汽車的競爭,不論DM3.0、Pi4、EDU、P2.5,還是合資汽車的DQ400e、ECVT雙擎都已經分出了勝負,現在進入了第二階段的中中國產汽車效能戰之餘的“能耗戰”,說白了就是降低標準開始使用自主研發的ECVT架構、DHT、iDD等技術,而奇瑞正是在第二階段才推出了競品命名相同的DHT混動架構但還沒有開始量產交付,可競品的ECVT架構的轎車和SUV銷量眼瞅著就進銷量前三名了。
這就是問題所在了吧,在最該沉心研發的階段、奇瑞的戰略方向有些看不懂,在技術競爭力略差的階段又做不到高標準的防鏽和零部件高標準,想維持銷量或提升銷量就不得不在營銷方面進行很大的投入,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
綜上所述,這些車的整體水平算不上差,但客觀來說在中中國產汽車中也不算上是佼佼者,所以使用者品牌黏性就很難達到高標準;重點是以目前的技術儲備又很難實現產品定位衝高,比如星途系列基本失敗了,定位最高的攬月看不到具體車型的銷量資料。那麼低於星途車輛使用者如果再選擇車輛升級,在奇瑞陣列中就找不到理想的選項,最終只能考慮其他的品牌;這就是說奇瑞更像是個“起步”和“過渡”品牌的原因,技術標準決定了只適合主攻15萬以內的快銷車,而大部分使用者都在等待升級,奇瑞沒有拿出“升級選項”。
相信面對奇瑞是怒其不爭的汽車愛好者不在少數,這不是“粉不粉”或“黑不黑”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