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小剛你是誰
-
2 # 許仙再世
推測。
①出口糧倉的陳米,進口當年產的新糧。
②進口大豆,榨油,作飼料(豆粕)。出口民眾需求量小的糙米。
國家的事少問,相信黨和政府!
-
3 # 老侯
進,岀是商業運作,進口不等於不岀口,深加工是什麼?就是把材料加工成品,從中轉利。白酒需糧等,都是深加工層面,成糧岀口同樣是運作。只進不岀怎麼行。活,就是其意義。
-
4 # 一口石鍋
首先說明,我們不會大量出口主食類農爭品。
這主要是與中國生產的農副產品種類和結構與中國的需求之間存在矛盾所致。如中國飼養業、工業,人民生活需要大量的玉米,黃豆,小麥,大米。而國內有限的耕地是需要因地致宜種適宜的作物和價值更高的農作物和農副產品。正因為如此,我們才需要大進大出農產品。如山東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大量出口日韓蔬菜與高價值淡、海水養殖漁副業產品。
在世界的產業鏈結構中,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如此。農業、工業產品都要遺失補缺。
-
5 # 胡侃砍
中國擁有14億人口的龐大消費市場,每年糧食、蔬菜、水果、水產品等跟14億人口吃飯息息相關產品的進出口貿易不論數量和金額都非常龐大。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糧食消費國和進口國,同時也是世界第一大蔬菜出口國。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稻米生產國,出口稻米最多的國家卻是印度
糧食是指烹飪食品中各種植物種子總稱,也可概括稱為“穀物”。糧食種類可概括為:1)麥類:小麥,大麥,青稞(元麥),黑麥,燕麥;2)豆類:大豆,小豆(紅豆),綠豆;3)稻類:粳稻,秈稻,糯稻,陸稻(旱稻),深水稻;4)粗糧類:玉米,高粱,蕎麥,粟(穀子、小米),黍(糜子);5)作為補充主食用的瓜果蔬菜類食物:南瓜、黃瓜、木薯,番薯(紅薯、白薯),馬鈴薯、白菜、菠菜等。
中國的四大主糧是:水稻、玉米,小麥和土豆。土豆作為新增加一大主糧由於適應性廣,全國各地都可以種植,種植面積和增產空間都十分巨大,以土豆為原料的食品加工產業擁有著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
2015年以來,中國糧食進口量維持在1億噸以上,2019年中國累計進口穀物和穀物粉1785.1萬噸,進口大豆8851.1萬噸,合計10609.2萬噸,較2018年下降9.2%。2017年以來糧食進口量下降明顯。
中國穀物即穀物粉進口量呈現連年下降趨勢。根據海關總署釋出的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進口穀物及穀物粉1785.1萬噸,同比下滑12.8%;進口大豆8851.1萬噸,同比增長0.5%;進口食用植物油953.3萬噸,同比增長51.5%。
中國的進口的食用植物油主要是棕櫚油。
20世紀70年代以來,棕櫚油產量是各種植物油脂中增長最快的,已成為當今世界第一大植物油,在國際植物油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2016年以來,全球棕櫚油產量增長較快。根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資料, 2019/20年度全球棕櫚油產量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達到7569萬噸,同比增長2.4%。
東南亞國家屬於熱帶雨林氣候或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但雨水豐富,適於規模化種植油棕,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是全球三大棕櫚油生產國。近年來,東南亞國家棕櫚油產量持續穩定的增長,這三個東南亞國家生產的棕櫚油佔世界棕櫚油總產量的90%左右。
印度尼西亞是全球第一大棕櫚油生產國,2018年其棕櫚油產量達到3950萬噸,佔全球總產量的55.9%。印尼棕櫚油主要產區在蘇門答臘島,蘇門答臘島的棕櫚種植面積和產量佔印尼總面積產量的80%。
馬來西亞是僅次於印度尼西亞的棕櫚油產國。馬來西亞棕櫚樹的種植面積約超過500萬公頃,佔全國耕地的一半以上,棕櫚是馬來西亞農業的主要支柱產業。2018年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達到1968.3萬噸,佔全球總產量的27.8%.泰國在近幾年棕櫚油產量有明顯提升,從2015年的180萬噸,預計2019年產量將達到300萬噸。
中國棕櫚油消費嚴重依賴進口,進口量佔總消費量的90%以上。中國是僅次於印度的全球第二大棕櫚油進口國。2018年中國進口棕櫚油547萬噸,2019年進口棕櫚油561萬噸。廣東臺山的鰻魚養殖基地
中國進口大量棕櫚油的原因是國內快餐行業體量龐大且發展迅速,快餐行業普遍使用的烹炸食物的起酥油就是棕櫚油。
中國每年大量進口糧食的同時,也大量出口糧食,蔬菜,水果,水產品等食品。從糧食的出口來看,2018年,中國糧食出口量為366萬噸,同比增長30.7%,出口額為21.88億美元,同比增長13.1%。2018年,中國稻米的出口量為208.9萬噸,同比增長74%,創下了中國十幾年以來稻米出口量的新高。
2019年1-11月中國糧食出口數量為395萬噸,累計增長22.9%,出口金額為21.75億美元,累計增長19.1%。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後,蔬菜產業的發展特別是蔬菜出口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資料顯示,從2012年開始,蔬菜進出口順差就超越水產成為中國農產品進出口順差最大的產業。2013年至2019年,中國蔬菜出口量均維持增長趨勢。2019年中國蔬菜出口量為979萬噸,同比增長3.3%。
2019年,中國水果及製品進口量 729.3萬噸,進口額 103.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3.1%和23.2%;出口量492.1萬噸,同比減少3.5%,出口額74.5億美元,同比增長4.1%,貿易逆差29.1億美元,較2018年逆差12.59億美元增長131.1%。
2019年水產品出口下降,進口增長,貿易順差大幅收窄。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19年,中國水產品進出口總量1053.3萬噸,總額393.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0.3%和5.4%。其中,進口量626.5萬噸、進口額187.0億美元額,同比分別增長19.9%和25.6%。出口量426.8萬噸、出口額206.6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13.8%和8.0%。貿易順差僅為19.6億美元,同比下降74.1%。
那麼中國每年進口大量糧食和食品的同時為何還要出口很多糧食和水果,蔬菜及水產品呢?主要原因在於:
1、大豆,棕櫚油等農產品需求量龐大,國內無法替代生產,只能依賴進口。中國每年大量進口的糧食和食品主要是國內產量少,品質和價格不佔優勢的大豆和棕櫚油。大豆主要用於榨油和生產飼料,國內規模龐大的快餐行業每年要消耗大量的棕櫚油。大豆主要從美國和巴西進口,棕櫚油主要從馬來西亞,印尼和泰國進口,國內不具備生產條件可以大規模替代種植,每年透過大量從這些國家進口大豆和棕櫚油,可以強化中國與這些國家的經貿往來。
2、出口稻米等擁有生產優勢的農產品,加強與周邊缺糧國家經貿往來。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大稻米生產國,每年的稻米產量不僅可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還有不少的富餘,因此中國出口糧食主要是稻米。而且中國一些糧食不能自給的領國,比如北韓,蒙古,中亞國家,巴基斯坦和尼泊爾等,從中國進口糧食成本更經濟,向這些領國出口糧食,進口他們佔優勢的產品,可以加強與這些領國的經貿聯絡。
3、擔當起中國作為負責人大國的國際義務,對外援助糧食需要輸出大量糧食。中國每年會給廣大亞非拉國家提供大量對外援助,對外援助提供的不僅是資金和技術,對於一些缺糧的國家會直接提供糧食,比如19給給遭遇地震災害和陷入糧食危機中的奈及利亞提供緊急糧食援助。全世界糧食自給的國家只有33個,而有能力對外進行糧食援助的國家僅有6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主要糧食援助國。
4、中國水果,蔬菜和水產品生產在國際市場具備競爭優勢,出口優勢產品可以平衡糧食進口形成的貿易逆差。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一大水果,蔬菜和水產品生產國,但每年從國外大量進口水果,蔬菜和水產品的同時也大量出口水果,蔬菜和水產品。蔬菜,水果,水產品的出口國家是南韓,日本,新加坡等。比如南韓每年要從中國大量進口大量的大蒜,白菜和辣椒用於製作南韓傳統美食辣白菜。中國每年從秘魯大量進口魚粉用於養殖鰻魚等水產,然後大部分養殖成的鰻魚出口到日本市場。水果,蔬菜和水產品也成為中國的優勢創匯產品。可以平衡由於大量進口糧食帶來的貿易逆差。
回覆列表
太籠統了 中國進口的一般是水果 肉類 高質量小麥 中國高質量小麥種植面積小 成本高 需要進口,包括部分 動物飼糧
中國農產品出口相對來說沒什麼優勢 一般都是普通作物,還有不分帶其他色彩的出口